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的文化解读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敖曼

现藏于武汉博物馆的明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右图),器型通高52厘米,为长颈式平直口葫芦瓶,腹部分为两部分,上腹较小呈圆形,下腹部呈内收的四方形,此类造型创烧于明代,且流行于明清。此瓶器型体量较大,造型别致,各部分比例优美,富有韵律感,内收的足部与笔直纤细的颈部相呼应,使得整体形制庄严却不失柔美。纹饰细致清丽,构图流畅工整,具有内敛端庄之气息。

image.png

精巧优美的葫芦造型和上圆下方的独特结构不仅满足观者审美的艺术需求,更引人探寻其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经典的“葫芦”

葫芦状陶瓷瓶古来有之,可追溯至史前时期。有学者提出,原始社会的陶器很可能是受葫芦的启发,甚至是以葫芦作为原型,模拟其自然形态产生的。而后陶瓷器不断发展,典型的葫芦瓶形制被一脉相承地保留下来。江苏省高邮市曾出土新石器时期的泥质红陶葫芦瓶,呈完整的天然葫芦形状。东汉时期的五联瓶作为一种高等级随葬品,其造型是在葫芦瓶基础上堆积了装饰,由葫芦造型演变而成的。隋唐时期,制瓷技术显著提升,首次出现了不同釉色的葫芦瓷瓶,此时的葫芦瓶大多为平口无颈的双腹葫芦状。到了宋代,葫芦瓶整体更加秀美修长,造型也增添了更多细节。而元代幅员辽阔,民族融合在制瓷上也有体现,受中亚、西亚文化影响,八棱形葫芦瓶开始出现。明代由于御窑厂的建立,陶瓷器更是蓬勃发展,葫芦瓶的品种样式也同样丰富起来,创烧了上圆下方的葫芦瓶,清代葫芦瓶产量及品种远超前朝,并新创制了三节、三孔联体葫芦瓶,达到鼎盛阶段。

葫芦瓶的经久不衰,展示了其在陶瓷器中的重要地位,究其原因,如果仅是归因于古代陶瓷业发展的多元性,无法令人信服,但是揭开我国悠长而灿烂的葫芦文化,答案则不言自明。

葫芦,古称有匏、瓠瓜、瓠、壶、藤姑、蒲卢、扁蒲等。新石器时期便有葫芦遗存的痕迹,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罗家角遗址以及河南裴李岗新石器遗址等都曾挖掘出葫芦皮与葫芦籽,而在《诗经》等典籍中,也有大量关于葫芦衣、食、住、行等的记载,说明葫芦很早就被古人熟识并广泛利用。葫芦为瓜果,首先是一种食物,《诗经》中言:“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王祯《农书》中写道:“瓠之为用甚广,大者可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荤菜,可蜜煎作果。可削条作干。”由于葫芦易于栽培,体内容量较大,具有坚实、轻便、外表光滑的特征,将其作为生活器皿也是自然。《授时通考》卷三十五:“瓢,剖瓠为之,制为樽,语称瓢饮是也。杯以挹水,农家便之。其损者以倾肥水,亦积粪所必需也。”古人以葫芦盛水、盛酒、盛药、盛油,甚至做烟具、乐器、炼丹容器、火药罐子等,还把葫芦作为浮具,过水深涉,曰:“腰舟”,可见应用之广泛。

葫芦大量的实用性应用,不断催生其精神属性的繁茂。葫芦的鼓腹与多籽,符合古人孕育与人丁兴盛的生殖象征性,于是葫芦很早便与传宗接代、丰产丰收等寓意联系在一起。故古人婚配破匏合卺,象征夫妻合体,诞育子孙。此类联系还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在闻一多的《伏羲考》、萧兵的《楚辞与神话》中都有论证伏羲、女娲皆为葫芦之身,刘尧汉在《论中华葫芦文化》中也表明中华各民族都有以葫芦作为始祖的表述。“洗匏爵,自东升坛。”先民掌握制陶工艺以前,将葫芦作为祭祀的礼器,作为与神祇、先祖沟通,保佑庇福之用。一来,祭祀乃国之大典,佐证了葫芦的非凡地位;二来,在与天地神灵建立关系的仪式中,葫芦被赋予能连接天地的神秘外衣。由于这种神秘与神圣,使葫芦脱胎于炼药容器,幻化为可供出入的神仙福地,人们更以“壶天”代指仙境。而后葫芦确立为道家的法器与标志,其神秘之感愈浓。民间也将其作为神仙之物,可驱邪降魔,挂于门首,或绘成画贴于各处,祈求平安吉祥。不仅宗教意义在流变,其中的文人情怀也在发展。仕途失意的文人借用道家的出世理念,于“壶天”中,另觅理想之所。“一箪食,一瓢饮”文人隐士以葫芦作为自己安贫乐道,清高出尘的象征与寄托。

社会各层面的集体意识最终汇成蔚然可观的葫芦文化,而葫芦所代表的平安吉祥、多子多福、孤芳高洁等形象也逐步确立,成为经久不衰的文化符号与艺术题材。民俗艺术、建筑装饰、文人绘画等艺术载体都展现着葫芦文化的魅力,而这其中,葫芦瓶集实用与艺术一体,是其文化艺术中的翘楚。

“上圆下方”的独特造型

晚明时期帝王对道家的极度推崇,追求长生与得道成仙,崇道之风甚浓。葫芦承载了道家法器、福禄大吉等含义,加上此时对于瓷器制品的偏好,使葫芦瓷瓶成为当时的盛行器物。不仅如此,在蔚然成风的道教思想促使下,“上圆下方”形制的葫芦瓶被创烧。

image.png

“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天圆地方观念本就是先民朴素的宇宙观念,包含了对太阳运动轨迹和四时四方的理解,而后于汉代形成体系,并与“道”相结合。葫芦瓶作为道家法器,又兼具创世传说,于是将天圆地方与其相结合,“上圆下方”葫芦瓶成为最佳载体,满足统治阶级求神问道的需求。这一形制并非昙花一现,到了清代仍被继续沿用,尤其在雍正时期颇为流行。“上圆下方”的独特造型作为葫芦瓶在明清时期的改良创新,是宗教和皇家喜好影响器物造型很好的例证与体现。

“上圆下方”造型并非是唯一的样式,在明代“上圆下方”葫芦瓶造型示意图中展示了多种器型。葫芦瓶的成型方式属于典型的琢器,成型需粘结坯体、模印、手塑等工序,较圆器来说,对工艺要求更高。而本文中的明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在上下几部分粘合成型的基础上,又保证了整体的流畅完整、体态优美、比例匀称,是“上圆下方”葫芦瓶各类造型中的佳品。

“葫芦虽小藏天地”,这其中藏的是古人对天地人和的观念理解、吉祥福运的祈求,以及广阔生命空间的期盼。这件明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虽静默不语,但仍能从中窥探到不断传承迭代的葫芦文化及其独特的时代故事。这件器物承载的文化力量与风华,正如葫芦本身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