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秦文化围墓沟的功用及来源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周要港

围墓沟是指在一座或数座墓葬外围设置的浅沟,为附属于墓葬本身的沟类设施。其最早出现于后李文化小荆山遗址的墓葬周围,后在红山文化、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兴隆洼文化等遗址内也有发现,至秦文化时期最为成熟。围墓沟一度被认为是秦文化墓葬的重要标识,学界对其研究也行文颇多,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随着凤翔秦公陵园、三门峡秦人墓、临潼秦东陵区等各等级秦人墓葬发现,秦文化围墓沟的形制、规模、等级等逐渐清晰,新发现促使我们对秦文化围墓沟的功能与来源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

围墓沟功用辨析

关于围墓沟的作用学界已多有探讨,总结来说主要有加高墓冢说、防雨防水说、兆域说等三种观点。

加高墓冢说认为围沟的存在是为了加高墓冢从周边取土而形成的,这种说法存在可商榷之处的。从围沟墓整体布局来看,墓葬多位于围沟中部,其四周与围沟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如后川村M243墓室北壁与北围沟之间的距离在4米左右,且围沟与墓葬之间的空白地带未见土被翻动的痕迹。再者,秦汉时期墓上建筑较为盛行,坟丘开始大量出现,发掘墓室与墓道的土已基本能够满足修建坟丘的所需。如若为了加高墓冢,完全可以从墓葬周边取土,远距离取土加高并将取土的区域修成规整的围沟未免不便。因而加高墓冢说无法成立。

防雨防水说则是经考古发掘发现围沟内填土上部为少许淤土,下部为五花土,故认为围沟的作用是为墓葬防雨防水而设置的,起到保护墓葬的作用,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如若想使围沟具备防雨防水的功能,则围沟内的填土需要经过夯打处理,从而减少积水下渗,同时围沟周边应存在缺口以便沟内积水排出。对比上述填土夯打及围沟有缺口这两个标准来看,难以将围沟的功用判定为防雨防水。因为在三门峡、陕西等地区目前所发现的秦人墓周围围沟内的填土多未经过夯打,围沟均呈闭合状。

最后来看“兆域说”,此观点认为围沟的作用就是起到界定墓地的范围,早期主要是贵族使用,后期延伸至中下层贵族阶层及平民之间,是秦文化葬俗的一种表现形式。从目前考古发现的材料来看,此说是与实际状况相符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从君主陵园来看,东周时期国君陵园多设置有陵墙来界定陵园范围,仅秦公陵园采取挖围沟的方式来表示陵园的范围。如雍城秦公陵园所发现的13座陵园外均有围沟,而且原报告中根据围沟组合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双隍型、单隍型及组合型三类,这种状况在芷阳秦东陵也有发现。秦公陵园内13座陵园均有中隍,其平面多呈长方形、梯形等,作为陵园划分的界线;外隍位于整个陵区的外围,13座陵园均被包括在外隍内。所以从君主陵园来看围沟的作用就是起到界定陵园的作用。第二从小型秦人墓来看,部分秦人墓周围也存在类似于秦公陵园的外隍、中隍一类的沟状遗存。如陇县店子秦人墓墓地南部、北部均存在一道壕沟,同时墓地内部还存在几道壕沟将墓地分为四个小墓区,每个墓区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店子秦人墓说明在部分秦人墓地周围存在与秦公陵园外隍相似的围沟来作为大家族墓地的界线,墓地内的墓沟又是一个大家族内不同小家族墓茔的边界,这可能是中下层民众效仿王族葬俗而出现的一种现象。除了在墓地周围有大的围沟外,在侯马乔村、三门峡地区发现的部分秦文化因素中低等级墓葬周围有围沟分布的现象,围沟内多有一到两座墓葬,两座墓葬的墓主人为一男一女,应为夫妻同茔异穴合葬墓,性质近似于秦公陵园的中隍。以此可以推测,围沟的作用主要为界定墓葬的范围,是秦文化自上而下的一种表现形式。

