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千年的文明守望——“来通”的今生前世与历史传承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张卓凡

故宫博物院于今年初在午门东雁翅楼展厅举办了“璀璨波斯——伊朗文物精华展”,展出来自伊朗国家博物馆等伊朗文博机构的文物达216件,其中7件各具特色的“来通”引人瞩目(图1)。笔者拟借此机对“来通”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沉浮进行概貌性阐述。

image.png

“来通”的起源复杂难辨

“来通杯”常被简称为“来通”,是“Rhyton”的音译词,由希腊人命名,有流出、联通之意。来通被认为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起源及演变过程较为复杂,至今未能取得定论。目前对于来通杯的前身或起源问题,学术界存在两种主流推断:

其一认为,来通起源于小亚细亚半岛赫梯文明的血祭仪式中,前身为牛、羊等小型偶蹄目动物制作的头套。这种兽首头套用于套在动物头部,前端留孔,血祭时割破动物颈部喷溅血液,完成仪式。兽首头套的造型风格通常较为写实,与动物面部契合度较高。考古学家在赫梯文明中发现了最早的动物造型来通杯。安纳托利亚文明博物馆藏有一件赤陶土“公牛首来通杯”(图2),相较于常见的来通造型,这件所谓的“来通杯”更像是一个面具,而不是杯。其产生时间在公元前1945年至公元前1835年,该时间段与公认的来通产生时间(公元前2000年左右)较为接近。小亚细亚是爱琴文明及近东文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这一区域的文明交流互动频繁,来通便伴随血祭仪式逐渐传入爱琴文明、西亚,甚至中亚地区。

image.png

另一推断认为,来通杯源自对角状杯的改造,在角状杯传入希腊时加上装饰成为来通杯。人类用兽角(通常为牛、羊、鹿等偶蹄目动物的角)作杯,即角状杯,起源很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出土的角状杯遍布欧亚大陆多个不同地区。作为来通两大制作中心的希腊和伊朗,存在大量角状来通杯,且制式相似。希腊风格的来通杯倾向于头部写实,而波斯风格则常采用抽象化的形象或想象动物形象,这些特征与其相应地区的雕塑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根据查阅资料和实物来看,笔者认为前一种推断更加合理可信,而后一种推断则更像是来通经历了一定传播和发展后衍生出的其中一种角状样式。除角状来通杯外,现有考古实物中还存在柱形来通杯、兽身型来通杯、纪念碑式人像来通杯等各式造型。由于角状杯在游牧民族中的广泛使用,不难推知当来通随着小亚细亚的血祭仪式来到西亚地区,以兽首为端部排液的来通杯与以兽角为主体的角状杯极易产生联系,进而发生融合,促生出后世常见的角状来通杯。

造型与用途经历漫长的演变

造型及材质演变  目前,典型来通杯实物通常具有以下显著特征:①一端为注口,即液体流入的口,一端为流出口;②造型特别,流出端通常为牛、羊、狮等各类兽首。来通在经历漫长的演变发展后,造型方面也不再限于兽首,还存在兽身、神兽、人像、鸟形等各类形象。杯体装饰风格也日益繁复,并随各地不同的审美需要而变化。来通的材质最初以陶制为主,后随着社会进步、工艺发展以及上流社会使用需求的更迭,多以金、银、玛瑙、玉、玻璃等各类名贵材质制作。

功能演变  来通杯的功能演变较为复杂,大致可分为两种功能:宗教祭祀用器和贵族宴饮用器。如前文所述,来通在宗教祭祀用器的性质最初应源于小亚细亚血祭仪式中的使用。此后在地中海地区与西亚地区的交流互动中,来通逐渐成为当地宗教、祭祀仪式用器,并在周边文明圈传播之时逐渐由“血祭器”转变为“酒祭器”。之后来通逐渐世俗化,加之欧洲、西亚、中亚饮酒之风盛行,来通开始成为贵族奢侈的饮酒器具。

