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河南虞城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的文化性质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郑清森

虞城马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沙集乡马庄村东南侧,1990年商丘地区文化局曾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采集到少量方格纹灰陶片,确定为龙山文化遗址。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组成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勘探调查,确认遗址面积约10000-15000平方米。

在考古勘探调查的基础上,中美联合考古队于1994年10月8日至11月28日对马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历时50天,开挖探方8个(T1-T8),考古发掘面积203平方米,发现了仰韶、龙山、晚商、西周、东周、汉代、宋元、明清等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豫东考古报告——“中国商丘地区早商文明探索”野外勘察与发掘》,科学出版社,2017年,第23-58页),其中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为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这是商丘市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填补了商丘市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对于探索与研究豫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面貌和文化发展谱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的文化内涵

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包括遗迹和⑤A层、⑤B层、⑤C层、⑤D层,相关的遗迹有房址柱洞、灰坑和墓葬。

房址仅残存两个圆形柱洞(D1、D2),位于探方T8的⑤C层下,打破⑤D层。柱洞D1直径0.20、深0.15米,其内填土为白色料礓石。柱洞D2位于柱洞D1西南0.70米处,直径0.20、深0.15米,其内填土明显分为内、外两圈,内圈填含有料礓石的灰土,外圈用红烧土砸实,外圈宽约0.03米。

灰坑仅发现一座,编号H4,位于探方T2的⑤A层下,打破⑤B层,为一座不规则方圆形坑,坑口南北长1.90、东西宽1.10-1.50米,发掘至深0.70米见水,未清理到底。坑内填黄灰色杂土,出土少量红陶片、夹蚌末的粗陶等。

墓葬共发现23座(编号分别为M2、M4、M6-M26),均被⑤B层叠压并打破⑤C层。23座墓葬成排分布,排列有序,大约分为4排,所有人骨架方向一致,方向大约在100°左右。多数人骨保存凌乱,骨骼残缺不全。所有墓葬都没有发现墓圹,可能是地上浅土堆埋。葬式为仰身葬,均无葬具。墓葬存在单人埋葬和叠葬两种情况。其中15座墓葬出土有随葬品,包括陶豆、陶钵、陶鼎、陶觚形器、陶折腹杯、牙饰、石钺等。每座墓葬出土随葬品都较少,一般2-3件,少者无随葬品,最多者4件。个别墓葬还随葬有猪下颌骨。另外,还有3座墓葬(M11、M17、M22)可能存在拔牙习俗。关于墓葬的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墓葬中保存的人骨进行测年,并经树轮校正,约为公元前3700年-公元前3300年。

image.png

image.png

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出土遗物多发现于地层中,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牙器、蚌器等,以陶器为大宗。陶器可分为夹砂陶、泥质陶两大类,大多采用轮制,少数为手制。夹砂陶大多添加大量的蚌末,陶色多为红褐色或黄褐色,纹饰主要有戳划纹、捺窝纹、指甲纹、附加堆纹、弦纹等,器类主要有鼎、釜,也有少量的罐。泥质陶胎质均匀细腻,陶色多为橙色,挂有陶衣者呈橘红色或红色。纹饰基本上都是弦纹,大都饰在肩部。器类主要有钵、豆、盆、罐等。彩陶数量较少,一般图案简单,主要为红色宽带和多条平行横线组成的图案。石器出土较少,皆残,主要有钺、刀、锄、镰等,均磨制。骨器仅发现2件,皆残,用途不明。角器为鹿角、兽角残件各1件。牙饰2件,为弯曲的动物牙。蚌器仅发现1件蚌镰和1件残蚌器。

发掘者根据地层叠压关系,距今大约5000-7000年将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分为早、晚两期。早期遗存以⑤C层、⑤D层为代表,陶器主要有釜形鼎、罐形鼎、盆形釜、筒形釜、圆腹盆、斜腹盆、小口鼓腹罐、深腹罐、豆、钵、盂、长颈瓶、器盖等。晚期遗存以⑤A层、⑤B层、灰坑H4以及23座墓葬为代表,陶器主要有釜形鼎、罐形鼎、深腹罐、圆腹盆、折沿斜腹盆、钵、豆等,另外还有少量器盖、缸等,不见陶瓶、陶盂等器物。与早期遗存相比,晚期遗存鼎足种类明显增多,包括锥状足、凿形足、鸭嘴形足等,深腹罐、斜腹盆等器物数量增多。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早期与晚期的陶器组合大致相似,主要器类鼎、釜、钵、豆、罐、盆等具有早晚传承关系,应属于同一支考古学文化的早晚两个发展阶段。23座墓葬出土器物除弧腹豆、折腹豆见于地层外,其他器物如陶圈足钵、陶三足钵、陶觚形器、陶折腹杯、彩绘陶豆、石钺等不见于地层中,反映出墓葬与地层之间不同的文化性质差异。

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的文化性质

类似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的文化遗存可见于豫东地区的开封市尉氏县椅圈马遗址一、二期遗存(郑州大学考古系、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尉氏县文物保管所:《河南尉氏县椅圈马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7年第3期)、周口市鹿邑县武庄遗址一、二期遗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鹿邑县武庄遗址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3期)等。

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出土遗物以陶器为大宗,陶器分为夹砂陶、泥质陶两种,陶色多为红褐色、黄褐色或红色,纹饰主要有戳划纹、捺窝纹、指甲纹、附加堆纹、弦纹等,也见少量彩陶,器类包括鼎、罐、钵、盆、豆、釜、盂、器盖、瓶、缸、觚形器、折腹杯等。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中的罐形鼎、鼓腹盆、折沿斜腹盆、中口弦纹罐、红顶钵、敛口钵、长颈瓶、器盖等遗物在仰韶文化后岗一期遗存(张忠培、乔梁:《后岗一期文化研究》,《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中常见,应属于仰韶文化的范畴。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中的罐形鼎、小口弦纹罐、中口弦纹罐、大口罐、敛口钵、侈口罐、折沿斜腹盆等遗物在仰韶文化大河村一、二期遗存(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器形,显然归入仰韶文化的因素。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中的筒形釜、盆形釜及墓葬中出土的圈足豆、圈足钵、三足钵、觚形器等器物又多见于江淮地区的双堆文化(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安徽蚌埠双堆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学报》2007年第1期;阚绪杭:《定远县侯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研究》第五辑,黄山书社,1989年版;龙虬庄遗址考古队:《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是来自江淮地区的文化因素。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也含有少量北辛文化的因素,例如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中的夹砂夹蚌釜形鼎,在山东兖州王因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的北辛文化遗存中能找到相似的器物。通过比较分析,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既含有仰韶文化的因素,又含有江淮地区的文化因素和北辛文化的因素,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因此将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称为“马庄类型史前文化”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是那个时期中原地区文化与江淮地区文化、东方海岱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真实写照。

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共发现墓葬23座,排列有序,方向一致,皆无墓圹,无葬具,仰身直肢,人骨保存凌乱,骨骼残缺不全,存在单人埋葬和叠葬两种情况,每座墓葬出土随葬品较少,一般1-4件不等,有的无随葬品,这些葬俗不见于中原地区仰韶文化墓葬中,但与江苏南京市北阴阳营遗址(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北阴阳营第一、二次的发掘》,《考古学报》1958年第1期)、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龙虬庄遗址考古队:《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墓葬情况极为相似,是江淮地区文化向北扩展的结果,因此我们推测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23座墓葬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从江淮地区迁来的,之后与马庄当地土著人群一起居住生活,共同创造了马庄类型史前文化。(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