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五十二代权祀君孔之文墓志考释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张富勇


近日,曲阜市文物保护中心在孔林消防工程施工时发现墓志一盒,整体保存状况较好,边缘略有残损,青石质。志盖高54厘米、宽72厘米、厚15厘米,无纹饰,正面阴刻篆书5行15字“五十二世孙监修官前权祀孔君墓志”,字高11厘米、宽7厘米。墓志字迹清晰,长方形,宽73厘米、高57厘米、厚25厘米,阴刻楷书志文共32行,满行24字,共618字,字径2厘米,最后一行有2字磨泐缺损。

image.png

墓志录文

宣圣五十二世孙监修祖庙官前权祀孔君墓志。」

至元辛未冬十有一月癸未,孔君卒于正寝二孤等哀戚,丧制」皆得其礼之本,涉释老术士之讹俗者蔑有也。观者曰:“嘻!孔氏」哉”。既殡,其少子淑,衰杖持君行状,曰:“先君在殡,封有日矣,」敢以志请”。

呜呼!自」祖庭劫火之余,大工未举,且礼乐残缺,笾豆失序,」执政者未加定议,天下有」圣师乏歆之叹。孔氏之贤,如令先君等,寔欲始终其心者也,」志未克就而值此大故,予方恸惜之不暇,得无言乎?乃为次第」之。

按,君宣圣五十二世孙,讳之文,字才叔,自四十四世祖、吏部尚书公,」讳勖,字自牧,始别为小宗,至四十六世宗翰,字周翰、侍郎公,又」别焉,已下世次,详于宗系图。

君资谦和,无少长,咸称有礼,自」幼入庙学,已有明敏称,及长,辟乱于楚州,遂为州学谕。时孔莒」州闻君名,召以厚币,馆而求教其子,供给之富,无异康年。然」君常以」祖庭坟垄为心,且私计其莒之祸,必不免于宋,即弃所有而西,」踰年,宋果屠莒,其豫患保身乃如此。初,兵革荐臻,君之考妣」诸父,皆仍藁殡,既至,俱力营葬之。

时衍圣公被」命招收太常礼乐,君与有力。复以林庙户事见委,君跋涉」艰勤,坚请于」上,竟得百户,以充洒扫,衍圣公嘉之。」祖庭工役,监莅之职,常任之,虽祀事亦屡委摄焉,其见重如此。」

君之处家,虽细事不略,及接以公务,家事无复内顾。君之在」楚州也,先取贾氏,无子,早卒。教授单公,即妻以女孙。单初无子,」乃为君求继于于氏,得一子,曰注,二女,单乃恩育如己出。单」后有子,即淑也,人皆以为贤德所召。嫡娣二人,今且老,和睦犹」一日。长女妻士人徐偁,即君之外姻也。少女适乡人叚谦。孙」六人,曰:思问、思义、思齐、思聪、思温、思贤,女孙一人,俱幼。君春」秋七十有二,寔以明年正月壬午,葬于」祖圣墓之西南,盖从君治命也。古甬朱玉刊。」

前济州教授杨桓撰,翰林院书写李禋书丹□□额。」

孔之文墓碑尚存孔林,额题“五十二代权祀君墓”,亳州同知东野潜书丹,滕州同知李贞篆额,碑刻下部文字约300字,与墓志记载吻合,亦是碑刻文献缀合之幸事。

孔之文家世背景及其子孙

志主是孔子五十二世孙,生于金承安五年(1200),卒于元至元八年(1271),金朝末年,阙里曲阜饱受战乱,时局动荡,兵连祸结,祖庙失修,孔之文秉资谦和,聪明机敏,豫患保身,营葬先君;颇得衍圣公孔元措器重,协助礼乐建设,收集乐谱,整理乐器,排练乐舞;积极奔走,向朝廷陈请,得以恢复守庙百户,以充洒扫,监莅祖庭公而忘私,提领工役作风勤勉,多次接受衍圣公的委托,权摄祀事。其婚配情况,先娶贾氏早卒,再娶单氏,继娶于氏,生二子二女,有孙六人,女孙一人,享年七十有二,根据世袭曲阜县尹、权主祀事孔治安排,葬于孔子墓西南。

经查阅孔氏家谱,自中兴祖至志主孔之文,世系流传如下:

中兴祖孔仁玉—孔勖(44代)—孔道辅(45代)—孔宗翰(46代)—孔恢(47代)—孔松(48代)—孔班(49代)—孔挥(50代)—孔元石(51代)—孔之文(52代)。孔恢,朝散大夫;孔松,宣教郎;孔班,子二;孔挥,省委提领监修祖庙;孔元石,监修祖庙;孔之文,祖庭权主祀事,提领监修林庙,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孟庙内现存最早的元碑是蒙哥四年(1254)的《先师亚圣邹国公续世系图记碑》,记载了孟子以后的孟氏世系图谱,碑阴立石题名有“主奉宣圣祀袭封衍圣公孔元措……监修宣圣庙提领孔之文……世袭曲阜县令孔治”。孔之文和当时的衍圣公以及后来的衍圣公、时任县令孔治共同题名,对孟氏世系传承进行认定和见证。

孔淑,孔之文次子,字世仪,著《〈至元一统志〉阙里世系》,升承事郎、秘书郎,终承务郎、濮朝城县尹。现存孔庙由杨桓篆额的《阙里庙祭器记碑》记载了孔淑和其子孔思遹遐集孔庙祭器情形,孔林存其墓碑。

