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二十一世纪之初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创新的重要战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研究》一书,选题的现实指向性强,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高,对解决我国文物事业中存在的“文物合理利用不足”等问题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首先,著作主体本论包括六章。前两章讨论国家遗址公园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建设实践,后四章则紧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和实现机制的主线,分别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定位、功能体系、功能实现机制以及如何实现的实证研究,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个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著作在研究方法上,既从供给侧探索了供给主体的自我认识,又从需求侧发现了公众的认知感知。案例分析能够更直接地探索在各地实践中管理者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定位和功能体系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定位,更清晰地从供给方角度找出了目前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问卷调研面向作为公园服务对象的公众,能够更全面地发现需求方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定位和功能体系的认知和感知,更准确提出了目前我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方向与途径。著作基于多元化功能有效实现的整合性机制和共建共享新理念,提出的以满足公共文化需求为导向,依托多元化利益主体共同参与来供给适合公众需求的多种类型文化产品,实现公共文化利益,也创新了文化遗产保护惠及公众的实现路径。
其次,著作最有创新和特点的还是核心部分,即第三、四、五章。其突破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某一项或几项功能的局部研究,注重基于整体性思维来构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系统性功能定位和综合性功能体系,并基于新时代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理念,建立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实现的整合性机制。著作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梳理,超越了单纯的过程分析而触及到思想层面,从创新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到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协同机制,再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和倡导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建设,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载体全面提炼了中国特色文化遗产管理思想的新理念和新思维。著作提出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实现机制模型,是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体现考古遗址的公共资源属性和自身之公共产品性质的新思路,是基于新时期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美好生活对接的机制创新。其中,“基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协同性机制”所提出的,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引导、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基础对考古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环境本身和它们所承载的历史、艺术、科学、社会、文化价值的整体保护,通过反哺保护、展现遗产价值、传承优秀文化、实现文化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等层面来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综合利用,是我国文化遗产管理“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的具体运用。
总之,著作充分借鉴国内外文化遗产管理理论,完成了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的理论体系构建和实践路径设计,体现了国际准则与中国理念的融合,实现了对新时代我国文化遗产管理的理论研究创新与实践路径优化。特别值得赞许的是,本著作提出了我国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建设问题。正如我在作者团队2019年12月主办的“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学术工作坊主题发言和研讨点评中所强调的,目前我国国家公园概念过窄,应进一步拓展至文化遗产领域,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涵盖自然保护地和文化遗产地的综合性国家公园体系。从这个层面来讲,本著作基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我国文化遗产类国家公园建设的理念倡导和路径探索,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提供了理念借鉴,更为将来我国完善国家公园体系提供了思路引导。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研究》
作者:王京传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