河南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考古新收获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宋东京城遗址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城区,由外城、里城、大内三重城垣围合。北宋东京里城沿用自唐汴州城,因此又称旧城,北宋时期又称之为阙城。景龙门为里城北墙中门,旧名酸枣门,始建于隋唐时期,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改名为兴和门,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改名为景龙门。《东京梦华录》记载:“旧京城,方圆约二十里许,南壁其门有三:正南曰朱雀门,左曰保康门,右曰新门……北壁其门有三:从东曰旧封丘门,次曰景龙门,次曰金水门。”景龙门北望外城北墙通天门,南与里城南墙保康门相对。

工作概况

2023至202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景龙门遗址并对其进行发掘,已清理发现唐至明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门、城墙、建筑、道路、水井、农田等遗存70余处,出土遗物2100余件。景龙门、里城北墙、延福宫东墙等遗存的发现为北宋东京城复原研究确定了关键节点。

image.png

主要收获

晚唐五代至北宋早中期遗存:唐代晚期,宣武军节度使李勉扩筑汴州城。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周世宗下诏修筑外城,汴州旧城作为里城继续沿用,三重城垣相套的布局在此阶段形成。此次考古发现晚唐五代至北宋早中期遗存主要有里城北墙及城内道路等,城内道路被北宋晚期延福宫东墙叠压截断的层位关系印证了北宋晚期修延福五位之前,大内北侧并非禁苑区域的历史事实。

里城北墙略呈西北东南走向,城墙东段被北宋晚期景龙门所打破。已揭露区域长约41米,最宽约16.8米。平地起夯,墙体夯土残高约3.3米。通过对墙体及附近地层的解剖可知该段城墙始建于晚唐时期,后经不断修补增筑,沿用至金代彻底废弃。结合现有考古成果及文献可确定该墙最初为唐汴州城北墙,五代北宋时期又作为东京里城北墙一直沿用。

城内道路位于里城北墙南侧,与城墙走向大致平行,南半部延伸至发掘区域外,路面宽度不详。延福宫东墙叠压于其上,东段北部被景龙门基槽打破。路土堆积最厚处约1.7米,路面可见若干西北东南向车辙痕迹。

北宋晚期至金代遗存:北宋晚期,徽宗于大内拱宸门外大肆修造苑囿宫观,包括艮岳、延福五位、撷芳园、景龙江、上清宝箓宫等。景龙门也在这一时期由李诫主持重修,成为密连禁署的重要礼制建筑和交通节点。据《北山集》收录的《宋故中散大夫知虢州军州管句学事兼管内劝农使赐紫金鱼袋李公墓志铭》(李诫墓志铭)记载:“(李诫)以景龙门、九成殿,其迁朝散大夫。”

image.png

延福五位又称新延福宫,政和年间开始修建,其规模仅稍逊于大内。据《宋史》记载:“初,蔡京命童贯、杨戬、贾详、蓝从熙、何訢等分任宫役,五人者因各为制度,不务沿袭,故号‘延福五位’,东西配大内,南北稍劣。其东直景龙门,西抵天波门,宫东西二横门,皆视禁门法,所谓晨晖、丽泽者也,而晨晖门出入最多。其后又跨旧城修筑,号‘延福第六位’。”

金灭北宋后,贞元年间改汴京为南京,海陵王完颜亮大修南京宫室。至金宣宗时期,又迁都至南京,为加强军事防御,重修了南京子城并扩筑皇城。景龙门、里城北墙在这一时期完全废弃。

遗址考古发现北宋晚期至金代遗存主要有景龙门及其附属建筑、延福宫东墙、楼台建筑、金南京皇城北墙等。景龙门夯土基础内出土瓷片最晚至北宋晚期,可知景龙门重修年代下限为北宋晚期,与李诫墓志铭记载相符。考古发现延福宫东墙紧贴景龙门西侧,印证了《宋史》记载延福五位“东直景龙门”相关内容的真实性。

