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发掘,准确的结论——读《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韩华 申砚歌

image.png

2023年11月,考古发掘整整三十年的《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版,由时任考古领队何双全先生主编并执笔,悬泉置遗址资料前后由四十余人进行长达近三十年的整理,终于为敦煌悬泉置遗址考古三十年的资料整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新中国成立后甘肃两次经过考古科学发掘出土上万枚的简牍材料。第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初甘肃居延考古队在黑河下游发掘出土的居延新简、肩水金关汉简、地湾汉简共2万余枚;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敦煌悬泉置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汉简33399枚,其中有字汉简21399枚,无字汉简12000余枚,近3500枚残断简,出土各类器物共7250件,为汉魏时期的遗物。悬泉置报告详细完整地还原了遗址发现的整个过程、考古发掘的全部工作流程、前后三年度考古人员的工作日常、悬泉置遗址的周边环境、悬泉置整个历史时期的沿革建制,从体例的编纂到资料公布的完整度来说为此类考古报告的编写树立了典范。

完整揭示悬泉置遗址的结构和功能

敦煌悬泉置考古发掘完成以后,最早详细介绍发掘情况是2000年《文物》第5期刊布的《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发掘简报》(以下简称《简报》)、《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简称《概述》)、《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简称《释文选》)三篇概述性的文章。《简报》公布了悬泉置遗址的结构平面布局图,但对全部的功能和用途限于篇幅原因,并未详细说明,悬泉置报告的发布对于遗址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全面详细的揭示。

关于房址27、28的功能问题  《报告》认为:“位于坞院内东北角为一组套间,F27为里间,F28为外间,中间筑隔墙,隔墙南段开套间门,门宽1.7米,F27南北长6.6米,东西宽5.2米,建筑面积34.32平方米。F28南北长5.5米,东西宽6.4米,建筑面积32平方米。室内西北角有厕所设施,从房址中堆积物泥墙碎块中的中医医疗和药方等医学文书可以确定,F27、F28为悬泉置医务室。由此推断F27为重病号休息和隔离区域,F28为药房和医生诊室。

F26房址的功用问题 《报告》认为:“F26与F27、F28相邻,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3米,东西宽9.8米,为一大开间,建筑面积约45.08平方米”,出土了泥墙题记《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由此推断,房址F26应为悬泉置接待朝廷官员和外宾的“第一次会面”的“会客厅”。

关于灰区、灰坑 田野考古中灰区或灰坑遗址就是今天的垃圾倾倒区域,考古标号为H。依据《报告》,悬泉置大的灰区共有三处,分别为坞院东门外南北两侧灰区、坞院外北侧灰区堆积和坞院外西侧灰区堆积。三个灰区5米×5米探方总共124个,占483个总探方布设的1/4,有大量简牍出土,灰区或灰坑出土大量简牍的事实证明,悬泉置存在档案销毁固定时间制度。

关于纸张遗物的年代考察

悬泉置遗址共划分6个区域,布方483个,实际发掘187个,出土麻纸550件。通过悬泉地层的科学划分并同层位纪年简的佐证,悬泉置最早应在西汉时期。《报告》表30《悬泉置遗址出土麻纸现状描述表》中有186件出土纸均为西汉时期,由此可以确定悬泉纸是早于东汉蔡伦改进纸张无疑。

悬泉置出土简牍命名问题

依据《馆藏文物登录规范》(WW/T0017—2013)附录E.1《各类馆藏文物定名方法及示例》的规定,一共收录有35类文物定名方法和定名示例,没有涵盖简牍类文物命名的国家标准。甘肃汉简在以往实际运用中往往以考古发掘编号识别标准,例如:简EPF22②。完整册书一般以册书第一枚简记录的内容,后加考古编号,例如:建武三年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EPF22:1-36)。《报告》依据文书类别对简进行了命名,有明确纪年和文书名称者,以“年号+文书类别”命名;无明确纪年和文书名称者,直接以简文内容命名。例如:《诏书》:IT0114①:168、《制书》:ITO116②:4等。何双全先生为此后的简牍命名提供了非常科学的思路。故此出土简牍命名须以对简文的正确认知为基础。简牍内容五花八门,涉及学科很广,内容的复杂性就成为其学习和整理的高门槛,这也是简牍命名的最主要困难。

明晰悬泉置遗址若干个第一

以往通过悬泉汉简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汉代河西四郡置的机构非常多,一般河西四郡所辖每一县有2-3个置,而悬泉置是目前考古发现汉代第一座完整的“置”机构遗址;出土的《使者和中所督察诏书四时月令五十条》为第一块汉代泥墙题记;出土简牍中的《驿置道里簿》和居延新简中的同类简册第一次还原了汉代时期从长安到敦煌间的驿置机构之间具体距离和交通走向并且中间是连续不间断的记录。《驿置道里簿》为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三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成功起到关键作用,也让敦煌悬泉置遗址作为甘肃汉代丝绸之路代表性遗址成为中国汉简出土数量最大的一处遗址。从目前汉代考古出土的纸张的遗迹看,敦煌悬泉置遗址是目前出土西汉纸张数量最多的汉代遗址,有186件。

充实以往研究结论

之前的研究认为悬泉置人员编制数为40-50,马匹编制数为十几匹。《报告》通过解剖遗址并结合出土简文内容,认为悬泉置的管理体制是“县—置—乡—亭”的垂直管理体制,按照遗址规模和简文记录的常住人口400余人,其中官吏就有82人(ⅡTO215③:29),常备马匹120匹左右,常备车辆50余辆,是符合历史史实的。也只有这样规模的工作人员编制数,才能应付一天最大量一千余人(ITO309③:134)的接待。

汉简内容是百科全书,但其出土后零乱和碎片化的特性也给学界带来研究方面的片面性。《报告》的全文发表,对悬泉汉简内容的整体化研究、悬泉置机构实际用途和内部功能的正确认知以及汉代中央政府对西域诸国的有效管理的研究有很强的指导性。

(作者单位:甘肃简牍博物馆)

《敦煌悬泉置遗址1990~1992年田野发掘报告》

编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甘肃简牍博物馆 敦煌市博物馆

主编:何双全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