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为捕捉中外文明交往的历史瞬间,谱写文化交融的时代新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不断寻觅、探索、续写着新丝路文明,组织开展“‘一带一路’联合考古 推动传播丝路文明”项目,并获评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寻觅——中西方文明交往的证据
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和发展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为揭开古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话往来的面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以四个“首次”为起点,推动中外联合考古的画卷越铺展越宏阔,越描绘越生动。
首次涉足:中国考古走出国门的实践。2006至200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越南国家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越南义立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这是中国首次在国外开展的联合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也是一次以世界格局打开考古学研究的全新尝试。此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便扩大视野,走出考古研究的既定范围,主动肩负起探索并实证中外文明交往交流的时代重任。昨日驿马骆队的故事被再次唤醒,丝绸之路上的点点星光重新为千年后的我们照亮。
首次揭示:丝绸之路途经地点的“真颜”。2017至2019年、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哈萨克斯坦伊塞克国家历史文化博物馆联合开展了拉哈特古城遗址考古。拉哈特古城遗址是陆上丝绸之路草原线路上的一处重要地点,考古人员通过运用传统考古与数字考古相结合的方式,清理了房址、灰坑、窑炉、墓葬等遗迹100余座,出土铜、铁、陶、石、骨器等多类遗物300余件,首次揭示了拉哈特古城遗址的基本内涵,为探索从新疆向西途径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首次运用:中国田野考古技术的实验。世界文化遗产红河遗址是吉尔吉斯斯坦楚河流域最大的古城遗址,是见证“丝绸之路”发展轨迹的重要遗存。为进一步探寻丝路古城的历史奥秘,2018至2019年、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首次将中国田野考古技术运用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在红河遗址开展测绘与勘探,并发掘西南小城西部3号佛寺内一处建筑遗址。通过开展系列联合考古工作,明晰了红河遗址的基本内涵,发掘所获建筑结构信息及出土陶器、铜器等遗物,对于研究唐代国家边疆治理,探索中古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展现:多学科研究团队的“名片”。他冰瑜寺位于缅甸伊洛瓦底江中游的蒲甘古城东南角,是蒲甘王朝时期最大的佛学院。2016年,他冰瑜塔在地震中受损严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选派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多学科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队赴缅甸开展他冰瑜寺遗址及周边考古勘探工作。这是首次由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的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工作团队通过发掘确认了他冰瑜寺北院墙和院墙西北转角的位置,确定了他冰瑜寺始建时期的地面标高,出土遗物500余件(组)。研究发现,蒲甘王朝早期建筑材料中的筒瓦、板瓦与中国的瓦风格类似,在佛塔上使用的琉璃制作工艺也与中国接近。晚期地层中出土了一批元至明晚期产自云南、江浙一带的青瓷、青花瓷片,该发现为揭示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及文化交融提供实证。
探索——中外可持续交流的机制
古丝绸之路实现了中外经济、政治、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结下许多文明硕果。在竭力寻觅历史“只言片语”的过程中,各级文物部门和科研机构,多措并举,在成果刊布、遗产利用等方面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机制与路径。
国家重视、地方支持。国家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人文交流和联合考古等领域深度合作。陕西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中外联合考古工作,2023年9月,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同志率团访问中亚期间,专程考察吉尔吉斯斯坦红河遗址发掘现场,对中亚联合考古工作表示了肯定,极大提振了考古工作者的信心。
平台支撑、合作向深。2023年4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设立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部,全面整合院内中亚及东南亚考古力量,建立了几支专业化、复合型、多学科的中外考古工作团队。并依托“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平台,立足中外联合考古项目,加强人员协作,实现发掘精细化、研究精深化、协作全面化、人才培养体系化。
资料互通、成果共享。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全面开展联合考古项目相关的俄文、英文、缅文资料的翻译与梳理工作,致力于实现信息畅通、资料互通,着力提高成果转化效率和共享范围。在资料的翻译与学习过程中,从不同国家的文字中了解世界,汲取人类文明精华,为深度理解“一带一路”考古的内涵提供滋养。
续写——新时代文化交融的篇章
古丝绸之路生动演绎了中外文明对话的场景,刻画了人们相知相亲的图景。新时代条件下,在着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征程上,在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诗篇中,坚持求真求实、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推动文化交融更深刻,文明传播更深远。
永葆求真务实的态度,展示文明交往的史实。考古是冲破时间的桎梏与历史对望的过程。当拉哈特遗址的“真容”逐渐显现,当红河遗址中的一组组文物重新“面世”,当他冰瑜寺发掘出一件件带有中国风格的器物……中华文明中蕴含的兼容、博大、互鉴特质已经呼之欲出。求真务实是考古工作的永恒理念,捕捉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化交往掠影,揭秘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化链接,是中外联合考古的工作信条。
呈现开放包容的胸襟,拓展人文交流的途径。“考古现场会有许多当地的村民围观,和我们进行亲切交谈,主动为我们提供帮助。”“我们不仅产出了重要考古成果,而且与哈方的工作人员、地方群众友好相处,结下了深厚友谊。”中外联合考古队员深情讲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一带一路”联合考古是一个纽带,不仅链接着过去,更延伸向现在和未来。
秉持互学互鉴的精神,构建互惠共赢的格局。“一带一路”联合考古不仅为推动世界考古学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搭建一个全新的交流平台,在挖掘历史、深化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彼此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的互通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充分接触、充分融合。在新的考古征途上,陕西考古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考古研究,讲好中国故事,倾听世界声音,传播中华文明,始终保持互学互鉴的态度,为构建人类文明互惠共赢的崭新格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