景龙门位于发掘区东南部,一门三道式布局,城门主体由墩台、隔墙及门道构成。城门通阔约60米,门道进深约19.3米。两墩台残存有少量包砖,包砖墙向上逐层错缝露龈砌筑。门道两侧保留有地栿基础,碎瓦与土逐层夯筑,隔墙为素土逐层夯筑,推测门道应为排叉柱抬梁式结构。三门道宽度相同,均为5.6米左右,门道内不见路面及铺装物,仅存夯土基础,门道两侧亦不见地栿,仅存条形夯土基础。两隔墙宽度亦相等,均为4.7米,夯土残基高出两侧门道0.1~1.2米不等。

城门两墩台北侧各有东西朝向的建筑基址1座,其中西侧建筑残存有夯土基础、包砖、磉礅、散水等,根据磉礅间距可知建筑进深为1间约3.8米,建筑北部延伸至发掘区外。两建筑位于城门外侧,相对而立,与城门地层年代相同,当属城门外值房类附属建筑。

延福宫东墙位于景龙门西南侧,大致呈南北走向,向南延伸至发掘区外,北半部叠压于晚唐五代至北宋旧城(里城)北墙之上,二者叠压关系与《宋史》记载“其后又跨旧城修筑,号延福第六位”内容相符。墙北部夯土与景龙门西墩台连为一体,南部打破里城北墙内侧道路。已揭露部分长约37米,宽约16.7米,夯土残存厚度约1.5米,夯层、夯窝痕迹明显。

北宋晚期楼台建筑位于发掘区北部,已揭露部分平面呈北宽南窄的“T”字形,北半部叠压于金南京皇城北墙下并向北延伸至发掘区域外。夯土基址外侧有包砖墙,向上逐层内收,包砖墙外侧残存有少量砖铺散水。台基北半部东西宽约25.6米,残高约2.2米。台基南部夯土与延福宫东墙夯土连为一体,叠压于晚唐五代至北宋旧城北墙之上。

image.png

金南京皇城北墙位于发掘区北部,北半部延伸至发掘区外,结合勘探情况可知墙宽8~10米,夯层、夯窝痕迹明显,残高约2米。上部叠压有明周王府北萧墙夯土墙体,向下打破北宋晚期地面及北宋晚期楼台建筑基址。

明代遗存: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改封其第五子朱橚为周王,以开封作为其封国,周王府建于宋金故宫旧址之上。周王府建筑布局与宋金皇宫差别较大,由外向内由萧墙、紫禁城两重墙垣围合,紫禁城为王府核心区,主要宫殿建筑多集中分布于紫禁城内,苑囿、宗庙等多分布于紫禁城外。

遗址明代遗存位于周王府东北部,后宰门内东侧,遗迹现象包括北萧墙、农田、水井、道路、祠庙、别院等。据《如梦录》记载:“又,后宰门里有土山,名亭辇庄,亦有殿宇。麦熟观农,使子孙知稼穑辛苦。”

image.png

周王府北萧墙横贯遗址北部,叠压于金南京皇城北墙之上,方向与其一致。萧墙已揭露部分长约33米,仅存夯土墙基,残高约3米。

农田、祠庙等位于发掘区西部,萧墙以南。农田共发现4块,其上方被明末崇祯十五年淤沙掩埋,平面近似方形,局部田垄清晰可辨。

祠庙位于遗址中北部,贴萧墙而建,单进院落,主体建筑包括南门楼、西门楼、主殿、厨房、水井等。主殿位于祠庙院落北部正中,内有砖砌须弥座式神台。祠庙外发现道路2条,分别通往祠庙南门与西门。

别院位于遗址东部,叠压于景龙门东门道及东墩台之上,坐北朝南,多进院落式布局,主体建筑包括厅堂、耳房、甬路、厢房、方亭等。

价值及意义

景龙门遗址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北宋时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都城城门遗址,填补了北宋东京里城城门考古的空白。

考古发掘结果显示,景龙门夯筑、砖墙砌造等工艺与《营造法式》壕寨、砖作制度相符,可视为北宋晚期官式建筑的典范。

遗址考古发现的唐至明代不同时期城墙及建筑遗存地层关系明确,时代特征明显,清晰揭示了开封从唐代汴州城到五代、北宋、金代都城,再到明代府城的历史变迁过程,为研究中华文明延续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材料。 (执笔:王三营 万军卫)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