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应关注20世纪建筑类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金磊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旨在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力求在1956年、1981年、2007年三次普查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使普查工作既源于传统也有所超越。既然“四普”是重大国情国力的调查,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本文建议20世纪建筑遗产应成为“四普”的关注点之一。

研究20世纪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城市建设史都离不开20世纪建筑。北京中轴线的申遗成功有一系列历史的文化叙事可讲述,不仅有中轴线保护活化利用“故事”,更要展现北京在浓缩历史、映照当代的综合都城设计与规划上的成就。正如70多年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盛赞“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是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那么如何与城市建筑经典对话,何以要赋予20世纪建筑遗产以“四普”登录的身份,本文从如下方面予以简述:

在“四普”中纳入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价值

在2024年4月27日天津举办的“公众视野下的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通过的《天津倡议》第一条就建言“应将20世纪建筑遗产以明确类别纳入普查体系,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

20世纪遗产体现国际视野。2004年马国馨院士代表中国建筑学会向世界建筑师协会递交《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清单》,2008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加强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在《世界遗产名录》超过900项世界文化遗产中,20世纪建筑遗产的数量已近百项,它既代表着20世纪现代建筑的水准,也代表着一个国度遗产的新类型。

20世纪遗产更能讲好活化利用的“故事”。2018年致力于保护英格兰境内历史遗迹的公共机构“历史的英格兰”发布了一批保护建筑的名单,不少建筑项目的年龄在“30岁”之下。值得说明的是,这些新增的现代建筑“美景”,除少量美术馆、办公建筑等公共建筑外,其余均为住宅及公寓。2022年由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联合举办Open Door项目,重点推介现代建筑保护的优秀案例,涉及设计、调查与倡议。建于1901年以前,来自英国和中国大陆的14个优秀遗产项目入选,美国有12个现代主义建筑项目入选。

20世纪遗产保护传承有标准有示范。《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认定标准》(2014年8月试行,2021年8月修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2007年12月)、ICOMOS通过的《20世纪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第三版)等文件,共提出九条标准,强调“能反映近现代中国历史且重要事件相对应的建筑遗迹、红色经典、纪念建筑等,要重视改革开放时期的作品,以体现建筑遗产的当代性”“反映城市历史文脉,具有时代特征、地域文化综合价值的创新型设计作品,也包括‘城市更新行动’中优秀的有机更新项目”。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中国已有142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建筑达6.72万处,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载体的建筑实际数额相比尚有差距,确需加大20世纪建筑遗产的完整系统化认知,尤其要发现并总结其保护传承经验。从第一批至第九批中国20世纪遗产看,北京五十年代“八大学院”及一批国内高校都已进入。再看北京东华门82号院综合楼(原国家外贸部办公楼)项目修缮设计,建筑师由“改头换面”的设计转变成“外科手术”方法,在恢复原设计立面上下功夫,同时权衡原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的关系。东华门82号项目并非文物和遗产项目,但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介入,让这座70多岁的新中国经典建筑恢复了历史面貌。

“四普”中纳入20世纪遗产的必要性与实施路径

“四普”工作在全国开展后,来自不同省(市)的20世纪建筑遗产研究专家纷纷反馈,如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专家、重庆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会副会长舒莺在针对重庆地区乡村文保调研后,提出“巴渝传统乡土文化遗产亟待活化”的报告。她认为重庆地区以吊楼庄园、字库塔和古桥为代表的20世纪建筑,文物定级普遍不高,建议通过“四普”进一步摸清其“点小面多”的状况,合理打包定级,将“遗产负担”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探索与时俱进的“活化利用”方式,借“四普”机制及20世纪遗产研究策略,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文物专项基础研究构架。

广州建筑遗产研究者呼吁,广州第一代航站楼所处旧白云机场(现为白云新城)工程于1933年竣工,1949年7月建成第一代航站楼,见证过一系列航空重大历史事件。纵观全国近代机场航站楼多在战乱及发展中遭毁,遗存至今的机场实物所剩无几,但它们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与科技文化价值,呼吁旧白云机场航站楼进入“四普”名单中。

建筑遗产专家汤国华认为,从建筑遗产的完整性出发,急需将广州沙面的“遗珠”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或历史建筑予以保护。沙面北街35号是近代建筑,租界时期是储藏仓库,后为展览空间,因未被认定身份,立面已经被改得与文脉严重不符。

20世纪建筑遗产确有“身份”纳入国家遗产保护框架,即要在“四普”中,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将可以体现20世纪乃至当代遗产价值的项目找出来、纳进去,重在形成全社会对建筑遗产的敬畏,不能随意破坏、随意更改、随意搬迁。此外,20世纪建筑遗产绝非用固定的“尺子”衡量保护,它以因地利宜、尊重中外建筑文化、留住城市文脉为准绳。“四普”至少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摸清保护对象时,明确“哪些保”“哪些必须保留”“哪些可以恢复”“哪些需要加固”“哪些原状保留”等关键问题及决策。具体操作建议如下:

在近现代建筑分布集中的省(市)如天津、北京、上海、重庆、武汉、南京、青岛、杭州、广州以及浙江宁波、安徽安庆等,应明确将20世纪遗产单独编制列表,尽可能加入项目建筑师或设计机构的名字。

对于古建筑居多的省市,如西安、太原等,也要尽其所能关注其中历史建筑中20世纪建筑的类别与价值,特别关注“三线工程”等。

尤其要瞩目特殊类型的20世纪与当代建筑遗产,如工业遗产与新型工业遗产、曾经“低等级”或无等级建筑遗产项目、在改革开放中有创新的建筑项目、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某些代表性项目等。

(作者单位: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9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