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十年峥嵘建馆史 新征程砥砺谱新篇 ——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周年纪实(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天津自然博物院

新时代新征程,续写第二个百年新篇章

进入新时代,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了飞跃发展,博物馆数量和热度持续攀升,参观博物馆已成为公众的必要文化需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鲜明主题。天津自然博物馆也迎来了百年事业的崭新腾飞,随着天津文化中心馆区的开放、北疆博物院的保护利用,以人为本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科技在博物馆的应用,天津自然博物馆在新的探索和实践中回答着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天津自然博物馆致力于打造研究型、创新型、开放型、智慧型、服务型的博物馆,全方位发挥在公共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旅融合发展以及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等多个领域的关键作用。

全国首个以“家园”为主题的基本陈列

2014年天津文化中心馆区对外开放,基本陈列以“家园”为主题,分为“家园·探索”“家园·生命”和“家园·生态”三个展区,讲述地球“家园”的故事,揭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亿万年来的演化和发展,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家园·探索”展区为共享空间,激发观众对自然的探索。“家园·生命”展区展示地球家园38亿年来生命世界由无机到有机、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乃至现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演化历程。“家园·生态”展区突出生态系统,以大景观、大手笔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该展览荣获第十二届(201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以及“新时代博物馆百大陈列展览精品”荣誉。

百年“活化石”北疆博物院焕发新生

北疆博物院是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史上的“活化石”,由主体建筑(北楼、陈列室、南楼)和附属建筑(桑志华旧居、工商学院21号楼)组成。在国家文物局、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14年,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暨桑志华来华科学考察一百周年之际,天津自然博物馆全面开启了北疆博物院的保护利用工作。在修缮工程中,天津自然博物馆坚持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要求,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北疆博物院焕发新生。2019年,北疆博物院成功申报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北疆博物院北楼及陈列室恢复开放,北楼、陈列室以复原为主,忠实再现了北疆博物院当年的陈列室、藏品库房等原貌。以藏品展示为主线,侧重展示北疆博物院藏品门类之齐全、数量之丰富,保管之独特,让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这座百年博物馆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回眸百年 致敬科学——北疆博物院复原陈列”展览荣膺第十四届(2016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2018年,北疆博物院南楼完成了建筑修缮、功能复原和陈列设计,南楼侧重科学考察历程展示,通过“北疆博物院科学考察历程展”回答了这座科学殿堂的由来和背后的艰辛,弘扬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结合南楼当年的功能,全面复原了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古生物库房等功能区。“唤醒历史记忆 塑造科学精神——北疆博物院旧址(南楼)复原陈列”展览荣获第十六届(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

2021年桑志华旧居向公众开放。旧居以桑志华、德日进与北疆博物院的关系为主线,一方面展示了创建人桑志华是如何筹划、建设、管理、宣传、展示北疆博物院的;另一方面展示了作为在北疆工作过的诸多科学家群体中的典型代表,德日进是如何为北疆工作的。“珠联璧合 相得益彰——桑志华、德日进与北疆博物院”展览在2023年荣获天津市优秀原创陈列展览优胜奖。

工商学院21号楼(神甫楼)正在修缮中,未来将仿照科学家工作形式打造研究室式的展陈模式,再现科学家的工作场景。

深挖馆藏资料,先后推出了“天物藏珍 博雅相传——北疆博物院的建立与发展”“‘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科学与艺术——北疆博物院藏植物科学画展”及“北疆博物院科学考察历程展”,在馆内首展后,赴北京、河北、深圳、黑龙江、辽宁、重庆、江苏等多个省市进行巡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2024年在北疆图书数字化基础上,推出了“百年珍蕴——北疆博物院藏精品文献展”。

天津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共建联合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推动北疆博物院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此外,博物馆还牵头组织成立“北疆博物院藏品发掘地联盟”和“中国百年自然科学博物馆(收藏地)联盟”,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

通过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先后出版《〈黄河流域十年实地调查记(1914—1923)〉手绘线路图研究》(第一册、第二册)、《〈黄河流域十一年实地调查记(1923—1933)〉手绘线路图研究》《北疆博物院手绘植物图录》《北疆掠影》《走进北疆博物院》《北疆博物院自然标本精品集萃》《北疆博物院人文藏品集萃》《百年辉煌》等多本专著。举办北疆博物院藏品发掘地联盟会议暨德日进来华科学考察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与相关单位签署了《北疆博物院藏品发掘地联盟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文物研究合作交流,传承和弘扬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北疆博物院恢复开放后,得到了各级领导、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19年,北疆博物院接待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组织的境外记者采访团120余人。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对北疆博物院进行了长达6分钟的新闻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刊发多篇文章。2022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新华社对北疆博物院进行专题报道,新华社海外版进行转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2024年,新华社参考消息特稿专版刊发《一座博物馆,见证中法百年文化交流史——探访中国博物馆“活化石”》,凤凰卫视两次拍摄专题宣传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片频道将拍摄《探秘北疆博物院》专题纪录片。这座百年博物馆在保护和创新中绽放光彩。

全国首家开展藏品预防性保护的自然博物馆

近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天津自然博物馆成功实施了三期“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项目成果显著,实现了对天津自然博物馆及北疆博物院两馆区展厅与库房内全部标本藏品的全面预防性保护,确保了文物库房宏观环境与展柜微观环境的精准双控,极大提升了馆藏文物标本的预防性保护水平。

