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运河文物 探源唐宋宿州——宿州市博物馆基本陈列“汴水咽喉”的策展思路与实践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宿州市博物馆

2010年,宿州市博物馆建成开放。十年来,随着隋唐大运河(宿州段)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研究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宿州市博物馆运河展览面临改造提升。2020年宿州市博物馆启动基本陈列“汴水咽喉”展陈改造项目。2023年10月,初步完成布展工作,开始对外开放试运行,接待许多观众参观和业内专家指导。

展览缘起与主题定位

通济渠的开凿,不仅让宿州成为隋、唐、宋时期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一度使宿州成为繁华的关津渡口。这里舟车云集,商贸鼎盛。地方经济和文化曾高度繁荣,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保漕运,唐设宿州。宿州,因运河而生,跨运河而建,随运河的发展而繁荣昌盛、兴衰变迁。唐朝宰相李泌曾上书德宗:“江淮漕运,以埇桥为咽喉”。因此,我们把反映宿州隋、唐、宋时期历史风貌的大运河基本陈列定名为“汴水咽喉”。

为突出主题,聚焦运河宿州,“汴水咽喉”的主题内容设定为:展示宿州运河文物,讲述宿州运河历史,弘扬宿州运河文化。一方面,主展厅不足600平方米,加上辅助展区200平方米,共计不足800平方米,不可能展开宏大叙事;另一方面,馆藏文物大多来源于大运河(宿州段)的考古发掘,适合支撑一个地域特色鲜明的运河展览。因此,我们拟定的策展思路是以点带面、以小见大,通过运河上的宿州孕育、设立、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折射出大运河在隋、唐、宋时期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挥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对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宿州,隋唐之前史无记载,是大运河的开通使之走上历史舞台。宿州是因运河而兴起的众多城市中的典型代表,解读好宿州与运河的关系,可以为管窥隋唐大运河50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打开一扇独特视窗。

注重考古成果转化,夯实展览学术支撑

隋唐大运河的考古发掘,安徽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2006年以来多达17次隋唐大运河(宿州段)考古发掘、近几年萧窑的考古发现以及多年来宿州运河研究的新成果,为基本陈列“汴水咽喉”策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济渠(宿州段)考古成果丰富。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全长650公里,其中宿州段全长140多公里,占通济渠的四分之一。考古发掘发现了运河河堤、河口、河坡、河道、码头等重要遗迹,基本确定了大运河的走向、宽度和深度等信息,对运河的开凿、使用、维护、废弃等过程的认识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出土大量精美文物,以瓷器为大宗,涉及全国20余个窑口,是当时内销瓷流通的重要证据。其中,对于宿州城区木牌坊、西关大街运河遗址的考古发掘,掌握了运河河床剖面的第一手资料,厘清了运河宽度及河床基本结构,基本掌握了运河开凿技术、疏浚、使用等信息,为深入研究“运河文化”及唐、五代、宋瓷器等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灵璧凤山大道隋唐运河遗址重现了隋代至明清时期大运河运河遗址的历史变迁,同时首次确认利用自然河道拓宽通济渠的证据,并确认了主副航道。萧窑遗址清理出隋唐时期各类遗迹90处,出土遗物近万件,其欧盘窑的烧造时代可早到隋代,出土数量较多的青白瓷对于南北瓷器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大运河(宿州段)学术研究成果丰硕。1984年,隋唐大运河综合考察团开展隋唐大运河学术考察,汇集出版《唐宋运河考察集》《运河古访》。著名隋唐史学家潘镛编著《隋唐时期的运河和漕运》。2011年,泗县编著的《古今诗人咏泗州》,收罗唐至清关于泗县地区与运河的古文诗词。2012年,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政协安徽省宿州市委员会编著的《运河名城——宿州》,介绍了运河流经宿州段的情况。2018年,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编制的《泗县、灵璧段运河考古发掘报告》出版。2023年,《宿州木牌坊运河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宿州西关大街运河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出版发行。2023年8月,由中国考古学会大运河考古和保护专业委员会、安徽省文物局、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隋唐大运河(安徽段)最新成果暨大运河考古、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在安徽宿州召开,30余家大运河沿线考古科研机构、博物馆、高等院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研讨。

