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馆藏文物资源 做好“博物馆+”文章——以城固县张骞纪念馆为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陈静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场所,其藏品不仅是历史的记录与保存者,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而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已超越传统范畴,成为集历史文化保存、社会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张骞墓距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约3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固县张骞纪念馆是依托张骞墓而建的一处陵园式人文景观,分东西两区。东区是以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为核心的张骞纪念馆,设有张骞故里展厅、张骞文化林、张骞生平事迹展馆、张骞墓区、张骞事迹剪纸展、张骞事迹油画展等六大主题游览区。西区是有着4100余件(套)藏品的博物馆,建成于 2017 年,藏品丰富,设有《汉上名城》《叩古宝山》《城固青铜器特展》《城固说汉》《西北联大在城固》《现代城固》和《廉政教育》七个专题展区。两馆合一,既保持了张骞墓的历史厚重感,又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近年来,张骞纪念馆通过优化管理、提升陈宣教水平、创新开展社会教育、提供公共文化服务、配合学校开展研学活动等措施,做好“博物馆+”文章,实现了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

发挥资源优势,提升展陈宣教水平,

优化观众文化体验

张骞纪念馆的远景规划是建设具有多重文化意义的张骞文化园。张骞墓核心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保持了历史风貌的纯正与完整,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毗邻的县博物馆馆藏丰富,与张骞墓互补,增强了区域文化底蕴和吸引力,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

为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纪念馆积极探索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新模式,在传统宣教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张骞西行》VR体验中心,利用动画与虚拟现实技术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拉近历史与现代的距离;张骞卡通形象及IP文创产品,以现代审美传承丝路文化,在国际动漫大赛中获认可,拓宽了文化传播边界;智能机器人讲解员“乐乐”,幽默风趣,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张骞纪念馆与博物馆还构建了精细化的人工讲解体系,针对不同受众群体量身定制讲解词,实现了讲解内容的层次化与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一些优秀的讲解员善于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深入了解文物的内涵和历史背景。例如,通过讲述“张骞、胡妻、甘父”雕像的人物关系和动人故事,展现出张骞的个人魅力与开放精神,也揭示了超越民族界限的人间真情与“丝路精神”的深刻内涵。

近年来,随着研学活动的兴起,纪念馆积极与西北联大相关的高校合作,围绕特定历史遗迹如民国石碑等展开深入研究,从不同的切入点撰写讲解词,为研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学术支持。

拓宽办展渠道,主动适应社会需求,

扩大自身影响力

张骞纪念馆通过创新展览渠道与模式,积极响应社会多元化需求,显著拓宽了其文化辐射力与公众影响力。该馆通过高效利用馆内临时展厅资源及策划流动展览项目,成功举办了一系列主题多元、形式丰富的临时展览,如“廉政教育”专题展、“现代城固”专题展,为引领公共文化建设、弘扬文化精神、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等发挥了特殊作用,增强了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良性互动和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同时,积极与省内外相关单位及博物馆合作,开展博物馆、纪念馆间借展、巡展合作。如:参加安徽博物院等联合举办的“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策划国宝展示“凤柱斝”特展等,通过巡展“亮宝”,加强馆际交流,使“藏在深闺人未知”的地方珍贵文物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张骞故里赢得关注支持,同时也学习借鉴了大馆的经验,提升了馆内人员业务水平。

开门办馆,充分发挥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众共有的精神与文化高地,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近年来,张骞纪念馆在深化社会影响力方面展现出独到策略,巧妙融合“外向拓展”与“内向吸引”两种模式,鼓励和吸引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参加博物馆举办的各类文化创意活动、担任博物馆志愿者。

“外向拓展”是主动作为、融入社会。开展张骞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通过组建专业的“张骞文化宣讲小分队”,深入周边教育机构、社区团体及企业机构,围绕“张骞与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等主题开展系列讲座,年均举办活动超过50场,受众人群2万余人次。此外,该馆还利用其专业资源,为地区内其他文化旅游景点及文化企业提供宣教人员培训,显著提升了区域文化旅游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

“内向吸引”则展现了博物馆在提升公众参与度与体验深度方面的前瞻性探索,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文化创意活动、构建志愿者参与平台等方式,不仅增强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与联系,也进一步激发了公众对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热情与责任感。

这些实践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找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新的路径。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自2018年起,博物馆开设“博学堂”,在传统佳节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为孩子们宣讲展示传统节日风俗和由来,并融入手工创意实践。端午节邀请专业人士教孩子制作以张骞卡通IP形象为主基调的“文创香包”,中秋节推出“月寄相思·张骞礼饼”烘焙活动,让孩子体验动手快乐并体会相关含义。此外,博物馆还邀请剪纸、泥塑、制陶等非遗传承人驻场展示传授技艺,策划开展绘画比赛、汉服体验、音乐表演、茶艺课堂等活动。绘画和书法作为博物馆的公益课堂,因环境优雅、气氛宽松也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

寓教于乐传播文物知识,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有关青铜器的知识是晦涩难懂的。“博学堂”在2023年国庆节期间策划了“巧手展风采,匠心颂祖国”——我在博物馆里玩拼图活动。精选了三件馆藏一级文物:镂空虎纹钺、三足壶、兽面纹铜方罍,定制为200片木板拼图。孩子们在博物馆宣讲老师的带领下,先参观了解这些国宝的历史和他们被神奇发现的故事,随后两人一组,手脑并用、互相协作完成文物拼图。孩子们对此兴味盎然,认真而又专注,家长们也参与进来,乐在其中,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也让他们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活动收效良好。

开展“小小志愿者”招募和选拔培训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锻炼和社会实践机会,增强博物馆的凝聚力、影响力。张骞纪念馆每年寒暑假招募、培训中小学生担任讲解员,孩子们经培训后自信热情,为游客提供志愿讲解,深受好评,成为纪念馆的一道亮丽风景。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联合县内学校开展“云讲解”活动,学生参与选题、查资料、写讲解词并录制视频,评选出的二十多位同学的讲解视频在微信公众号播放,拓展了地域文化的影响力。这些活动丰富了孩子课外生活,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增进了对家乡的了解,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壮大了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了纪念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只有立足于自身资源特色,主动对接社会需求,不断创新展陈宣教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张骞纪念馆通过深入挖掘与利用文物资源,不断探索实践“博物馆+”模式,为提升公众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8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