此外,还针对性地启动了“北疆博物院珍贵藏品数字化保护”项目以及“北疆博物院珍贵藏品预防性保护”重点项目,对北疆博物院珍藏的书籍、照片资料进行了专业的修复与数字化保存,为北疆历史资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

科技赋能推动博物馆新发展

科技正在成为推动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率先开展藏品数字化建设,参与科技部“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建设,完成“天津数字植物标本馆”;推出了多款数字藏品;推出了“云展览”“云教育”和“云直播”等服务。首次建立人工智能跨语种联合研究平台,实现北疆博物院文献资料多语种原文检索功能。此外,还致力于打造沉浸式的观展体验,是国内率先推广AR、VR虚拟现实参观设备的自然类博物馆,真正实现文物的“活化”。

2024年9月,天津自然博物馆更是重磅推出国内首家自然类博物馆常设数字化展厅,该展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科学顾问,展示最新发现与科研成果,是中国首个巨型恐龙演化沉浸式数字展,也是中国首个自然类博物馆的沉浸式数字空间,用新质生产力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以人为本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天津自然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量达到300万人次,为提供更加优质的、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调整完善场馆空间设施和布局,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最优化。2021年,对博物馆公共服务区域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为观众营造了更为舒适、便捷的参观体验和服务。

近年来,深挖馆藏资源,年均推出6-8个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原创展览,深受观众喜爱。其中2022年推出的“本草健康”展入选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2023年原创展览“进击的牙齿”入选年度文博行业百大热门展览。围绕天津自然资源,推出“生态天津”“海河原生鱼”展览;围绕国家战略,推出“丝绸之路 自然大观”;围绕建馆110周年,2024年特别推出“接续华章铸辉煌——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110周年特展”。其中,“科学与艺术——北疆博物院藏植物科学画展”“北疆博物院科学考察历程”“会飞的花——世界珍稀蝴蝶展”“贝壳物语”等展览赴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河北、浙江、安徽、黑龙江、广西、甘肃等多地巡展。

为丰富馆内展览主题,满足天津观众的文化需求,引进国家自然博物馆“恐龙木乃伊——浓缩的生命”展、重庆自然博物馆“熊猫时代——大熊猫的前世今生”展、广西自然博物馆“自然广西”展、黑龙江省博物馆“从远古走来的渔猎文明——兽皮鱼皮桦树皮历史文化展”、长春市博物馆“丝路画意——戈沙丝绸之路版画作品展”等展览,展示不同地域文化资源。

科普教育活动品质高、内容丰、阵容强、影响广,年均举办特色科普活动千余场。形成了科普讲堂、小小讲解员、小小研究员、小小策展人、博物馆奇妙夜、冬夏令营、主题研学、北疆博物少年说、“V”博士课堂、桑先生的推理社等品牌活动。与天津市老字号企业、科普基地、科技企业、各类博物馆等开展跨界合作、联手共赢。围绕全域科普,落实双减政策,为学校提供“第二课堂”,与百余所学校开展共建,开发数十个校本系列科普课程,推出天津自然博物馆数字科普课程。科普课程入选天津市第一批中小学博物馆示范课名单和博物馆青少年精神素养培养优秀案例示范项目。做好科普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进校园、进企业等工作。2020年天津自然博物馆入选中国科协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名单。被生态环境部、科技部授予“全国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称号。此外,还荣获由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2年,荣获全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先进集体。科普项目“博物少年说”被评为2022年天津市博物馆青少年精神素养培养优秀案例“示范项目”。

志愿者力量雄厚,服务不断升级。志愿者力量是天津自然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支撑。目前志愿者队伍已达775人次,年均服务时长超一千小时。打造银杏志愿小分队、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等特色志愿分队,通过公益讲解、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架起了观众与博物馆之间的文化桥梁,为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创产品开发领域势头强劲,专业人员自主设计研发三百余项文创产品。其中,植物唱片机车载香薰和蝶舞翩跹香氛走马灯两款产品荣获全国百佳文化创意产品,3D木拼动物模型也因其创意和实用性入选了“天津礼物”旅游商品,极大地提升了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开启国际人文交流新纪元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与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创建110周年之际,2024年6月,天津自然博物馆代表团出访法国开展人文交流,分别访问了北疆博物院的创建者桑志华的家乡——法国罗别镇,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德日进基金会,赴法国外交部档案馆巴黎中心、南特外交档案中心、德日进之友协会等地,搜集北疆博物院相关资料,填补馆藏空白,进一步推动中法两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交流合作,首次以官方身份拜访桑志华家乡,还专程拜谒了位于巴黎市的桑志华墓地。此次赴法交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分别派出专业团队对这次出访活动进行全程拍摄,并将分别制作专题纪录片。

北疆博物院是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这次出访活动,时间短、任务重、准备足、成果丰,扩大了天津自然博物馆(北疆博物院)与法国相关机构合作交流领域和范围,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填补了北疆博物院资料收藏的空白,达成了多项中法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合作意向,进一步擦亮了北疆博物院这张中法情缘名片。“第八届中法青年领导者论坛”代表团和“法国青年精英中国行”企业家代表团到访北疆博物院。在新时代,在中法情缘的推动下,北疆博物院一定会绽放出更为绚丽的光彩。

110年的风云变幻,给这座百年博物馆赋予了太多的历史印记。这些历史印记如时光的年轮,不仅镌刻着她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也如号角般激励着她在传承创新中走好第二个百年,新时代新征程,北疆博物院将砥砺前行、再谱辉煌!  (撰稿:王昕)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22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