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莫高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记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记者 赵昀

“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数字藏经洞”“敦煌仙子——伽瑶”“云游敦煌”“敦煌岁时节令”……这些具有敦煌文化特色的新媒体标签,被越来越多人了解、认识,形成了一个接一个的热门话题。“数字敦煌”已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数字敦煌”背后的青春力量,就是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今年“五四”前夕,这一团队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image.png

笃行不怠,敦煌研究院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历经了数十年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敦煌的女儿”樊锦诗负责编制莫高窟的科学记录档案,当她看到法国人伯希和1908年拍摄出版的《敦煌图录》时大吃一惊,因为当时莫高窟的壁画、彩塑等文物和七八十年前相比已经或退化、或模糊、或丢失……了解到图像数字化诸多益处后,她提出使用计算机技术保存濒临危险的莫高窟壁画,建设“数字敦煌”资源库,要让敦煌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从设想到实践,风雨二十载。2006年,敦煌研究院专门组建了以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开启自主实施数字化保护的历程。这群年轻人在前辈老师的带领下,迎难而上、不畏艰苦,无论严寒酷暑,他们在洞窟中紧张有序地开展着数字化采集工作。2007年冬天,团队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中完成了莫高窟第61窟“五台山图”的数字化采集工作,这批成果于2008年元旦在中国美术馆“盛世和光——敦煌艺术大展”中首次原大展出,让观众可以不受空间位置和光线的限制,近距离鉴赏这幅壁画精品。

从崭露头角到引领示范,奋进十余年。如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已有专业技术人员11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67人。正是在几代数字化保护团队的接续奋斗下,大家以沙漠戈壁为家,潜心研究,运用先进的数字理念和技术,不断超越自我,使莫高窟的数字化从无到有、从有到专、从专到精,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技术体系和成套装备,编制了文物数字化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在业界起到了一定引领和示范作用。截至2023年底,团队已完成敦煌石窟295个洞窟的数据采集,采集壁画面积2.8万平方米,莫高窟超过一半的洞窟有了数字档案,为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团队还在新疆、西藏、陕西等地1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了文物数字化项目实施。2023年,团队承担国际援助项目“援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修复项目壁画保护信息提取技术合作项目”,携“数字敦煌”技术成果走出国门,服务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得到缅甸文物主管部门和合作机构的高度认可。

随着敦煌数字化保护进程的不断推进,海量的数字成果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宝贵资源。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不断在活化利用上多元探索,真正让保存在石窟内的珍贵文物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活了起来”,飞向世界各地、走进千家万户。当人们打开“数字敦煌”网站,“这里让你走进敦煌石窟”这条醒目的标题,让千年石窟不再遥远,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全球免费共享,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肯定,并于2022年入选了世界互联网大会“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为了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能够便捷、高质量地使用丰富的敦煌数字资源,团队利用数字技术制作的“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和“数字敦煌展”走进了全国40多所高校和中小学校,“数字敦煌”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内心深处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信,让历史文化遗产可亲、可近、可感。

在《我心归处是敦煌》自序中,樊锦诗写道:“……守护莫高窟是值得奉献一生的高尚的事业,是必然要奉献一生的艰苦的事业,也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奉献的永恒的事业。”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年轻的莫高窟人将传承弘扬“莫高精神”铭记于心,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并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践中不断寻求突破,绘就千年敦煌崭新画卷。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