基于丰富的考古成果和多年的学术研究,宿州市博物馆自2020年开始立项“汴水咽喉”改陈项目。两年多时间,先后邀请安徽省20余位知名文博专家,组织十几次展陈大纲和内容文本研讨论证会。分步进行大纲文本研讨:一是组织运河考古专家,梳理运河考古成果,筛选运河文物资源;二是结合地方历史文献研究,萃取运河宿州的历史脉络;三是统筹本地运河文化资源,建立展览架构;四是精心推敲打磨,优化大纲文本内容。最终,“汴水咽喉”展陈大纲文本顺利通过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线性叙事,多维度解读历史脉络

“汴水咽喉”采用线性叙事手法,分设隋开通济、唐设宿州、繁华津肆、宋金对峙四个部分,讲述隋、唐、宋、金运河宿州的历史故事。展览坚持以文物为主,用文物说话,辅以发生在宿州或者与宿州有紧密关联的历史事件,以及写于宿州或解析展览内涵的运河诗词叙述汴水咽喉的历史变迁。几条线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向人们展示一幅幅隋、唐、宋时期宿州运河人与物、时与空、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历史画面。

主线  “汴水咽喉”展览叙事的主线为运河文物,是旨在讲述宿州历史故事的大运河展览。选取446件隋、唐、宋、金四个时期的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陈列在主展厅和辅助展区。其中,直接从运河遗址出土的文物和标本数量在80%以上。在展览中,运河文物这条主线主题突出、贯穿始终。

辅助展区展示了宿州段运河考古的基本情况。在进入展厅前60米三楼走廊为辅助展区,走廊北墙上陈列了从灵璧凤山大道运河遗址揭取的隋唐大运河考古剖面,顺着走廊可以参观基本完整的隋唐大运河横断面,这也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结构最完整、文化层最全的隋唐大运河考古剖面。一眼千年,把观众带入唐宋时期的历史长河。在欣赏运河剖面的同时,观众可以通过展板和多媒体互动设备查阅大运河(宿州段)历次考古发掘的基本情况和运河考古现场视频。

序厅陈列了埇桥遗址南岸出土的蕲县界碑。界碑为唐天宝年间创制,记载了埇桥至东京(洛阳)、广陵郡(扬州)、睢阳郡(商丘)等运河城市的距离,是大运河上出土的年代最早的石碑刻之一。其他文物按隋、唐、宋、金时代顺序分别陈列在展览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重点文物设有文图展板介绍,每一时代选一个代表性文物摆放在独立展柜或展柜的突出位置。比如,隋代文物重点介绍了代表当时先进制瓷水平的萧窑白瓷杯;唐五代文物选取精美的三彩兔形枕等单独陈列。将同时代的文物按用途分组成列,用文物组合的集中展示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场景。例如,唐代长沙窑瓷器组合展示通过大运河进行的瓷器贸易,宋代瓷塑人俑、玩具、执壶、杯、盏等文物组合反映出宋人说书艺术、斗茶文化、酒文化等,瞻宸楼记碑再现了金国统治下的宿州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状况。瞻宸楼记碑与序厅蕲县界碑首尾呼应,使得展厅文物陈列以石碑开始,并以石碑结束。

副线  “汴水咽喉”展览叙事的副线为发生在运河宿州段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序厅设隋唐大运河(宿州段)大事记展墙,概括了隋、唐、宋时期运河宿州发展的历史脉络。

隋开通济部分,告诉观众大运河是怎么来的。唐设宿州部分主要是讲述宿州孕育、设立、发展成长的历程。繁华津肆部分讲述北宋时宿州的繁华。宋金对峙部分讲述宋金淮河为界南北分治时期,宿州在金国统治下的社会状况和隋唐大运河废弃湮灭的历史过程。

又副线  “汴水咽喉”展览叙事的第三条线是运河诗词。唐诗宋词,是我国诗歌的高峰时期,与运河的繁荣时期同步。运河开通,沟通南北,不仅促进了政治统一、经济互通,也方便了文人墨客纵横南北,留下不朽的文脉。展览选取几位与宿州有关联的唐宋诗人的运河诗词,展示宿州大运河500多年间的历史风貌。

