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革命文物的多元化视听传播——以微视频节目《红色文物话百年》为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张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把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修缮保护、研究阐释、价值传播等方面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全国各部门、各地区加强协作、积极作为,深入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政策指引。近年来,各博物馆积极响应号召行动起来,加大对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力度,推出了一系列新型传播教育产品。现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推出的馆藏革命文物微视频节目《红色文物话百年》为研究对象,对革命文物视听传播品工作予以分析总结,以供博物馆同仁探讨。

馆藏革命文物的多元化传播意义

革命文物的节点性传播机遇。近年来,结合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要节点,各大主流媒体推出了一系列融合创新的报道作品,这些作品兼具重大主题报道的普遍性,又着力探索红色视听传播的特殊性。博物馆作为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重大节点推出博物馆属性的传播精品,是顺应时代需求的。这些作品既兼具了传播性,又展现了博物馆文化的专题性,可谓是节点性宣传的“重头戏”。

革命文物的迫切性传播需要。革命文物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历史背景和文物本身的珍贵性,更在于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一方面有大量馆藏革命文物深居库房,藏匿在海量文物中得不到及时全面的展示和利用,另一方面馆藏革命文物较古代器物类文物缺乏观赏性,一些观众缺乏对革命文物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多元化的视听传播方式,将革命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直观深入地了解和感受革命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革命文物的创新型传播环境。在近现代的文艺创作和生产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规模宏大,意义深远,多以舞台、影像、电影、影视剧、情景歌舞剧等形式向受众传递价值观念。在时下市场化迅猛发展的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也在持续提升,将馆藏革命文物以视听化、栏目化的方式呈现,是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多元化的视听传播方式,观众多重感官体验,直观呈现和阐释革命文物的魅力和价值。

《红色文物话百年》传播价值分析

《红色文物话百年》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献礼建党100周年的专题全媒体传播产品,是典型的博物馆属性的视听传播品,节目试图开创一种新的多元化视听传播形式,将文物载体用数字技术情景再现,使节目总体呈现数字化展示、轻量化落地、多样化用户群体、多平台联动等多元化的展示方式。

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红色文物话百年》精选10件馆藏革命文物制作成微视频,每一件文物,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以“每件文物都是一件时光容器”为创意之本,赋予文物“人”的属性,讲述着自己身上所镌刻的党史记忆、英雄故事和伟大精神。杨闇公日记、聂荣臻家书、刘愿庵烈士遗书、重庆解放时升起的第一面红旗……每一件文物故事都是重庆这座“英雄之城”的史诗。

数字化的诠释手法。《红色文物话百年》秉承“让文物说话”和发挥革命文物的教育价值,选用了短视频这一流行的传播形式,通过多媒体数字化技术将革命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文物的形态和特征。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实时模拟革命时期的历史场景,在故事讲述中实时加以氛围渲染,观众通过看视频、听故事,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多元化的传播途径。《红色文物话百年》节目采取了多平台联动,全网铺开推广。首先在博物馆的官方新媒体平台上开设节目专栏,有计划有节奏地推送,保证了已关注粉丝的全覆盖。其次是在重庆卫视、华龙网两家市属重点新闻媒体开设专题展播,在全市收到了良好的传播实效和社会影响。第三是在全网多渠道进行传播推广,包括主流新闻媒体、新媒体平台、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第四是在后期突出线下利用,与单位机关、学校教育机构等合作,将节目视频带到课堂上,作为社会教育的多媒体课堂资源。

《红色文物话百年》传播启示

《红色文物话百年》在建党100周年这一重大节点传播中犹如沧海一粟,但作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联袂本地龙头媒体推出的一档专题视听节目,展现出了更加重要的主题、更多资源的融合和更多创新的生产模式。现运用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文化传播的“五要素”即“5W”来总结分析传播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为今后传播工作提供一个“五要素”参考法则。

一是摆正传播者身份,即谁(Who)在传播。博物馆正处在一个传播探索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有不少新的传播形式兴起,像博物馆综艺节目、文物表情包、潮流短视频等不断涌现,传播效应褒贬不一,偶有争议。少数博物馆在制作视听传播品时丧失了文化本质,甚至失去了文化传播的意义。还有一些博物馆的视听传播品制作目标不清晰,缺乏专业的制作团队和传播渠道,导致视频无人问津。因此,运用新思维新技术来诠释博物馆文物势在必行,只是运用的方法和尺度需要衡量。那么首要第一条便是要清楚“自己是谁”。博物馆有着特殊的文化传播使命,不等同于媒体和个人,需要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清晰的专业属性,既不能扭曲价值,也不能流于表象。保持客观感、价值感和深度感,不偏不倚,不阿谀逢迎。

二是深耕传播品内容,即传播了什么(What)。“内容为王”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了,文博行业做出了一些典型且有深度的文物传播品。但有的博物馆在传播产品的制作和营销方面明显不足,缺乏专业制作团队和策划,跟风搞形式,导致传播内容质量不高等。博物馆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顺应时势挑选符合当下文化需求的传播内容尤为重要。传播的内容要主题鲜明,不是人云亦云的宣传资料堆砌,应具有古为今用、引人深省、给人启示的具体实例和参考依据。每一档传播品都应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坚实的内容输出始终是博物馆传播的内核。

三是融合传播方式,即通过哪些渠道(in What Channel)传播。融媒体传播时代,一档好的博物馆传播品也需要宽广的传播媒介和渠道。博物馆自带传播属性,场馆、展厅、文创商店等本身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播窗口平台,光利用过去的线下展示传播显然是不划算的。博物馆应积极实施资源整合,包括媒体、教育、企业等形成跨界合作和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博物馆传播产品在互联网的无尽天地中和大千世界的资源融合下,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传播效益。通过与不同领域的跨界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博物馆的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博物馆与媒体、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有效扩大传播价值。

四是明确受众群体,即传播的目标群体是谁(to Whom)。一次传播的受众群体画像是确保传播效果的关键步骤,首先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目标大众的文化需求、消费习惯和偏好,从而确定受众群体的特点。其次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如用户行为数据、社交媒体互动数据等,了解受众群体的兴趣、年龄、性别、地域等特征。第三是对比同类传播品受众反应,了解竞品传播策略和目标受众,可以更好地定位受众群体。最后可以组织受众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访谈等方式,直接了解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偏好,获取更直接的信息。明确受众群体的特点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和内容,以提高传播效果。

五是制定预期传播目标,即传播对受众产生什么样的效果(with What Effects)。《红色文物话百年》的传播目的首先是要弘扬革命精神,通过代表性馆藏革命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革命精神,增强观看者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有助于从中吸收正能量,提升精神认知。其次是要让革命精神内化于心,《红色文物话百年》讲述的革命文物故事和历史背景,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观众起到了教育启示的作用。节目观众留言说:“我们一定不忘父辈的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网友踊跃评论道:“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致敬伟大的先驱者们!”等,达数千条留言。《红色文物话百年》节目的传播数据和观众反响都达到了预期目标。

《红色文物话百年》视听节目作为馆藏革命文物活起来的一次传播探索,展示了博物馆在重要节点性主题传播中的创新实践和思考。期待博物馆积极拥抱创新,生产更多创新红色视听传播品,让革命文物的价值通过更多的方式和渠道阐释出来,将革命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文化自信。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