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纪丽——天津博物馆馆藏二十四节气文物精华展”策展手记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李君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天津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的“岁华纪丽——天津博物馆馆藏二十四节气文物精华展”,希冀通过蕴含着古人智慧结晶的文物精华展现二十四节气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焕发中华灿烂文化的新活力。展览一经推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image.png

研究是策展的基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对时间测量与生活智慧的结晶。作为农历历法的补充,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沿用时间最长,覆盖地域最广,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蕴含着古人智慧结晶的文物与二十四节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文物与二十四节气相结合,用文物展现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策展的初衷。

二十四节气虽家喻户晓,但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尤其城市中的青少年可能连这些知识都知之甚少。因而深入研究、总结提炼讲述好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发展、文化内涵等内容,尤其是利用文物资源呈现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最生动、最鲜活的特有文化符号,对策展来说极为重要,也极具挑战。

策展之初,广泛搜集整理了二十四节气起源、发展、定名、岁时节日礼俗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二十四节气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二十四节气与文物、考古有关的因素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考证。最终,展览将二十四节气的发展脉络(包括分至启闭、八节等内容)、定名由来、风俗(包括迎春、打春鞭春,节气变节日的清明节,作为节日的夏至,冬至祭天等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七十二候、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渊源、版本等内容,利用序言以及各部分的版面文字、文物说明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希望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生动展现出二十四节气的丰富信息。

天津博物馆收藏文物21万件,几乎涵盖各个类别,并收藏有古籍20万册。策展团队结合日常研究基础,进一步深挖各类文物在纹饰、器型、艺术和历史方面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文化内涵,拓展上展文物的广度和深度。策展时还对文物蕴含的除二十四节气之外的其他历史文化信息进行了关注,例如,通过清光绪粉彩花卉形秋操纪念杯,介绍了晚清的四次秋操,引出与四次秋操相关的馆藏文物,并将牡丹纹、三多纹、十二月花神、缂丝、玉壶春瓶、踏雪寻梅等关于文物纹饰、工艺、器型、意韵追求等内容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巧妙地安排在版面之上。

策展时还将二十四节气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诗歌中去,每一节气均配以相应的优美诗句,以期生动展现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表达古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反映古人的生活实际、生活情趣和人生追求,体现二十四节气与人类生活生动唯美的结合。

image.png

image.png

整体构建、细节打磨是策展的灵魂

通过研究梳理可知,由冬夏二至发展为两分两至,再发展到分至启闭,进而发展为二十四节气以至七十二候,是一个不断细化的时间划分体系。一年中,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总计为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因而展览着重展现二十四节气贯穿一年的时光轮回,以时间为序,分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个单元,每一单元涉及每一季节的六个节气,将与这一季节中六个节气有关的文物精华融入其中。整体展示自然万物从萌芽、生长、收获到休养生息再到新开始、新希望的脉络,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文化传统,呈现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之美。

选择展品时以天津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为依托,深入研究与挖掘、挑选出110件(套)文物精品,囊括漆器、砚墨、瓷器、铜器、玉器、书画、甲骨、古籍以及年画、泥人、风筝等各类文物精品,涵盖文物类别之多是天津博物馆近年展览之最,同时精品众多,其中百分之五十为一、二级品,且很多为首次展出。

展品不仅涵盖文物的类别多、精品多,而且每件文物的选择都有着相应的思考,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挑选展品时突出了以下特色。

其一,突出二十四节气在天文、气象、农业、动植物生长、风俗等方面的因素和指导作用。如自然万物皆有其萌芽、生长、成熟、休养生息的规律,将具有某一花卉、果实等元素的文物安排在哪一节气展示,都是借鉴七十二候和二十四番花信风,并经过查阅资料,了解事物发展规律而进行的排布。如果只通过文物名称不容易找寻出与二十四节气的关联性,这就需要对文物的具体纹饰、器型、蕴含的意韵精神等进行深入剖析。例如冬至节气将汉羊灯作为展品,是因为冬至时阳气开始上行,称为“一阳”,之后的小寒与大寒之间为“二阳”,立春为“三阳”。成语“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寓意冬去春来。“阳”与“羊”同音,羊在古代被视为吉祥物。

其二,突出天津历史文化特色。展览选取杨柳青年画、“风筝魏”风筝、泥人张彩塑等天津地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并将它们的发展沿革、风格特色等内容融入展览。例如,清明节气有放风筝的习俗,而魏记风筝“喜相逢”和清光绪版杨柳青年画三裁成活《放风筝》完美诠释了这一习俗。

其三,突出文物不同角度的历史文化内涵。展览涵盖了从商代到近代不同种类、纹饰和器型风格的文物,反映出灿烂多彩的中华文明。例如,雨水节气选择了清剔红海水三龙戏珠纹海棠式盒作为展品,既因为古时相传龙会呼风唤雨,掌管着降雨,与雨水节气相应和,又因其纹饰三龙戏珠代表了天地人和谐统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思想,同时海棠式又是中国古代器物的主要器型之一。这些关于文物的思考都蕴含在展品选择之中。

其四,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例如,展览以清和合墨、清雍正“二年试乙号样”款粉彩荷莲纹盘、清缂丝《御制秋荷诗》画卷、明大风款枯荷端砚分布在立夏、夏至、立秋、立冬节气中,通过文物中的初生荷花、茂盛荷花、秋日荷花以及冬季凋零荷花,体现古人顺应自然、观察天地的情调意趣。

image.png

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活力是策展的使命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助力现代化发展是策展团队一直努力的方向。展品排布充分考量文物器型、纹饰、尺寸、适配度等,将不同年代不同种类的文物按照节气排布,营造每一季节、每一节气既独立又统一、前后呼应、点线面结合叙事的独特清新观展体验,展现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例如,展览中有瓷器发展的暗线,有宋代官窑、民窑的遥相呼应,以玺印印钮呈现汉代到清代老虎造型的演变,以商代甲骨对“雨”的预测到战国雷纹对自然现象的关注,这些都无不体现着中国人自古以来具有的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着社会进步。

展览形式设计将色彩、形状、图案、诗词美学等融合运用,以不同的代表性颜色作为各单元基调,传达每一季节的独特情感和氛围,选取文物的局部特征,利用形状、图案等作为每一节气的独特标识,加深记忆点,展现四季和二十四节气的独特魅力。展览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文物精华与虚拟交互技术相结合,推出“时光宝盒”“亦真亦幻雪景寒林”“天博多宝阁”及二十四节气福卡“天博纳福”小程序,增强互动性,使观众在虚实之间穿梭于节气流转,跨越千年光阴感受文物魅力,感悟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文化价值和哲学思想。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67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