隋开通济部分,引用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解读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与过。唐设宿州部分,引用白居易的《埇桥别业》见证符离埇桥逐步发展成为宿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进程。繁华津肆部分,引用苏轼的词《南乡子宿州上元》赞叹宋代运河宿州的都市梦华。宋金对峙部分,引用范成大《汴河》感慨隋唐大运河的废弃湮灭。

空间设计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空间设计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不同观众群体特性,既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又具有满足各类观众需求的普适性和大众性。

一是紧扣主题,突出运河水文化特点。利用展厅的空间特性,为不同信息组团打造开合有度的发挥空间。兼顾运河文化脉络,创新运用轻质纱幔等水纹元素和装饰手法彰显运河城市的基因,表现水文化源远流长的灵动感。以富丽典雅、庄重闲适的色彩为基调,体现宿州咽喉要地、人杰地灵的历史风貌和人文魅力。利用地面与墙体分色丰富空间层次感,强化区域与空间围合,使得“水”元素律动的流畅感贯穿整个展览。二是精心设计,打造合理高效的文物展示空间。博物馆是以“物”的展示为基础的,脱离了藏品就不可能办好博物馆的展览。我们设立60多米墙柜和5个独立展柜,柜内设计采取高密度立体化陈列,琳琅满目的文物藏品,使我们联想到唐宋时期运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为提高空间利用率,我们还把场景制作与展板设计和文物展示结合在一起。譬如,把大运河(宿州段)大事记刻在老船木上做成形象墙,用唐代石锚定组合做成埇桥码头的水下场景,放一堆金代礌石与抛石机模型、半景画组成宋金大战场景。三是利用数字技术拓展虚拟的历史空间。在展厅里设计了一个半封闭的CAVE影院,用3D动画还原了唐代诗人高适来到埇桥镇和宋代诗人苏东坡游历宿州城的历史场景。观众可以从中体验唐宋年间埇桥码头的热闹与喧哗。

多样化的宣传推广和社教活动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扩宽互联网新媒体推广渠道,建立稳固的宣传平台,并将博物馆的品牌和形象与展览传播和推广结合起来。通过将展览、文创、社教、研究融为整体,形成多元有效的传播途径。

新媒体时代,博物馆需要更加亲民。因事制宜、灵活多变的宣传策略才能让博物馆的宣传推广工作真正做到有形有质、有声有色,发挥博物馆文化独有的社会效益。通过自身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积极宣传推广。

我们根据运河文物元素进行设计宣传,制作首饰、玩具、书签、明信片等文创产品,传播推广,寓教于乐。大运河(宿州段)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过一个酷似水滴的宋代水晶吊坠,根据此文物开发了文创产品“运河之星”水晶坠,彰显运河宿州水韵文化的独特魅力。

围绕展览主题开展系列社教活动和延伸教育。结合展览举办《宿博讲堂》大运河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向观众及高校学生讲授运河历史知识并探讨相关问题。联合税务部门以埇桥盐铁巡院为主题,组织有关古代税收的学术研讨会。加强免费讲解工作,整理出规范标准的讲解词,建立自助语音导览系统。录制重点文物讲解视频,观众可以用微信扫二维码在手机上随时观看。招聘小小讲解员志愿者,在“汴水咽喉”展厅为观众讲解运河文物。开展少年儿童在博物馆里画运河文物活动,并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全省大赛。目前,正在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编纂《大运河(宿州段)文物撷珍》,为解读“汴水咽喉”展览,传播宿州运河文化贡献力量。

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是一个展览成功的前提条件。文物为魂,内容为王是展览策划的重要原则。“汴水咽喉”展览内容设计以考古发掘成果为依托,以学术研究为支撑,以文物为主线,发掘文物内涵,用文物说话,讲述运河故事,解读地方文史,为布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展览的形式设计本着让文物活起来的理念,兼顾展览的审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建立合理高效的展览空间,注重处理好展品与环境的和谐,文物与观众的互动。辅以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增加展览吸引力和亲和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展览聚焦运河宿州契合了宿州市博物馆“收藏宿州先民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忆;见证宿州大地生生不息的文明脚印”的使命陈述,既可以自成一体、独立成篇,也可以和其他主题陈列一起成为宿州文明史陈列的有机组成部分。(执笔:刘林)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