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时千余年,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城市。汉唐时期的长安,是承载东西商贸往来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节点,以其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以及海纳百川的胸襟,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性大都市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2024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长安代表的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丝路文化千百年来一直被世界称道。中国丝绸博物馆以长安为主题,策划的“九天阊阖:丝绸之路上的长安”展览于今年6月开幕。本次展览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17家文博机构合作,共展出文物210余件。
展览分为“世界之都”“商贸之都”“文化之都”“时尚之都”“长安与浙江”五个板块,前四个板块从当代视角看古代都城长安,在展陈上用色也更为恢宏,“长安与浙江”则通过丝绸之路与大运河将展览主题与本地相结合,以文物实证南北地区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以唐诗为暗线,串联起锦绣长安与诗画江南。展览从多个角度展示长安城的考古发掘和传世遗存精品,展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以期更好展现长安这座世界之都的动人魅力和丝绸之路的繁荣辉煌。
世界之都
“长安”作为都城之名始于西汉,以祈望“长治久安”得名。“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汉长安城,始建于公元前194年,建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最盛时期的汉长安城人口约有30万,与罗马并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化大都市。在隋都大兴城基础上建立的唐长安城,其布局之规范,建筑之宏伟,规模之大,堪称当时世界一流都市。唐长安城也是中国历代面积最大的都城,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居同时期的世界之最。外国使者、商人、留学生、僧人,不远万里循着丝路来到长安朝贡、经商、求学、巡礼,甚至世代定居。
蕃酋像 唐代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图1) 此像原立于丰陵西侧蕃酋殿,头部已缺失,着窄袖翻领袍,束腰带,两肩有残留发辫,背后刻有“土番国王”四字。位于乾陵的六十一藩臣像为人熟知,每尊石像身后都刻有国号、官职和姓名。蕃臣像是各国归命大唐、拱卫宫阙的缩影,也是王维诗中所描绘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真实写照。
商贸之都
唐代因发达的交通网络、繁盛的农业经济,以及朝廷对商业活动的积极支持等因素,其商业繁荣程度远超前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作为当时全国工商业贸易之都,长安城内有市(商品贸易区)、有坊(居民居住区),坊市分离。市场主要设在东西两市,是长安城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心,特别是西市堪称世界级商贸中心,有“金市”美誉。不仅金银器、宝石、琉璃、香料和丝绸、瓷器、茶叶等西来东往的货物在此中转、交易,东西方文化也在此交流、融合,舶来品所承载的文化被吸收、再传递,汇聚出多彩的丝路文明。
鸳鸯莲瓣纹金碗 唐代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图2) 纯金质,捶揲制作,侈口,弧腹,圜底,喇叭形圈足,内壁有墨书“九两半”,应是碗的重量。唐代随着西方金银器特别是粟特金银工匠大量进入内地,中国本土的金银器制作在吸收借鉴的过程中也加入了中国传统美学元素,这件金碗流畅的莲瓣、稳重的双重结构和华丽的纹饰,就是典型的唐代艺术风格。
八瓣团花描金蓝琉璃盘 唐代 法门寺博物馆藏(图3) 此物吹塑成形、侈口、翻沿、浅腹,平底,底心上凸,为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伊斯兰琉璃器。盘心有两周弦纹,两周弦纹之间有一周波浪纹,波浪内刻浪花,弦纹与水波纹均匀描金。内弦纹中间,刻丹芭团花纹,间刻平行的辐射线,盘底有吹塑时铁棒痕迹。该琉璃盘体现出唐代中国的对外交流交往。
