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旅深度融合推进雁荡山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胡念望

雁荡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水毓秀,风光旖旎,素称“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名列“三山五岳”,史称“东南第一峰”。历代文人墨客在雁荡山留下1万多首山水诗词、5000多篇散文游记、5000多幅书画作品、400多处摩崖题刻、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国家首批历代名碑名刻文物、18处宋代雁荡山十八古刹遗址。

image.png

宋代时雁荡山开发趋于兴盛,太平兴国元年(976)开始至庆历二年(1042)享有盛名的十八古刹相继建成,雁荡山水灵秀奇绝名动京师,灵岩寺、能仁寺等先后得到朝廷赐额。皇祐元年(1049)乐清县尉甑昂开发荡阴山水,于是游径遍辟,山景毕开。南宋时由于定都临安,温台驿路改从山中出入,“贵游辐辏,梵刹增新”,能仁寺“日食游客千余人”,吕夷简、赵抃、薛季宣、王十朋、木待问、楼钥、戴复古、石景立等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时来畅游、吟诗作画可谓称盛。

目前已知画有雁荡山图的就有北宋的赵宗汉、周邠、袁采等,而兵部侍郎胡彦卿尝居雁山东外谷并读书于灵峰岩石下。宋熙宁六年(1073)六月,沈括奉命相度两浙路农田水利、差役等事兼察访。熙宁七年(1074)四月察访温台地区,并对雁荡山进行了考察。在《梦溪笔谈·雁荡山》这篇短文中,说雁荡诸峰的成因“当是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岩石岿然挺立耳”。这是世界地质学史上首次提出流水侵蚀流纹岩山脉露出地表的理论,比英国人郝登在《地球理论》中阐述流水侵蚀作用早了七百多年。宋乾道九年(1173),理学宗师朱熹曾来乐清,讲学东皋艺堂书院,“东游雁荡,窥龙湫,登玉霄,以望蓬莱。”在灵岩捲图峰留题“天开图画”四字,遂成雁山一奇观。现灵峰北斗洞聚贤阁尚有朱熹题写的楹联一副“忠孝传家宝,诗书处世长。”雁荡山以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奇特的自然景观,给文人墨客、达官显宦、诗人画家以激情与灵感,触发了多少文人的情思、泼洒下多少骚客的笔墨。唐释唯一喜游山水,过雁荡而赞叹不已,作《雁荡山》诗:“四海名山皆过目,就中此景难图录;眼前逢个白头翁,自道一生看不足。”明万历十年(1582)浙江巡按御史张文熙题“海上名山”,万历庚戌(1610)以御史巡监两浙的张惟任题“寰中绝胜”。明代曾任永嘉知县的学者杨文骢称雁荡:“奇不足言,几乎怪矣;怪不足言,几乎诞矣。”德国地质学博士毕士敦于1938年来游雁荡,撰文道:“雁荡风景,媲美瑞士,天然有以过之,古今中外名人,尚无法描写之叹,由此以观,世界山岳之奇,风景之佳,莫过于此矣。”

人称雁荡山为山水诗山、佛道名山、书画圣山、地质火山,问道雁荡山、洗心雁荡山成为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首选。从不同的时段、不同视角观览解读雁荡山水,总可以发现不一样的山景、经历不一样的感受、聆听不一样的天籁、吸收不一样的气息。

5月17日召开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关于旅游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如何用文旅融合思维,结合当下语境,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深度挖掘、有效传承利用雁荡山文化遗产?

首先,要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赓续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雁荡山而言,就是要加强雁荡山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注重当下的生活视角,用当代人能理解沟通的语言讲述雁荡山文化的故事。雁荡山要让人慕名而来、流连忘返需要给观众一个理由“因何来、因何留?”重点思考谋划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旅融合的雁荡山水诗源、书画宗山、佛教圣地的核心吸引力在哪里?吸引观众了解、在意雁荡山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研价值的同时,又能兼顾观众更关注关心的点。注重场景风景、风情风貌一体,重视空间、时间的全域化、全链条贯通。打破游客以往的关注重点,如游客涌向大龙湫瀑布,却忽视沿途的剪刀峰、雁茗苑、流纹岩及沿线历代名家的诗画创作与摩崖题刻等。策划推出雁荡山夜景、夜艺、夜市,让人们有机会体验不一样的雁荡山。细分市场定主题,精准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精美精致精彩的文化产品让人们对异域风情心向往之。借助温州东亚文化之都平台,讲述好雁荡山故事,传播好雁荡山声音。

其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积极探索雁荡山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有效办法与途径,可以尝试主题演艺项目、策划主题展览、打造艺术主题村落等。立足旅游者参观者仪式感、获得感、体验感、参与感,强化产业化思维、专业化设计、市场化营销、国际化视野。让雁荡山文化活起来、走进游客的心灵,需要从源头上找根由,注重顶层设计。以雁荡山导游词的编撰出版、雁荡山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山水诗词与散文游记的挖掘整理,加强雁荡山文化数据库、文化智库与数字雁荡山文化建设,重点加强数字展示、数字解说等专题应用,深挖雁荡山文化内在价值,通过大数据、小故事,重构有温度、有感觉的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模式。注重经典文化品牌线路与特色主题线路的整合打造,注重主题差异、品牌错位、精准定位,尤其要明了雁荡山景区文化的历史及蕴含的文化故事,有说头、有看头、能回味、能回头。推出雁荡山必游的几条线路、必看的几大景点(或项目)、必品的几大美食、必购的几大伴手礼、必看的几大体验项目,也可以策划开展雁荡山走进全国各大美院、全国美院雁荡山写生创作高峰论坛、雁荡山画派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适时推出雁荡山历代名家书画艺术藏品寻根活动,深化雁荡山研学教育,让雁荡山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

再次,要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利用科技创新让寻常百姓、旅游者们进一步感受雁荡山的文化。在系统挖掘、研究梳理雁荡山文化的基础上,让历史文献中、摩崖石刻中的雁荡山文化焕发出时代活力,走进日常生活。历代遗存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尽管有文献资料的记载描述,因缺乏具象,无法即时转化为可视可感的文旅体验产品。要借助人工智能、AR/VR等数字科技手段,再现雁荡山文化的前世今生,让文化遗产开口,让旅游者体味遗存本身的艺术价值,感知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场景、生活方式。借助雁荡山读书会的形式,举办雁荡山主题文化座谈、导游业务培训,用通俗的语言讲述雁荡山文化的故事,如大龙湫景区可介绍汤显祖与采茶女、江弢叔与大龙湫、黄公望与龙湫晏坐图等故事,灵岩景区可讲黄宾虹与动感山水、潘天寿与小龙湫一角、莫言“名胜多欺客,此山亲游人”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故事。从原来旅游景区“以物为主”的思维方式转向“以人为主”的视角,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运营机制和可视化、数字化、体验化的雁荡山文化产品体系。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9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