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至新世纪初,跨国际间的考古学术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尤其得益于张光直先生于1970年代出版的《古代中国考古》,使西方学者逐渐了解中国史前史。他还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开设中国考古的专业课程,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中国考古教育人才,都致力于中国考古的教育与研究,为中美在考古学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此大背景下,西方不少高校也将中国考古纳入教学体系,逐步将中国考古推向全世界。很多关注中国史前考古的学者走入中国谋求合作,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共同发展,逐渐成为各方的共识并付诸实践。如以往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山东两城镇地区、洛河流域、成都平原都曾合作开展了区域系统考古调查项目。
2008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阿方兹教授联系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艺术史系和寇岑考古学院的罗泰教授,希望能够由加州大学接手他经营多年的暑期培训班。后经在美访学的孙周勇研究员撮合,罗泰教授、叶娃博士、加州大学田野考古项目负责人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主要领导等反复协商,一致认为在陕西设立国际田野考古培训班的条件已经成熟,并得到了陕西省文物局的支持。2009年秋,三方达成合作协议,决定举办中美田野考古学校,并于2010年在杨官寨遗址启动了第一届田野考古培训班。为西方的本科生,特别是钟情于东亚人类学考古及文化或艺术史的学生,提供了来中国接受系统的实地学习和教育的机会,杨官寨田野考古学校填补了这一空白。
截至目前,该学校已成功举办十届培训班,在中美学术交流、学科发展、人才培养、人文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动考古学理论方法互鉴
杨官寨中美田野考古培训班的成功举办,首先极大地促进了中西考古学理念、方法、技术的碰撞与互动,双方各取所长,起到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杨官寨田野学校的教师队伍由双方遴选组成,美方负责人具有良好的西方考古学理论积累和中国考古学的研究经验,中方负责人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对于中国传统考古具有深刻认识。在合作教学中,双方充分沟通、相互探讨,一致认为除了一般教学外,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与中国田野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们进行理论、方法、实践上的讨论与碰撞,才能起到真正的合作教育目的。
据此思路,在考古发掘中既注重按照层位和堆积单位进行发掘、收集遗存,及时采集各类样品,以考古发掘现场作为第一研究现场。同时以聚落考古、过程主义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一系列多学科研究方法、新兴科技手段的尝试,如地质考古学、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土壤微结构、陶器成分检测、陶片切片分析等,均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数据与结果,对传统考古学进行了有力补充,推动了杨官寨遗址的深入研究,对于综合分析杨官寨遗址所反映的史前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从田野考古到信息采集,再到科学研究和古代社会复原,杨官寨中美田野考古培训班都进行了有效结合和科学实践,建立了新时代考古学研究的一个示范性案例,为推进中国考古学理论、方法、手段、研究等方面的革新提供依据。
联合培养考古人才
自2010年以来,已成功举办10期杨官寨中美田野考古培训班,先后培训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波多黎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余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名学员,其中外籍学员达70余人。
中美田野考古培训班在每年的六月至七月间择期举办,为期5周时间,具体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参观考察、田野考古、资料整理、综合研究、民俗调查及结业汇报等。课堂教学环节,授课时间约1周,主要聘请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专家教授,就中国考古学的一般理论方法、史前至周秦汉唐各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遗迹类型、遗物特征等通识性课题进行讲解和传授,使学员们对中国考古学通论、陕西史前考古历史与现状、田野考古学操作规程、杨官寨遗址主要收获等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田野考古实践是每期培训班最重要的内容,主要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开展现场教学,教学时间约4周。在开展田野考古现场教学的过程中,从布设探方开始,到辨识土质土色、判断遗迹及层位关系、科学收集出土文物、系统采集各类土样标本、堆积过筛、浮选,再到对遗迹现象进行详细的文字、绘图和照相记录、三维影像拍摄等,都是现场教学和实践的重点,使学员们对田野考古全流程操作实践,逐步掌握田野考古的基本规范和要点。
参与田野考古培训的学员,基本都是在读的本科生,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和少数高中生,他们学习的专业比较多样,有人类学、艺术史、考古学、法学、经济学等等。经过田野考古培训班的培训和熏陶,有相当一部分学员对考古学有了更为直观和准确的认知,明确了自己对于考古学研究的兴趣,从而正式投入到考古专业的学习和工作中来。其中有很多学员后来又选择继续攻读考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其中不乏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纽约大学、俄勒冈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新墨西哥大学、波士顿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亚非学院、多伦多大学、莱顿大学等著名学府。学习方向主要有世界考古、东亚考古、中国考古、美术考古等方向,约40名学员最终选择从事考古行业。
杨官寨田野考古培训班不仅为对考古怀揣梦想和兴趣的学生提供了平台,同时,为中国考古、东亚考古研究领域积蓄了人才队伍。
发掘过程中,部分学员直接参与杨官寨遗址合作研究,在植物遗存研究、制陶研究、民俗调查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在外文期刊刊发,是从实践到深入研究的有效尝试和良好效果。目前为止,田野考古培训班学员,结合杨官寨的材料,发表了多篇考古简报和研究论文,以及一些博士后出站报告,内容涉及考古资料分析、文化对比研究、古环境重建、环壕形成过程等诸多方面。
这些成果都是基于中美双方的精诚合作,也与杨官寨考古发掘项目开放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密不可分。
架起人文交流的桥梁
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产物,是民族核心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依托着长达数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底蕴,中华民族在其源远流长的文明发展历程中,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并因此享誉国际。
陕西是文物大省,也是历史文化最深厚的地方之一。在田野培训的过程中,设计了系统、丰富的考察参观计划,带领学员们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等通史类博物馆,以及陕西考古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周原博物院、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专题类博物馆,让学员们参观学习连续不断裂的中华文明,不断深入接触、体验、了解中国文化。从旧石器时代史前人类的打制石器,到精美绝伦的仰韶彩陶、石破天惊的陕北石城,还有鼎食鹿鸣的商周王朝,气势恢宏的秦汉帝国,无不浓缩了最精华的中华历史和文化。
通过中美国际田野考古培训班这一国际平台资源,以及来自世界各地学员的传播和推介,中国考古先进的理念方法与重大发现逐渐走向世界。仰韶文化及其在中国史前史、文化发展、文明起源、城市起源中的价值与地位,将会得到更多关注。同时,中国考古乃至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会得到加强。
总之,通过杨官寨中美田野考古培训班的举办,中美考古学者之间敞开心扉相互交流,观察彼此的生活,了解对方的学科发展状况、学术风格、思维方式,有助于增进共识,相互借鉴,搭建两国考古学者之间的桥梁。为传播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增进中美两国,乃至世界人民友好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