“来通”的饮器功能  作为饮器,来通杯在使用方式上分化为三种:一种为典型饮用方式,即上端注入液体,举起来通从下端饮用。这样类似漏斗的使用方式使得酒(尤其是葡萄酒)在杯内流动时与空气充分接触,起到醒酒的效果。如波士顿美术馆藏北齐画像石刻(图3)中所表现的那样,画面中央的胡人贵族手持来通,从底部饮用。另一种来通则仅有上端杯口,无论注入液体还是饮用液体均从杯口完成,如日本正仓院藏的古琴背面所刻胡人持来通饮酒的方式(图4)。还有一种方式为来通配合碗盘类容器使用,饮用时高举来通,将液体从底部注入碗盘类容器中再饮用。如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收藏的希腊彩陶瓶上所绘右侧饮者的饮用方式(图5)。

image.png

image.png

“来通”的东传与交融

来通杯不仅在地中海、西亚地区流传广泛,也经由领土扩张、贸易等方式影响了中亚地区,并由粟特民族通过丝绸之路向更东方的中国、日韩等地传播。魏晋南北朝至唐初时期,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东西方交往密切。此时,地处西亚的萨珊波斯拥有广袤的领土、昌盛的国力,其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力得以直抵中亚腹地,触及东亚。来通作为西亚文化的一部分,随着中西亚胡人的商贸脚步逐渐向东,被带到中国西部、中原地区。在东传过程中,因各地宗教信仰、祭祀礼仪等文化的不同,来通的饮器功用较之其宗教礼仪功用自然更易被接受和传播。故来通的饮器性质日益突显,而最初作为祭祀礼器的性质逐渐弱化。

中西亚胡人饮酒之风盛行,高贵奢华的酒具能够促进人们饮酒的欲望,有助于饮酒时愉悦心情。作为造型特别、制作精美的酒具,来通杯所至之处自然备受追捧。随着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东西方商贸、联系日益密切,丝绸之路上的胡人商贾为方便宴饮随身携带来通,不经意间促进了来通饮酒功能的进一步世俗化与大众化,并将用来通饮酒的习惯带至中国境内。

来通杯传入中国的准确时间目前尚无定论,孙机先生认为其年代不早于3世纪,不晚于4世纪前期。来通独特的形状及饮酒方式在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贵族的关注与喜爱。尤其在社会风气开放、对域外文化接受度高的唐代,来通成为奢侈和时尚的象征,在当时的贵族与宫廷生活中较为流行。最典型的当属1970年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图6)。它是唐代的一件稀世珍品,也是中西方文明交流融汇的见证,极具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此杯为典型的来通杯,杯体采用红色玛瑙雕琢而成,整体呈角形,一端为兽首并在兽吻部有液体流出口,以可卸下的镶金塞堵住。关于其身世来源,以及前端兽首到底为何种动物目前仍未能形成定论。孙机先生认为这件器物或为8世纪早期生活在长安的粟特工匠所制,齐东方先生则认为此杯制作年代不晚于7世纪,或为来自西域的贡品。

另一个在东传过程中对来通杯进行改良融合的例子,可见于同期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殿“历史之遇:中国与西亚古代文明交流展”中展出的两件“中式来通”:三彩鸭式杯(图7)、三彩角形杯(图8)。通常,使用来通作为酒具饮用时须以半躺卧姿势从底部小口饮酒,而这种方式显然不符合我国中原地区的饮酒习惯。我国历史上虽也使用角杯,但都是从上部大口沿处饮酒。为适应本土的使用需求,更符合中原地区的饮酒习惯,人们对来通进行了明显的改造。故而从上述两件三彩杯器可看出,来通进入我国中原地区后,逐渐向此类下端流口卷曲向上,连接器身形成杯把的杯形器发展。

image.png

来通杯在中唐以后开始淡出中国人的视野,未得到进一步发展。从侧面说明,彼时来通在地中海、西亚等发源地的影响力已逐渐衰退,活跃度不复最初。

跨越千年的影响

来通杯作为地中海地区和西亚地区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器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们见证了古代人们对祭祀的重视,对神灵的虔诚,对酒的崇敬与喜爱,体现了彼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我们展现古代人们的信仰、仪式和生活。

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诞生至公元8世纪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来通杯历经近三千年的发展,其影响遍布欧亚大陆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我们仍可在许多出土遗存的饮器中不断发现受来通影响而产生的“类来通”创新器形的身影,“来通”一词所指代的饮器范围也愈加广泛。透过这些饮器,仍可感受到彼时人们对于来通的喜爱,以及工匠乃至艺术创作所受到的源自来通的启发和影响。他们借鉴或融入来通的经典造型、使用方式等元素进行各类饮器的再创作,使来通的生命力不断延续、意涵不断拓展,展现出来通作为经典造型艺术的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5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