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千年运河 问道十年新生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李元梅

3200公里,2500多年,既是空间的漫延,也是时间的流淌。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来,中国致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物和文化遗产,古老运河正焕发出澎湃生机,涌动文脉流淌,滋养物阜民丰。

近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江苏扬州启动,通过情景讲述、音画视频、文艺表达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大运河作为交通动脉、经济命脉、国家根脉、历史文脉的载体,连接古今、润泽中华的恒久魅力,书写致富河、幸福河的时代答案。

运载千秋 水润中华

通波千年,舳舻千里,大运河是一条历史之河、文明之河。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水道,大运河贯穿古今、跨越江河、连通南北、交融中外,以世所罕见的时空尺度奔流不息,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活动现场以扬州弹词为串联,围绕“通江达海”“工开万物”“水润华章”等主题,通过情景讲述、音画视频、文艺表达等多种形式,寻脉千年运河。文博、文艺、水利工作者联袂,情景演绎郭守敬打通京杭大运河“最后一公里”、白英修建南旺枢纽、新时代水利人守护南水北调工程的故事,再现中国人千百年来因势利导的智慧和与水相处的哲学思想。高校教授带着孩子们吟诵唐诗宋词,呈现一场精彩的“运河诗会”。京剧、昆曲、越剧名家新秀同台献艺,共谱一段千年运河情的戏曲华章。淮扬菜非遗传承人展示经典雕功、刀功和面点绝技,带来一道道技艺精湛的运河美食,生动展现大运河2500多年诗情画意生活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中国人民利用自然、发挥智慧、重整山河的古代超级水利交通工程,大运河一直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肩负着南北物资运输的重任。

舟楫往来贸易兴,水上航道惠民生。作为商贸流通的重要通道,大运河助推了沿线城市的崛起与商品市场的形成,建构了商业都会、中小城市、沿河市镇的市场网络体系。

image.png

“自运河既通以后,而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正如梁启超所言,大运河打破了我国古代南北交通阻隔的状态,将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联结起来,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控引河洛,兼包淮海,成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纽带。货物的大流通背后是人员的大流动,在迁徙、交互、杂处中,大运河提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融会、习俗信仰的互动。

千里奔涌,万壑归流,大运河不仅在地理上连通了从江南到华北的广阔区域,更连通了人心和情感,传递着“维护统一、济世惠民”的政治信念,至今仍然生生不息。

大运河是水路,也是文路。时至今日,运河文化依然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上善若水 利民为本

千年运河文化在清波荡漾里生长,哺育繁荣,焕发新生。

清末大运河漕运终结,陷入低潮期。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重视水利兴修,大运河逐步得到治理。尤其进入新时代以来,大运河文物和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之上多元发展,串珠成链,济世惠民,讲述着一条古老河流的新时代故事。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林留根,从小在运河边长大,从事大运河考古20余年。活动中,他动情地说,大运河考古让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范,看到了运河的水工、堰埭、沉没的州城、帝王的陵墓、纤夫的足迹,看到了千里江山当中最壮阔的图景——人民就是江山。

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沿线8省(市)共开展超过200项运河考古工作,60余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水道、水工遗存展现运河体系形成,聚落、城镇考古见证运河沿线繁华,盐业、手工业考古揭示运河成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动脉。从白浮泉遗址到亭山遗址,从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到板闸遗址,从十四仓遗址到河道总督署遗址……千百年的运河故道露出真容,一幅大运河流淌其中的古代中国社会生活图卷得以呈现。运河考古展现了一幅幅绚烂的历史画卷,充分揭示了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所具有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对大运河的价值阐释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9年,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明确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阐释、传承利用工作任务、工作要求。《规划》明确各级各类大运河遗存总数超过1200处,公布大运河水工设施等重要代表性遗存368处。北京完成运河桥闸调查,河北公布大运河文化遗产名录,梳理充实文物资源家底。

河北、浙江率先完成省级立法,天津、河南印发核心监控区管控通则,将文物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不断强化依法保护能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牵头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江苏建立省级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监管平台,河北完善大运河文物数字信息库,浙江开展大运河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夯实信息共建共享基础。

近年来,百余项大运河重要文物保护项目实施,大运河获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中国经验”广受国际赞誉。大运河保护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古老运河焕新而生,正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的生动写照。

人民与运河休戚与共的情感联系,是千年运河最朴实的底色。

博物馆为人们提供精神憩息之所,让运河文脉可感可触。大运河博物馆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形成主题鲜明、层次丰富的展陈体系。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稳步推进,让人们沿着“水路”触摸“文路”。北京建成开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之舟”、北京艺术中心“文化粮仓”、北京城市图书馆“森林书苑”,构成大运河千年漕运的新航标;天津开放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一期元宝岛公园,打造独具特色的津沽生态文化体验区;安徽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系统性全方位建设保护,加快宿州市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江苏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江苏新实践的重要工程,全面推广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以及三种空间形态等建设思路;浙江开放大运河音乐公园、大运河滨水公共空间,利用浙东运河文化园构建文博、文创、文商旅的“一廊三带”整体布局。各大文化公园点缀运河沿线,展现文物遗存的文化、弘扬历史凝练的文化、活化流淌伴生的文化。

晨起漫步运河边,午间寻味古镇里,晚上泛舟古水道,周末观展博物馆,闲暇休憩逛公园,构成运河沿线的美好生活。

水润中华,河以载道,一言以蔽之,乃“上善若水”“利民为本”。千年运河历史不断涌现用水、治水、管水的伟大创造与智慧哲思,善利万物而不争,泽物利民显其德,可谓“上善水德”,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生生不息。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