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的策划初衷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金磊

image.png

建筑与文明是关联的,中国现代建筑的先驱之文脉坚守,早有立足高远的论说。1931年创刊的《中国建筑》的发刊词就明确“建筑之良窳,可以觇国度之文野。”它是留美归来学人赵深所言,体现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自强之目的。可见,建筑与国家,建筑与城市文明息息相关。建筑作为表现城市文明的载体,尤其百年中国现代建筑是中西文化互鉴之果,是充满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标志物,20世纪遗产给量大面广的城乡既有建筑的活化利用带来机遇与挑战,保护传承好20世纪遗产可彰显中国现当代建筑的精华。

对于本书,中国文物学会单霁翔会长表示:《导读》一书是在全国业界与公众中,“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大势下产生的。20世纪建筑遗产的知识与价值传播,也许以其时代特征及国际影响力,较传统建筑,对于增强历史文化自觉有更直接的意义。何为20世纪建筑遗产?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并保护20世纪遗产?那些曾经在我们身边的城市建筑与街区,何以成为具有历史文化记忆和科学技术价值的瑰宝?其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人和事?代表国际潮流的《世界遗产名录》又是如何看待中国现代建筑的,这些问题成为以现当代建筑遗产的名义,解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迫切需要的认知。

“导读”20世纪建筑遗产的价值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作为《导读》一书主编单位,旨在从理性上向业界内外讲好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故事”。《导读》一书集中解答了两个问题:一是20世纪建筑遗产何以成为面向世界文化遗产的新类型,二是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有丰富的遗产价值与内容。它回答了如何在遗产认知中密切20世纪事件与人;如何坚持国际视野且借鉴世界遗产的先进经验;如何在20世纪遗产的历史文化长河乃至科技进步价值阶梯上不断提升。《导读》细解了何为中国20世纪遗产国际性的中国标准,展示建筑文博乃至艺术设计界在百年城市历程中的时代特征,表现20世纪经典建筑杰出建筑师、工程师的创作观,反映20世纪建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电梯、玻璃、钢筋混凝土乃至智能技术)的变迁,对现当代建筑发展的技术支撑。事实上揭示出中国建筑文化自信自强的20世纪建筑思想史、建筑文化的价值。《导读》一书的重点内容至少有三方面:一是面向中国同行与公众介绍《世界遗产名录》的20世纪遗产项目;二是对比与世界同框的中国20世纪建筑设计特色与背景,向国内外介绍中国建筑师与工程师的风采;三是不仅为中国补全遗产类型而努力,还在国际建筑遗产平台上赢得话语权。

作为本书的主编我相信,《导读》是让世界领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瑰宝的“窗口”,也开启着中国现当代建筑科技文化的魅力之旅,它让更多人有机会“阅读”最生动、最可代表城市发展年轮的“教科书”,还有助于强化城市集体记忆,并成为可读、可讲、可延伸的20世纪建筑遗产“启蒙书”。

20世纪城市与建筑历程,一直以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强烈的文化归属感可激起人们心底最深沉的认同。当步入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民族实业家张謇(1853-1926)开创的诸多近代中国第一就呈现在眼前,它为南通文化城市建设留下“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基因。张謇不仅是出色的实业家、教育家,还是一位建筑行家。有记载自1902至1926年,从南通到他的故乡海门长乐,共创办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共370多所。据研究张謇思想与活动的史料,他还秉承中国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并不断吸纳西洋建筑先进技术为中国建筑所用。

“导读” 20世纪建筑遗产的理论与实践

马国馨院士在书序中除讲述20世纪建筑遗产的可持续性,分析在遗产保护中正在面对的瓶颈,还介绍了一些国家正在实施的“可持续遗产保护计划”及不同国度由国家支持开展的20世纪遗产保护的“文化工程”。他认为,作为遗产学的学科研究,也要注意公众对20世纪遗产的接受程度,如一方面要采用遗产的图像化手段,因为20世纪建筑都是长期真实存在的物质实体,而图像技术可以提供最直观、最快捷、最真实的视觉信息;另一方面要启动遗产传播的文学化,将20世纪遗产的研究成果通过选择和简化,以文学、故事的形式对史学和专业的内容及语言进行改编,从而使遗产中的历史记忆更加生动且精彩。

《导读》中笔者曾以2018年英国17个后现代建筑遗产项目入选建筑遗产的事例,解读当代社会的遗产价值与引导性。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建筑的遗产认知年限在“30岁”之下,它充分说明自1947年就开始的英国现代建筑保护已经在国家层面及非政府组织方面有了制度。据“历史的英格兰”官网表示,在英国建筑史上,体现建筑美学的项目,只有通过载入名录的方式保护,它使大量有价值的20世纪建筑拥有无可争议的传承理由。ICOMOS《关于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办法的马德里文件2011》指出“由于缺乏欣赏和关心,20世纪建筑遗产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处境堪忧……20世纪遗产是活的遗产,对它的理解、定义、阐释与管理对下一代至关重要。”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区20世纪工业城市伊夫雷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曾是“苹果”品牌之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地,奥利维蒂(Olivetti)乃世界上第一款台式电脑制造者,IBM的著名箴言“设计就是好生意”的灵感也来自Olivetti打字机。

于2014年起草、2021年修订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认定标准》特别强调要关注“反映城市历史文脉,具有时代特征、地域文化综合价值的创新型设计作品,也包括‘城市更新行动’中优秀的有机更新项目等,也要重视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以体现建筑遗产的当代性。”如果从20世纪遗产关注新中国建设成就看,20世纪遗产的确对文化城市的塑形有推动作用。对于北京,梁思成早有论述“北京城必须是现代化的,同时北京原有的整体文化特征和多数个别的文物建筑,又是必须加以保存的,走到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从1959年的“国庆十大工程”的整体(已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到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八大学院”成为20世纪建筑遗产推介项目,截至2023年公布的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北京共拥有120余项,它们在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中助力减量发展,给古都带来创新活力。上海在20世纪的百年间,融汇中西方建筑城市事件,创造了包罗万象的建筑哲匠传统与大量隽永的城市空间。在七批入选20世纪建筑遗产的50余个项目中,体现了丰富的历史凝聚及人文精神。

《导读》中还有专门篇幅,讲授20世纪遗产中的工业遗产,以此见证了新的建筑类型与建筑风格、大胆突破的新结构形式、广泛应用的新建筑材料。工厂的烟囱、料仓、冷却塔、超大体量的厂房及油罐乃至因工业发展形成的社区,都创造了20世纪崭新的生产与生活文化景观。刘伯英教授通过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中工业遗产的分布,发现被推介的工业遗产项目占总数的10%以上,他认为工业遗产不仅是中国工业化独特进程的有力见证,也对世界工业文明做出一系列贡献,是中华文明现当代发展的标识及独树一帜的遗产瑰宝。他还分析了21世纪新型工业化时期,高铁、核能、航空、航天、生物、人工智能乃至“新基建”等的“赶超竞赛”,不仅使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还以超大超难的复杂建筑推动了中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所有研发、创新的生产基地背后都有智慧筑就的建设奇迹。

《导读》既有艺术美学对20世纪中国建筑创作的影响,也有居住、园林、科技在20世纪遗产中的变迁,在分述江苏、天津、上海、北京、广东、重庆、山东、新疆、湖北、东北三省乃至俄罗斯20世纪遗产的同时,还对中国20世纪建筑巨匠的“人和事”予以生动描述。从新时代新文化使命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探索上看,《导读》的出版或许对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也将开启新的认知与机遇。

《20世纪建筑遗产导读》

主编: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4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