孔之文长子孔注的长子孔思温,监修祖庙提领,次子孔思达,青田县尹。孔淑和其子孙在蒙元时期的仕宦人数达24人,孔淑的7个儿子皆入仕途,孙辈和曾孙辈的仕宦数量颇多。长子孔思遵,字从道,三氏学教授,历渭川县主簿、江陵录判、安陆府知事、嘉祥县尹,征按察使,孔林存其墓碑。次子孔思遹,字宏道,恩州教授,曾任衢州儒学教授、滕县和郓城主簿、临颕县尹、陕西儒学提举、河中府判,其曾书丹《大德三年阙里庙小学记碑》,现存孔府二门里;篆额《至顺三年重修宣圣庙题名碑》,现存孔庙。三子孔思逮,字进道,历三氏学学正、曹州教授、中书省左三部照磨、曲阜县尹,立石《皇庆二年也先不花拜林庙题名碣》,现存孔庙;曾篆额《宫氏祖茔碑》,现存书院街道宫家村,后迁大乐署署丞,升太常礼仪院判,精通律吕,撰《大元乐书》五卷,孔林存其墓碑。四子孔思迪,字凝道,历胶西主簿、安庆录事、光山尹、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湖广都事、太常礼仪院判、同知礼仪院使,孔林存其墓碑。五子孔思永,字常道,庙学正,后为东平路同知。六子孔思礼,字安道,孔淑第,林庙司乐,迁内台管勾,孔林存其墓碑。七子孔思立,字用道,累官至中书省参知政事、知经筵,位列宰辅,为元代曲阜孔氏家族官位最高者。孔思立相关的碑刻较多,孔林存其墓碑,《大德五年重建至聖文宣王廟碑》《后至元五年孔思立祭孔碑》《后至元六年释奠宣圣庙碑》《至正八年朶兒只左丞相等代祀碑》《后至元五年勅修曲阜宣圣庙碑》现存孔庙,为衍圣公孔思晦书丹墓碑,现存孔林。

墓志所涉宗族演变和衍圣公争立情况

随着孔氏族众丁繁,逐渐形成了四支五位、二十派六十户。如孔之文次子孔淑为二十派中的第十派,占据了其中七户:即第三十华店户、第三十一古城户、第三十二冈山户、第三十三鲁城户、第三十四孔屯户、第三十五西城户、第三十六旧城户。

南北二宗和三公并存。由于宋金时期南北对峙,“衍圣公”出现了南宗和北宗。北宋末年,建炎二年(1128),衍圣公孔端友南渡寓居衢州,成为南宗,之后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相继袭封南宋“衍圣公”。金兵入主中原后,阜昌二年(1131),伪齐刘豫政权封孔端友之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天眷二年(1139),金仍封孔璠为“衍圣公”,成为北宗,先后传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蒙古占领中原后,封孔元措族弟孔元用为“衍圣公”,孔元用随蒙古军西征,以元用子孔之全为“衍圣公”。鼎足而立的局面造成了金在汴梁(开封)、南宋在衢州、蒙元在曲阜各立有一个“衍圣公”,同时三公并存。

爵位空悬和袭封争立。蒙古蒙哥汗元年(1251),孔元措去世,因无子,以族弟孔綋之子孔之固的儿子孔浈嗣爵,由于孔浈生母曾被孔之固正妻任氏赶走改嫁给李姓奴隶,孔浈也因此一度改姓。孔浈袭爵后,曾任衍圣公的孔之全及其子孔治对此强烈不满,联合族人状告,攻击孔浈喜欢校猎,不修祖祀,不事儒雅,非孔氏之子。这场纷争导致孔浈被剥夺爵号,朝廷也没有再立即另选袭封。墓志中说:“执政者未加定议,天下有圣师乏歆之叹”即指衍圣公爵位一度停止袭封、空置长达40年。孔浈被罢免后,在宪宗朝孔氏争夺爵位时,孔之文和孔鼒曾到东平路总管府辩证,积极参与家族大事。

墓志题署者考

杨桓(1234~1299),字武子,兖州滋阳人(今兖州区),历济宁路教授、太史院校书郎、秘书监丞、秘书少监。杨桓是书法大家、文字学家,工书精篆,著有《六书统》《六书溯源》《书学正韵》。杨桓的夫人孔氏是孔子五十三世孙。杨桓撰写、书丹、篆额的碑刻存世较多,现存曲阜的有至元十九年(1282)撰文《重修阙里庙垣碑》,现存孔庙十三碑亭院;至元三十一年(1294)篆额《阙里祭器碑》,现存孔庙崇圣祠东南;大德三年(1299)篆额《阙里庙学记碑》,现存孔府二门里;大德三年(1299)杨桓撰书的《处士王先生墓碑》,现存汉魏碑刻博物馆;为去世的 “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孔之全墓志书丹(1264),现存孔林,由于孔之全是孔子五十二代孙,故署名“门婿济州教授”。杨桓的儿子杨克明亦是书法家,篆额《泰定四年皇姊大长公主降香碑》,现存孔庙,篆额《至正十年曲阜历代沿革志碑》,现存汉魏碑刻陈列馆。

朱玉,刻工,曾与杨桓合作,刊刻至元十九年《重修阙里庙垣碑》。

孔之文墓志篇幅虽然较短,但就其内容来看,其系孔氏后裔的重要人物,子孙仕宦众多,该墓志保存了宋金元鼎立时期社会的若干实物史料,同时还涉及金元时期衍圣公争立等历史背景和相关史实,它是研究宋金元时期政治和文化的珍贵文献资料,亦可补正孔氏家谱记载,对研究封建嫡长承袭制等宗族制度历史、进一步认识孔氏家族支派有着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文系《山东省碑刻石刻保护与利用路径探究》(批准号:23CLYJ19)阶段性研究成果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