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深度融合的聚焦点——江苏博物馆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甘婷婷 袁开迪

江苏历来重视博物馆教育工作,始终努力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在博物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形成了当前江苏省博物馆教育活动种类丰富的繁荣现状。近年来,随着研学热潮不断攀升,为青少年提供研学空间、研学课程和研学服务是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路径。

之初:体系建设

2014年4月,国家文物局启动“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工作以来,江苏省博物馆的教育研学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2014年6月,江苏省文物局确定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为“完善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单位,并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试点工作。据了解,南京博物院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从需求调查、资源整理、课程开发、非遗体验、网络课堂、教师培训、活动实施和博物馆进校园等八个方面探索实践,逐步构建教育课程体系,初步建立馆校合作机制,也为后期南博与学校之间建立“双师制”教学打下基础。苏州博物馆的试点工作,得到苏州市教育局、文明办和文广新局的积极支持,三家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开展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试点项目的通知》,围绕试点工作建立分工明确的课程运行机制,将苏州市的博物馆资源、教育资源、宣传资源统筹起来制定文博课程,以分众教育模式在全市范围推广。同时与吴江等六县联动,在73家乡村学校、少年宫共建网络教育基地。试点工作成功搭建起学校与博物馆教育的合作平台,让博物馆文化走出馆舍到学生身边,学校的课堂也搬进了博物馆。该项试点工作得到广泛认可,其中南京博物院“古乐悠悠·汉舞轻扬”和苏州博物馆“印象苏博”画信活动入选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示范案例”。

除试点单位以外,江苏各地也同时在不断探索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在南京市,连续举办了二十二届“文博之夏”系列活动,于暑期推出各类博物馆研学夏令营;常州、无锡等地教育部门与文物行政部门均以联合发文的形式,建立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

积淀:创新实践

2021年5月,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博物馆参与学生研学实践活动,推动博物馆成为学生研学实践的重要载体。2022年5月,江苏省文物局等九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设计推广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培育一批博物馆教育示范项目和研学基地。202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创新利用阵地服务资源,利用学生课后服务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面向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年7月,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联合省教育厅印发《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实施方案》,提出举办“水韵江苏·研学游”主题实践活动,江苏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对此进行了积极实践和探索。

在文旅融合中具有先天优势的博物馆正在日益加强教育功能的发挥,博物馆研学也随之不断创新增强。2022年5月至6月,江苏省文物局推介首批文化遗产旅游精品13个、江苏省博物馆研学基地16家,推出博物馆教育示范项目、推介项目各10个,其中苏州博物馆“元代的江南——特展研学营”、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沉浸式研学”等博物馆研学项目深受青少年群体喜爱。2024年6月,江苏省文物局发布了10条江苏省博物馆研学游精品线路并被纳入“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推广季,在四川、成都等地推介。

成果:有点有面

从单一课程设计到博物馆课程体系建设。近年来,江苏省博物馆深挖馆藏文物资源,不断提升文物研究阐释水平和活化利用,并赋能博物馆教育功能创新实践。如南京六朝博物馆,自2014年建馆以来,率先联合学校开发出《六朝风物》《美在六朝》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教育课程,随即推出“回望六朝”“遇见六朝”等主题研学活动,形成关于六朝主题的博物馆教育体系。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全国网红打卡地,开馆三年来共计开展研学活动4000余场。其中“双城记”研学游活动以大运河城市为主题,覆盖运河全流域,已设立近十条研学线路,为数千名观众提供了深度研学教育,成为该馆的品牌产品。2024年该馆开放STEM研学空间,将进一步丰富研学类型,为博物馆完善研学体系提供更好保障。

image.png

从独自策划执行到多元主体参与实施。文博、教育部门先后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指明了趋向。近年来,江苏多次召开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推进包括研学在内的文物工作,加强与教育、网信、团委、妇联等部门合作,搭建教育平台,探索馆校合作长效机制。南京博物院作为江苏“完善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单位,将馆校合作覆盖至南京市6个区、20所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培训种子教师2000余人次,服务5万余名中小学生,连续举办6季“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坊”,培养出一批博物馆研学策划组织人才。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社会积极参与博物馆的热情也从“到博物馆看展览”延伸到“与博物馆同发展”。苏州吴中区博物馆在举办公益研学活动的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策划的“寻宋之旅——苏州古建筑巡礼”“吴文化研学营”“舟行姑苏城”“树碑立传:寻树之旅”等博物馆研学清单已被学校、公司等订购并实践60余场次。这样的多元主体参与,在保障和提升教育内容的同时,也扩大了博物馆教育的覆盖面。

image.png

从走进博物馆研学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近年来,江苏积极推进博物馆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不仅在数字展览、数字体验上下功夫,还借助数字技术推动博物馆教育创新。2022年,建设“云上博物”江苏省博物馆数字展览空间,集中展示全省博物馆精品展览,观众足不出户也可领略江苏文物风采。2023年,“云上博物”在原有基础上提档升级,不但提高了云端观展的体验,而且打造出一批“云上博物”数字终端走进校园,为孩子们筑起了身边的“博物馆”。截至2023年底,“云上博物”已实现全省29家博物馆近百个精品展览虚拟逛展、100家高等级景区全景云游。与此同时,江苏各地也在自媒体平台发力,如南京市于2022年在金陵微校平台上线了首批《在博物馆里长大——南京市等级博物馆教育精品课例》等。

回溯:见显知隐

“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公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与此同时,公众对博物馆的文化教育需求和期待值也在不断攀升。博物馆社教活动如火如荼开展之势的背后,依然存在困境,江苏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多方合作有利也有弊,不同主体必然各有考量,缺乏整体思维。如作为研学主体的学校考虑到安全责任,很少牵头组织学生,鼓励家长带学生自行进行活动;作为研学对象的博物馆由于承载量的限制,很难容纳过于密集的研学团队;开展研学的团队因进行研究性学习,占据部分文物展柜前的时间较长,易引发别的参观游客反感,导致博物馆被投诉;作为研学组织者的市场机构基本以营利为目的,与研学旅行公益性原则相悖;研学导师资质管理处于真空地带等。

如何有效整合资源,跨界合作,紧密“家—校—馆”的关系,做好协同育人,发挥好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对此,江苏计划先从提升研学服务着手,推广“订单式”“菜单式”研学,推出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内涵的文化课程和研学内容,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再是积极联合教育等部门,继续推动博物馆教育科学有序发展,聚焦研学安全、内容、效果等进行完善和提升,丰富供给,优化体验。还将建立人才、研学基地培养体系,实施“种子教师培训计划”,开展江苏省博物馆研学基地运行评估等,为博物馆教育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3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