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9周年,同时也是渤海区成立80周年。渤海区及其前身冀鲁边区和清河区作为我军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战争资源的供给基地和休养整训的可靠后方,在革命年代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滨州市博物馆联合淄博市、德州市共同策划了“筚路蓝缕——渤海革命老区抗日战争纪实展”,旨在深挖地方红色文化,在保护的前提下活化利用革命文物,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联动区域力量,深挖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展览从动议到落地开幕历时7个多月,通过“日军残暴入侵,军民奋起抵抗”“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建设,保证抗战供应”“合并成立渤海区,抗战最终胜利”三部分展示了80年前,英雄无畏的渤海区军民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团结一心、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战绩,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在这片光荣的土地上孕育形成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革命传统。今天的滨州市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渤海区的中心区域,在渤海区成立80周年之际,滨州市联合淄博市、德州市以区域联动的方式,共同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做好革命文物、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工作,提升地方文化的认知度和知晓率。
保护利用好革命文物,赓续红色血脉
此次展览汇聚了滨州市现辖一市两区四县7家县级文博单位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文物80余件(套),以及淄博市、德州市渤海区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文物20余件(套)、配套5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呈现了渤海区成立前后军民轰轰烈烈的抗战史。滨州市博物馆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采用专业文物展柜,在展柜和展厅内配备恒温恒湿机,使文物始终处在恒温恒湿状态,能够有效防止文物因环境变化而受到损害。展柜内的灯具采用冷光源LED灯,确保每一束光线都能精准投射于展品之上,既能表现展品,又实现低照度下的展品保护。专业的展柜还能防尘、防虫、防风、防光害等,从而大大降低了文物受损的风险。
创新教育模式,系统传承红色基因
展览开幕后,多措并举,做好社会教育工作,系统传承红色基因。以大思政课为抓手,发挥好展览的教育作用。把课堂设在展厅里,组织县市区大学、高中、初中以及小学学生在展厅里听烈士家属讲述革命年代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身边人讲身边事,李旭是滨州市沾化区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教师,也是烈士李树友、李树成的胞弟李树安之曾孙。李旭老师按照曾祖母生前口述的李家两位烈士生平事迹整理成了故事《哥,咱们回家》,以烈士家属的身份讲述烈士的故事,配合展览展出的革命文物,既体现了红色基因代代传,又可以让参与活动的受众更深刻地理解革命的意义。把展览和口述史资料结合起来,相互印证,见人见物见精神,真正做到“有物可看,有事可说,有史可讲”,构建出展览的叙事化表达,让学生们在烈士家属的讲述中重温渤海区光辉的革命斗争历程,缅怀渤海区党政军民的丰功伟绩,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展览在展三个半月,接待观众99867人次,团体88678人次,学生52178人次,真正实现了系统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资源是在革命年代形成的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渤海区及其前身冀鲁边区、清河区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孕育形成了老渤海革命传统。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重温渤海区光辉的革命斗争历程,缅怀渤海区党政军民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