文化之都
长安是一座文化之都。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国家政策的开放包容,使得诸多域外文化在这里与中华本土文化相融合,长安的文化走向了全面的繁荣。唐人希望通过这种一视同仁的文化政策,“俾日月所烛,皆归于文明之化”。来自各国的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僧侣黄冠、贩夫走卒,共同塑造了灿烂的长安文化。宗教多元,诗歌繁荣,艺术璀璨,文献浩瀚,长安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鎏金铜佛立像 统一新罗时期 宁波博物院藏(图4) 佛高肉髻,满饰螺发。身穿通肩圆领广袖袈裟,领于胸前呈“U”形悬垂。跣足立于仰覆莲座上,莲座下连铸带壶门的多边形台座。舟形背光,外缘饰火焰纹,头光与身光内饰镂空卷草纹,外缘镶嵌珍珠。此尊造像与韩国出土的统一新罗时期的金铜佛立像非常相似,它出土在宁波,应与佛教交流、明州港兴起有关。五代吴越国禅教两宗兴盛,多位高丽僧人入两浙求法,往还多经过明州。
时尚之都
唐代长安,经济的繁盛、多元文化共生带来的多样化审美,使得生活艺术创新不断,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设计师,融合东西方元素的“大唐新样”风靡丝绸之路各国;男女服装形制多样,着装方式个性自由,“云想衣裳花想容”正是盛唐长安浪漫而华贵的时尚写照;除了梳妆打扮标新立异外,长安城的文娱也是精彩纷呈,从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绘画建筑,到宴饮品茗、出游狩猎等,充分展现了大唐王朝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和创新性,引领当时的文化、艺术、生活风尚潮流。
冯晖墓乐舞砖雕 五代 彬州市文物管护中心藏(图5) 冯晖墓的甬道东西壁共有彩绘浮雕砖54块,组成28个人物,东壁男性,西壁女性,各14人。砖雕刻画了男、女两组散乐演奏的热闹场面,演奏的乐器包括方响、箜篌、腰鼓、琵琶等,舞者的陶醉、演奏者的专注,刻画得生动传神,自然亲切。
鎏金飞鸿球路纹银笼子 唐代 法门寺博物馆藏(图6) 器物通体镂空,纹饰錾金。带盖,直口,深腹,平底,四足,有提梁。盖为穹顶,口沿下折与笼体扣合,顶面模冲飞鸿。笼体腹壁錾饰相对翱翔的飞鸿,笼体共有鸿雁39只,镂孔作球路纹。笼底錾刻“桂管臣李杆进”,证明此笼为晚唐桂管地区(治所在今桂林)在唐懿宗39岁生日时进献。
长安与浙江
隋代开通大运河后,杭州成为大运河水系的关键节点。唐代以来,明州、温州、台州等海港逐渐繁荣。大运河、钱塘江、浙东运河及海上交通构成的交通网,使得浙江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浙江与长安之间的水陆交通线,承载着往返海内外的人员、货物,成为唐代以来中国沟通南北最为重要的生命线。长安城内充斥着来自浙江的商品货物,浙江也遍布来自长安的人文艺术和时尚,两地的官员、文人、商旅、僧道频繁流动和往来,反映了长安与浙江的紧密联系,并印证浙江作为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节点的重要地位。
五瓣葵口内凹底深腹秘色瓷碟 唐代 法门寺博物馆藏(图7) 唐代晚期瓷器,五瓣外侈葵口,圆唇,器身斜腹中间微外折,器底为凹底并有支烧痕迹,通体施青灰色釉,碟内身通体施有绿色釉,外壁留有丝绸包裹痕迹。“秘色”一词最早出现于晚唐,形容如冰似玉胎质细腻。中国古代越窑中心窑场位于浙江上林湖后司岙。
兽角三彩孔雀杯 唐代 云和县文物保护中心藏(图8) 此物呈角形状,敞口,杯身向上弯曲成弧形,周身饰以孔雀翎羽图像,孔雀向后反身,头部朝向尾部。这种器型由西方传入的来通杯转化而来,被中国匠人仿制成瓷器,从生活用具逐渐演化为礼器或冥器,这样的完整器型在南方地区首次出土,也体现了唐代浙西南地区文化、政治和南北贸易的往来交流。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近两千年以来为人类的共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丝路上的长安,展现了开放包容、多元和谐与源远流长的汉唐气象,使中华文明闪耀世界。千百年过去,长安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勇于创新的精神一直被世人称道,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值得回望的历史丰碑。
浙江作为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传承至今,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