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信仰世界的折射 ——《昆仑之上:汉代升仙信仰体系的图像考古》序

来源: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霍巍

image.png

汉代社会信仰世界的变迁处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从纵向上看,对于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的思想多有继承和发展;从横向上看,西域传入的佛教、本土兴起的道教几乎同时对这一社会交互产生影响,注入了许多新的因素。就其内部结构来看,如同余英时所指出的那样,还可以分为“高层次(或正式的)思想”和“低层次(或民间的)思想”,或如葛兆光所说的“精英和经典”以及“近乎平均值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在汉代信仰世界之中,一个最为引人瞩目的话题,是人们如何看待生与死,如何想象死后的世界。人能够长生不死吗?如果不能,那么死后灵魂是否有知?如果灵魂有知,它的去向又该如何?肉体和灵魂会是相互分离,还是合为一体?生者与死者之间应当如何处理这些关系?各种方术、服食以及修炼能否有助于长生不死或死后升仙?这一系列问题是汉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罗大众都普遍关心的话题。

王煜的这部名为《昆仑之上:汉代升仙信仰体系的图像考古》的新著,是在他十年前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来的。与既往的研究成果相比较,我个人认为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形成了他自己的认知逻辑和叙事体系,将过去零乱、分散、单一的汉代考古图像考证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整合,对于以昆仑神话为中心的汉代升仙信仰体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理、不同的面向展开了精彩论证,将过去许多看似关联度不高的考古现象加以联系和阐释,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

他在广泛联系相关文献材料和考古图像的相互比对之后,逐渐建立起一个以昆仑、天门、西王母和天神为中心的信仰体系。大体而言,他认为西北方的昆仑一方面是天地最接近之处,另一方面又是时人认定的“天地之中心”“天之中柱”,也是登天最为重要的天梯;昆仑之门在西汉前期的楚地还只是“始升天之门”,求仙者从这里开始升天的旅程,而到了西汉中晚期尤其是东汉时期以来,昆仑之门即是天门,成为天界的入口。西汉中晚期至新莽时期以来,原本拥有不死之药的西王母也加入这一信仰体系中,凡夫俗子要想进入天门、升入天界,还需在西王母那里获得仙药和仙籍。西王母的地位由此得到极大的提升和肯定。接下来他重点讨论了“天界”,这是以正对昆仑之上的北极星太一(天皇大帝)所统领的地方,人们虽不敢奢望能得拜太一,甚至太一能遣天马、象舆来迎,但还可以通过众多天神的引导以及在风雨雷电诸神的护卫之下,顺利地、风光地升天成仙,在“天堂”过上永远快乐的日子。

王煜在书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性的论述在于:汉代昆仑升天信仰中有升天成仙的理论背景,有升天成仙的基本过程,又有天界的主神太一及其从属等,俨然已经形成一个系统——或可称其为“昆仑神话系统”。基于这一认识,他进而对汉代考古资料中出现的其他一些图像和昆仑神话系统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更深一层的探索。例如,他认为汉代凿通西域之后,出于时人对于西域地理、人文等各方面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开始将目光从传统的中土延伸到域外,由此在关于西方的昆仑神话体系中出现了各种新的事物。

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庞杂、多元的信仰世界,王煜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他的这部著作仅仅揭开了深潜于大海之下的冰山一角。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本书虽然也是关于信仰系统的讨论,但重在形成,而略演变;强调全社会的趋同,而忽视地域、阶层的特点;着力梁柱架构,而搁置基石、瓦顶;所论者仙,所避者鬼,所忽者人。”此可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我们可以期许,即使他本人可能因为研究目标和重心的转换而在学术研究上另有阶段性的安排,但他和他所指导的学生、四川大学历史时期考古这个团队中的同仁,是一定会有贤者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往开来,把这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题目做下去,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一代代人的薪火相传,希望总是会有的。

《昆仑之上:汉代升仙信仰体系的图像考古》

著者:王煜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