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上历博”)以卓越城市博物馆为目标,守护并传承上海历史与海派文化,探索新的博物馆经营赛道和运营理念,将展厅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让文物出现在市民生活身边,以“博物馆+”的“破圈”之势不断融入城市生活的多个层面,在多元的陈列展览、多层次的社会教育、多维度的公众服务、多业态的品牌建设方面进行尝试,以优质文化产品浸润城市美好生活。
博物馆+商圈
很多人对博物馆还有这样一个刻板印象:看展览只能到博物馆去。而上历博正在转变,执着于以“服务”理念引导核心业务的转型,勇敢肩负起上海城市历史和海派文化流量入口的使命与担当。
2023年五一长假期间,上历博主动打破这道“围墙”,将沉浸式文化穿越之旅——“流金岁月——老字号文化联展”送至上海徐汇日月光中心、龙湖天街、九六广场等多家商圈,将经济与文化效益相结合,打造市民看展新空间和文旅消费新场景,激发文旅创新活力。
2024年,“福禄寿喜,美好生活”移动博物馆系列展在上海松江印象城、河北廊坊多乐小镇等地巡展。进一步探索传统商圈与文博展览的融合,助力打造特色文旅新业态,实现经济与文化效益的有机结合,激发文旅创新活力。
博物馆+研学
研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行走的课堂,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上历博以市场化手段“倒逼”自己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口碑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上历博以基本陈列为依托,打造“博物馆亲子探案——泡泡侦探社”数字产品项目,为广大亲子家庭提供基于5G移动互联网的博物馆数字化创意亲子产品,全年服务3万人次;联手上海广播经典947、SMG纪实人文频道推出的“不一样的舞台”“镜头里的江海撷珍”等半日、一日营活动,为参与者带来了创新文化体验。
依托“江海撷珍——长江口二号科学考古进行时”举办的13场“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尤为火爆,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热议。央视、上海电视台等对“博物馆奇妙夜”进行专访;劳动报新媒体平台对“博物馆奇妙夜”进行直播,上海新闻广播“阿拉HUI生活”节目围绕博物馆夜场开展专题节目;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全网转载超55000条。
博物馆+学校
上历博还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资源积极参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与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各阶段学校与社会团体合作共建,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一是与上海多区中小学校深化合作,立足课本因材施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博物馆打造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二是与上海市复兴实验中学开展每周的社团兴趣课程——“博物馆策展”,让同学们近距离了解博物馆的研究和展览。三是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联合开展“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合作项目,共育时代新人。四是与?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围绕学术研究、展览合作、文创开发、文物修复、文化推广、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领域开展高层次高水平合作。五是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合作组织“外国留学生讲上海故事”,让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从上历博了解上海历史、中国文化。六是与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合作,联动设立市民艺术夜校上历博分校,将专业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让更多的市民通过自身所爱滋养工作之外的生活。
此外,“前‘兔’似锦 金兔呈祥 2023”“‘爱祖国,爱家乡’上海民俗文化”等展览,进入上海二十余家幼儿园巡展,让低龄小朋友从小亲近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喜欢博物馆。“考古百年·崧泽寻根——上海崧泽遗址图片展”在青浦区多家学校巡展,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体验感受博大精深的家乡文化,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情怀。
博物馆+咖啡
2023年4月,别具风情的“海派咖啡馆”——Mapoly(满坡栗)甄选店亮相上历博,咖啡馆的空间设计“小而精”,成为上历博的“文化客厅”和海派社交广场。同年5月,上历博在庭院举办首届“广场咖啡嘉年华”,观众可以在博物馆展厅里解读上海六千年的历史发展,也可以来到开放的庭院里逛市集。这一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四届,已吸引了近百家知名展商参加、二十多万游客参与,成为上海市中心全新的“咖啡文化社交空间”和上历博的又一生活新品牌,充分彰显了海派文化的创新融合与上历博的积极开拓。
这一系列活动的背后是上历博持续推出的“博物馆+庭院”“博物馆+咖啡”的整体运营理念创新——以咖啡为载体为来到博物馆的观众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以庭院为空间满足市民消费新需求,以博物馆文化资源为依托构建全新的市民休闲生活模式,充分彰显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博物馆+交通枢纽
上历博积极探索将展览广度延伸至公共空间。2023年“来历博 看上海”“玩转步行街——上历博带你‘穿越’百年南京路”两个展览分别在徐家汇地铁站、南京东路地铁站揭幕。两展首次将上历博藏文物及精品临展带进地铁公共空间,让市民在交通枢纽中遇见上海,在行走中看到繁华、感受海派文化。
今年,上历博继续利用南京东路地铁站文化长廊资源,向公众介绍“梅绽东方——梅兰芳在上海”“觉醒:V MUSE珍藏珠宝艺术展”两档微型展览。借助交通枢纽的巨大人流量,将最新展览内容直接送到市民身边,使观看展览更贴近市民日常生活。
博物馆+旅游
2023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上历博与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多家5A级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博物馆向持证导游开放带团讲解试点”。这是立足行业和市场发展需求,推动文旅融合的卓越实践,也是破解博物馆非官方讲解难题的全新尝试。利用旅游专业人力资源讲解博物馆专业内容,在上海是首次,在全国范围内也属创新,是上历博践行“大博物馆计划”,激发博物馆创新创造活力,深化文旅融合的重要尝试。
作为首个向持证导游开放带团讲解试点的场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分别与上海市旅游行业协会、锦江旅游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携程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有效弥补了场馆日常讲解力量的不足,游客反响良好,上历博的社会口碑和游客旅游体验双向提升,与旅游企业实现双赢。
博物馆+科技
继2023年1月上历博在上海文博系统中首次推出常设展的AR导览后,同步推出AR线上预约功能,实现场馆“两码合一”;优化升级了导览路线,观众可更高效直观地找到文物,体验自助式的深度游览。此后,馆方对英文版讲解进行了升级,用英文对博物馆基本陈列中30件重点文物的内容进行了深度解说,以AR增强现实的方式重现上海的地方文物历史、民情风俗、人文环境、城市变迁等绚烂文化。在涉及书法、碑文、传奇典故等独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内容时,翻译与制作力求最大程度还原原文的美学价值,极大增强了大量外籍游客的参观体验。同时,还推出英文版AR导览服务,也体现出上历博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向国际游客提供更友好、便捷的观展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具有无限的可能性,这与国家政策的引导、科学技术的进步、思维的转变和需求日益提高密不可分,为博物馆跨界融合提供了动力。跨界融合后的博物馆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与公共文化机构、媒体平台、学校和商业部门等主体进行融合。在此背景下,上历博也逐渐走上跨界之路,“博物馆+”取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