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的价值意蕴及实践探索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周墨兰

博物馆是收藏、保护、研究、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机构,也是培育知识、思想、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中枢。自17世纪现代博物馆诞生以来,教育日渐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之一。进入新时代,博物馆教育以藏品为基础、以研究为支撑、以文化展示和价值阐释为路径、以服务公众及社会发展为目标,是其专业功能与社会职能所在,体现了博物馆文化育人的使命和价值教育的宗旨。

博物馆是文化育人的“大学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内驱力。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发挥好这所大学校的作用,是博物馆文化育人的使命所在。从广度来看,博物馆教育首先是一种民主化的全民教育,博物馆以多元、平等、包容、开放的态度,促进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等人群广泛享有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其次博物馆教育是一种休闲式的终身教育,博物馆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空间,通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不间断的知识更新,激发公众自我教育潜能和终生学习热忱,从而获得充实的人生。

从深度来看,博物馆教育是基于知识教育并趋向情感、道德递进式的价值教育。在知识教育层面,博物馆以“物”为起点,通过对“物”进行研究和阐释,引导观众从直观的对“物”的感性认识,深入到对“物”所附加的信息的理性认识。从“物”的展示到信息的诠释,博物馆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和道德价值被重新发现,博物馆的“物”成为具有特殊价值的情感物和道德物,向公众传递了弘扬真善美、凝聚正能量的价值导向。由此,博物馆在凝心启智塑造国民精神、提升公民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价值教育成为博物馆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

价值教育:博物馆教育与“大思政课”理念的交汇点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首先,“大思政课”坚持知识性和价值性相统一,知识是载体,价值是目的。“大思政课”以科学的知识作为支撑,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重在塑造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其次,“大思政课”强调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注重“社会即课堂”的现实观照,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通过引入社会实践,在现实生活中强化“立德树人”内涵,拓展思政课的教育资源、教育场域和教育方法。最后,“大思政课”重在贯通性和内化性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贯穿成长的不同阶段,存在于多元化的学习场景。同时,“大思政课”更加注重把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素养,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综上所述,“大思政课”理念是通过引入社会实践、拓展学习场域,实现理论知识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将价值观塑造内化为贯穿一生的学习目标,促进个体和集体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这与博物馆文化育人的使命和价值教育的宗旨高度契合,价值教育成为博物馆教育与“大思政课”理念融合交汇的着力点。博物馆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是新时代博物馆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使命和任务,需要博物馆更新观念、主动而为,做好文化育人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博物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等优势。

互促共进:博物馆与“大思政课”双向赋能的路径分析

博物馆是展现中华文明优秀成果的“大学校”,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立德树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22年8月,教育部与国家文物局等8部门联合公布首批453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有100家博物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各地博物馆与大中小学对接,开发特色课程,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着力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优质平台,探索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博物馆与“大思政课”双向融合,不仅拓展了“大思政课”的时空、场域、资源及能效,而且强化了博物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内涵式发展以及价值教育向全民性、终身性发展。

博物馆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观众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将传统课堂带入博物馆学习场景,通过历史情境的营造和细腻生动的讲述,为学习者提供“具身”教育体验,由外而内促进学习者获得关于特定对象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武汉革命博物馆将博物馆教育与思政课堂相结合,推出“武汉1927”沉浸式思政课,把情景演出引入革命旧址,通过《历史的回望》《最后的团聚》《庄严的宣誓》《监委主席王荷波》四部实景剧,串联起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等场馆。观众化身为“农讲所学员”“中共五大代表”等参与故事当中,感知1927年大革命时期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博物馆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丰富了观众的学习形式,使观众在身临其境的历史氛围中收获思想洗礼。

image.png

馆校合作是博物馆与学校为实现各自的教育目标,互相配合、积极参与,主动调整自身策略,实现互利双赢的深度合作。为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博物馆应与学校及社会多方联动、协同育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搭建实践平台,积极发挥文博思政教育作用,厚植思政课底蕴。厦门市博物馆与市政协文史学委、思明区教育局联合开展“文博思政课”系列活动,将文博元素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为学生量身定制厦门历史、闽台民俗、革命斗争、特区建设等学习内容,通过现场教学、研学实践、主题校园活动等形式,把抽象的精神符号具象为鲜活的故事场景,引导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本土文史文博资源向教育教学资源有效转换,切实发挥博物馆铸魂育人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博物馆以数字化驱动场景应用、开发优质教学资源,营造了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环境,促进“传统思政”向“数字思政”教育模式转型。“数字赋能大思政课——中共四大纪念馆元宇宙场景展区”引进“元宇宙”科技概念,采用AR大空间互动导览,观众扫码即可进入上海16个区的AR场景,全市共计612处革命遗址图文信息便在漫步中“尽收眼底”。“飞夺泸定桥VR·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项目”运用3D场景建模、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再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革命历史场景;学生通过插入式交互任务,参与体验战争过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博物馆与学习过程的动态调整、学习主体的身心特点相适应,也让博物馆场景更具适切性。

image.png

“博物馆+思政金课”打造实践育人新样态

博物馆与“大思政课”因价值教育的共同目标及双向互促的共进关系,而具有深度融合的逻辑理路和现实意义。通过情境式学习、联动式协作、数字化加持等方式,“博物馆+思政金课”构建起多元文化价值阐释、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新格局,突破了传统教育存在的“离身”和“表面化”等问题,开展了“具身”和“内涵式”的价值教育,使学习更具触动性和启发性。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和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博物馆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应更加注重发挥其实践育人优势。一方面,加强文物研究阐释与价值挖掘,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精神滋养。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活动形式和知识传播方式,创造更为便捷的全民终身学习机会,让更多公众享受优质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浸润当代生活。与时代同行、与现实同频、与公众同心,博物馆必将在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实践中焕发新活力。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