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沉的爱只为中华——郭永怀手迹背后的故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张琇杰

在山东荣成市博物馆的郭永怀纪念馆,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图片,向世人展现这位科学大师的生平。他永萦江山怀志九霄,忠于祖国舍弃名利,鞠躬尽瘁以身许国,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65年,郭永怀向国家捐款的手迹(如图),讲述了这位赤子的报国故事。

image.png

签证抗争彰显热爱祖国

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荣成,从小天赋过人,先后考上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物理系,他目睹了日军飞机轰炸的惨状,决心学习航空技术,让祖国不再受欺辱,后通过留学生招生考试。1940年1月,郭永怀和同学们在上海登船,准备出国时发现护照上有日本的签证,坚决要求更改。面对外国领事威胁,郭永怀大义凛然:“宁可不出国,中国人也要有自己的骨气!”然后带领20多名同学走下轮船。经过抗争取消了日本签证,1940年8月,郭永怀和同学们前往加拿大留学。对签证的抗争,彰显了郭永怀坚定的爱国信念。

为国学习学有所长

郭永怀进入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仅用半年时间就取得硕士学位。1941年,郭永怀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与钱学森一起师从世界大师冯·卡门教授研究空气动力学,为后来取得巨大成就打下坚实基础。1946年,郭永怀前往康奈尔大学任教,参与创立该校航空研究院,为三大核心主持人之一。

郭永怀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为人类突破声障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应用数学领域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发表了多篇重要文章。因研究成果突出,郭永怀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加入了美国航空学会,还被聘请为美国数学学会会员。

忠于祖国大师归国

新中国成立后,海外中华儿女争相归国。当时郭永怀在美国的工作、生活条件优越,待遇优厚,但他报效祖国的心情却更加迫切。得知郭永怀准备回国,有人劝他,美国条件那么好,为何总惦记那个贫穷的祖国?郭永怀说:“家穷国贫,只能说明当儿子的无能!”面对有关部门询问,郭永怀回答:“到美国来,是为了将来回去报效祖国!”在行动自由受到限制的情况下,1955年他回应美国当局:“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为阻止郭永怀回国,美国找借口传讯其夫人李佩一年之久。为了尽快回国,郭永怀聘请律师与移民局交涉,美国政府被迫放行。为避免回国受阻,他拒绝接触军方机密,还在送别餐会上当众烧掉了多年的研究资料。1956年10月,郭永怀携妻女举家回到祖国。

奋斗拼搏报效祖国

“不论什么事,只要祖国需要,我便全心全意地去做好。”郭永怀把爱国化为身体力行的行动,经钱学森推荐,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同时身兼多职:化学物理系的主任、三峡大坝核武器攻击研究主任、西南工程物理学院副院长,还有《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同时翻译出版《流体力学概论》。

郭永怀和钱学森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成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他全力以赴地投入研究和指导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从不休周天和节假日,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

为国担当勇挑重担

“只要国家发展需要,再大的风险也要去闯,再硬的骨头也要去啃,再重的担子也要去挑。”1960年郭永怀被任命为二机部九院副院长,负责核武器的研制,与王淦昌、彭桓武成为我国核武器研究的三大支柱。在核武器研究进程中,郭永怀既是科研活动的组织领导者,又是学术带头人,还是一线工作者。他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装置的武器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导弹、核弹、人造卫星几个领域,郭永怀都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在九院,他领导场外试验委员会,负责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试验等任务,进行相关工作和实验。与此同时,他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还参与领导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

1963年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基地,在环境十分恶劣的高原戈壁,郭永怀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开展试验,从课题设置、方案制定、装置建立、实验落实、结果分析等,均一一过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枚核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甘当铺路石培养人才

郭永怀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他与钱伟长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为北京大学力学专业流体班授课;担任了1956—1959中国科学院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主任;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化学物理系,担任主任,并为该校力学系学生讲课。他讲课时喜欢用形象或类比的方法把物理概念讲清楚,再用简洁的数学公式表达出来,省略掉数学推导和派生的结果,让同学们自己推导,从而让学生锻炼出精湛的学问,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力学人才,成为我国力学事业的中流砥柱。郭永怀参与创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不可或缺的尖端科技人才。

报国情深无私奉献

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郭永怀没向组织提任何要求,1965年还把归国前变卖家产的48460元人民币全部献给国家。在当时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仅三四十元。他对祖国慷慨无私,而对自己和家人则是尽量节约,倾其所有献给祖国,这笔无私的捐款,体现了郭永怀对祖国最纯真的爱。

以身许国熔铸信仰

自1968年10月起,郭永怀在青海紧张进行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发射试验的准备工作。12月4日下午,他发现了极其重要的数据线索,当即乘夜航飞机赶回北京。不幸的是,飞机在降落时坠毁。最后时刻,郭永怀与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将绝密文件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周恩来总理得知郭永怀牺牲后悲痛不已;科学界同仁们听闻这一噩耗扼腕垂泪。为了纪念这位卓越的科学大家,人们在力学研究所树立了郭永怀的塑像,将其骨灰安置于下方。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政府授予他烈士称号。同日,他生前准备的中国第一枚热核导弹试验成功,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为英雄冲天怒放。 1970年4月24日,郭永怀生前参与领导研制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郭永怀是中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同时在三个领域都作出重要贡献,也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用一生铸造热爱祖国,担当为国,奋斗报国,科教兴国,无私奉献,以身许国的永怀精神,既体现了“爱国、创新、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更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忠报国精神,充分展现了新中国科学家优秀代表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