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首是一种镶嵌在门上起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基本都用金属制成。玉质铺首是汉代才出现的一种新型玉器,在满城汉墓、广州南越王墓和咸阳茂陵均有发现。茂陵博物馆藏四神纹玉雕铺首是在茂陵陵园东南一祭祀建筑遗址附近出土的,是迄今出土汉代玉器中最大的一件,见证了汉武帝陵寝茂陵陵园建成时的神秘巍峨和重威壮美,同时也反映了西汉封建统治者生前死后的奢侈生活,蕴含了汉代蓝田玉的使用及演变所承载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内涵,为研究汉代建筑史和工艺美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极富艺术观赏价值。
1975年7月19日,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南位乡道常村大队第一生产队群众在汉武帝茂陵东南约一公里处集体平整土地时,在地下深度约70厘米处发现了两件叠加在一块的物件,其中一件是琉璃璧,另一件是四神纹玉铺首。2006年9月,为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制定和实施,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汉武帝茂陵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勘探,探明了茂陵的整体布局与陵区范围,四神纹玉雕铺首出土的地方正好在茂陵陵园东南一祭祀建筑遗址附近。四神纹玉雕铺首,高34.2厘米,宽35.6厘米,厚14.7厘米,重10.3千克。系由一整块苹果绿色的玉料雕琢而成,其外表呈青绿色,质地莹润,致密而细腻,由于铺首的正面雕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因此称之为“四神纹玉雕铺首”。
铺首大致呈长方形,将兽面与四神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融浅浮雕、高浮雕、线刻、钻孔等技法,对器物进行多层次雕琢。中部浮雕出兽面,其头部上端浮雕成如意云纹状,长鼻下延回卷与背部下端之方桦相连,并在其下钻出椭圆形孔,形成铺首之钮。四灵形象分布在兽面左右两侧和眼睛上下。位于左边缘的青龙昂首张口,两颗尖牙咬住左侧的云纹,身躯扭动,长尾回卷,四肢或伸或蹬,十分有力。位于右边缘的白虎昂首长啸,两前腿踩在上端右侧的云纹上,两后腿一伸一蹬,右后腿踩在兽面粗眉之上,长尾从兽面粗眉下穿过并回卷,形象威猛。朱雀呈回首展翅状,尾部为如意云纹形。朱雀一只腿位于兽面粗眉之上,另一只腿和部分翅羽则压在兽面粗眉之下。玄武为龟张口衔蛇,龟曲颈爬行,部分身躯掩压在云纹之下,前后各露出一条腿,形象敦厚稳健。蛇身委婉柔畅,头和颈部位于兽面粗眉之上,身躯和尾部则位于兽面右眼侧面。此玉雕线刻技法十分娴熟。如兽面眼仁用阴线,粗眉上用弧形阴线装饰,兽面长鼻及额上饰以直阴线、阴线卷云纹、阴线圆圈网纹。朱雀颌部和翅膀上则饰以密集的短阴线,颈部饰以圆珠纹。铺首背面则以十分流畅的细线勾勒出云气纹,并有凸起的长方形钮,上有穿孔,孔里还残留有两端经过切削的金属,应该是在原来门上镶嵌的痕迹。此外,还运用斜刀技法,以表现朱雀层层叠压之羽翼。在龙和虎的背部、尾部均斜刻随体摆动的较粗之曲线。整个铺首造型既威严庄重又活泼生动,兽面和四神形象有机结合,其形体之大、内涵之丰富、艺术水准之高也是罕见。
众所周知,陕西关中是西汉王朝的都城所在。西汉11座皇帝陵园分布在咸阳塬上和西安市东郊,西汉王朝文武百官、皇亲国戚死后也陪葬在帝陵陵园及其附近。尽管西汉帝陵尚未发掘,但近几十年来,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遗址、帝陵礼制建筑遗址、皇家祭祀遗址、皇亲国戚等高级贵族墓及部分中下层贵族墓葬中相继发现了不少玉器,有些是经过考古发掘出土的,有些则是基本建设工程中或群众生产生活取土中发现的。四神纹玉雕铺首就是其中之一。它的矿石成份是蛇纹石化大理岩,即由方解石矿组成,属于软玉。玉料的来源,按照它的矿物组成成分、色泽、外观组织、比重、硬度等,都与近年来在蓝天县玉川发现的玉料矿石即“蓝田玉”的矿石很相近。
蓝田玉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玉之一。历代古籍中均有关于蓝田玉的记载。《三秦记》蓝田条云:“玉之类者曰求,其次曰蓝,盖以县出美玉,故名蓝田。”《汉书·地理志》有云:“京北蓝田,山出美玉,有虎候山祠,秦孝公置也。”李商隐《锦瑟》诗中的名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更是让蓝田玉千年流芳。蓝田玉质地坚硬、色泽丰富、花纹奇特,非常适合做玉雕。同时,“玉包石”的特点常常被工匠们因势造型,雕刻出的工艺品惟妙惟肖、宛若天成。蓝田玉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铝、镁、钠、钙、铜等元素,往往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一玉多色是蓝田玉的重要特色,也是蓝田玉成为重要工艺美术品原料的原因之一。
陕西蓝田玉曾经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河南独山玉并称中国四大名玉,历史上的蓝田玉更是声名遐迩。根据目前所发现考古遗址中出土玉器的情况,古代“蓝田玉”的开采和利用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卞家寨村西南的新街遗址,包含了史前时期的仰韶、龙山文化以及商代、汉代的丰富遗存,并以仰韶晚期和龙山早期出土的器物构成主体,遗址出土了大量仰韶晚期的玉、石制品以及石钻、砥石等冶玉工具,还发现有玉石钻芯和部分带切割痕迹的块料,为研究古代先民早期认识、开发和利用“蓝田玉”提供了实物佐证。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发达时期。同先秦时期相比,传统礼玉在汉代已大为简化,但装饰用玉却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玉质容器明显增多,特别是玉铺首上的兽面纹开始与建筑门扉上的门环相结合,形成铺首衔环,并多集中于汉墓门、棺椁和墓室中。基于汉代人丰富的想象力,墓室内的纹饰种类多,铺首衔环纹饰呈现出交融的艺术特点,且多与其他内容题材的纹饰组合使用,成为汉代墓葬中独具特色的部分。这也使得铺首的形制结构走向成熟,主题和内容上得到极大丰富,是其特有的造型和艺术价值的体现。同时,汉代由于使用铁质工具琢玉,使玉器工艺的雕琢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正因如此,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玉雕史上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繁荣时期。
四神纹玉雕铺首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总体风格博大豪放,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极高,应该是茂陵陵园建筑装饰用玉的代表作,可作为汉武帝时期玉器断代的标准器,是国宝级玉雕艺术精品,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