围墓沟来源分析

对秦人墓葬周边设置围墓沟的来源学界也已有过讨论,主要有卡约文化来源说和史前环壕聚落来源说两种观点。卡约文化来源说认为秦人围墓沟的来源应是受到西北姜戎文化中墓葬周围设置围沟的影响。史前环壕聚落来源说认为卡约文化墓葬周边的围沟并不是目前所发现时代最早的,最早的可追溯到良渚文化时期,秦人围沟的来源并非是从单一文化中起源的。剖析上述两种观点皆有合理之处,而且也符合目前考古发现的实际状况。但是一种考古现象的来源应包括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直接来源是受此直接影响而形成的考古现象,间接来源则更多的是对直接影响源而产生的影响。上述两种观点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直接来源与间接来源的关系,单一的对此进行讨论。故本文据此对秦墓地围墓沟的来源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关于秦人的来源问题目前从早期秦人墓葬内的习俗推断应来自东方。在秦人墓葬内发现有殉人与人祭、腰坑与殉狗、车马殉葬等习俗,这些习俗与周人相比差异较大,但与商人习俗极为相近。同时在李家崖西周秦人墓葬内还出土有商式陶器,如鬲、簋、大口尊等。上述早期秦人墓葬内这些习俗说明秦人和商人关系极其密切,应属于广义殷遗民系统。遍寻目前所发现的商人墓葬及与商人关系密切的族群墓葬,除在殷墟王陵区周边发现有围沟外在其他墓葬周围均未发现围沟。殷墟王陵以东西两大隍壕将王陵区划分成两大区域,庞大的陵区构筑体系代表了商王朝对于王权独一性、至高性的建构,故秦公陵园的外隍应来源于殷墟王陵区周边的围沟用以划分陵园范围、凸显秦王室权威。但在单个墓葬周边设置围沟并非是秦人自己所创,而是受外来影响而形成的。在秦公陵园周围设置围沟作为外隍一方面是由于穆公时称霸西戎,势力空前;另一方面秦人作为殷遗民的一支,王族墓葬也想从形制上效仿商王陵,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既然单个墓葬周边设置围沟非秦人所创,那其应该是从秦人进入关中之后形成的。秦人自进入关中伊始,作为外来族群就开始与本地的戎族进行长期的争斗。秦庄公时攻破西戎,收复了犬丘故地,此后历代秦公执政期间多有对戎族的军事活动,到秦穆公时达到鼎盛。《史记·匈奴列传》中有“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的记载,西戎问题基本上在穆公在位期间得到彻底解决,称霸西戎。在长期以来秦人与戎人的争斗过程中,两方文化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同时穆公还将戎人或少数民族的贵族迁至秦国腹地,所以戎人的一些习俗也会对秦人产生一定的影响。甘青地区目前所发现的商周考古学文化有卡约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等,在秦人的遗址内就发现有寺洼文化出土的马鞍形罐、双耳罐等。在本地区土著文化的墓葬周围发现有围沟,在青海东部的循化县苏志村发现有卡约文化中、晚期的墓葬,墓葬周围设有弧形的围沟,与秦墓周围所设置的围沟相似。目前由于该区域所做考古工作较少,暂未发现有更多的围沟墓。长期以来随着秦人与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多,卡约文化中晚期的围沟墓因素也随之融入秦文化中,成为秦文化中小型围沟墓的直接来源。同时,墓葬周围围沟的设置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史前环壕聚落的影响而形成的,故聚落周围的环壕可以视为围墓沟的间接来源。

综上,秦人墓葬周边的围沟来源是不同的。秦公陵园周边的围沟应是受殷墟晚商王陵周边的围沟影响而形成的,中小型墓葬周围所设置的围沟应直接源于卡约文化墓葬周围的围沟,早期围沟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史前环壕聚落的影响。

(作者单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