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就在于文化遗产有着诸如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相应,也只有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着力彰显和兑现其价值,让文化遗产与现实生活相融相生,才能不断激发和延续文化遗产生生不息的生机与魅力,更好地发挥文化遗产在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意义。
正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生活上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强,一方面,就民众个体层面而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使文化遗产“亮”起来,把文化遗产“用”起来,已经成为一种强烈的时代诉求;另一方面,在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层面,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上升到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民族新辉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被加以认知和强调。
这也就是说,文化遗产保护不是继承意义上保持其现存样貌状态的简单机械式的重复与模仿,而要更多强调和践行其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等当代价值与意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程圩教授的新作《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研究》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与努力,鲜明的实践性是该书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显著特征,即要从“道”来理解“器”,用“体”来支配“用”,用“本”来解决“末”。这也就使中国知识分子形成一种习惯,总想从思想文化上来解决现实问题。程圩博士立足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以脚踏实地的思想耕作和敏锐深刻的问题意识,强调践行学术研究的现实关怀。作者通过研究构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文化竞争力提升战略框架与对策建议,使所论及的每一种文化遗产都成为富有灵性、带有历史温度和现代质感的鲜活个体,融入到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现实生活中,服务于当代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民生改善。
该书以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下,依托“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等理论,从世界遗产保护与国际文化竞争的视野,采用系统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等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构了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实证探讨了国际、中国省级、城市和游客感知等层面的遗产文化竞争力问题,对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与动态测评;围绕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提出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的战略框架,为提升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重点围绕遗产价值深化、遗产全方位保护、世界遗产命运共同体、遗产融合、数字遗产、“互联网+遗产”、中国特色遗产管理体系构建、遗产活化、遗产外交和人才兴遗等重点,着力构建多元化世界遗产生产体系、多样化世界遗产消费体系、一体化世界遗产支撑体系、多渠道世界遗产传播体系、全方位世界遗产管理体系和协同化世界遗产创新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实践应用价值的对策建议。
就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而言,好的实践需要以好的理论为指导、作支撑。该书显明的实践性根植于作者扎实的理论建构,较强的理论性乃本书另一个重要的特点与亮点。该书在理论创建方面主要有:一是剖析了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的基础理论。包涵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马克思主义文化遗产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列宁主义文化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等。二是深化了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的概念内涵。作者指出广义的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概念,是指世界遗产作为文化竞争的主体,在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形象、知名度和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与能力;狭义的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概念,是指世界遗产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力以及对世界遗产价值生产、转化、兑现、传承、创新、发展的能力。三是提出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的文化内生效应。即通过文化硬要素与文化软要素的有机结合,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创新发展的有机结合。四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的六个要素框架。即遗产生产力、遗产消费力、遗产支撑力、遗产传播力、遗产管理力和遗产创新力六个要素。五是创建了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六要素的内涵。即遗产生产力指标反映不同国家的世界遗产资源;遗产消费力指标代表不同国家到访游客所创造的文化价值与当地国民文化消费情况,是世界遗产价值的内在表达,也是世界遗产多样性的体现;遗产支撑力指标刻画不同国家与世界遗产相关企业、产业与贸易的发展程度;遗产传播力指标分析不同国家世界遗产的国内、国外影响力,不仅是世界遗产价值的外在表达,同时也是提升世界遗产价值传播的重要通道;遗产管理力指标聚焦各国政府部门在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是各国在国际文化交往中,研判关于世界遗产保护与管理主要贡献的重要指标;遗产创新力指标表达世界遗产发展创新能力,是文化创新氛围的主要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世界遗产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中最具有潜力的影响因素。
创新是学术研究不竭的源泉和动力。学术创新不啻是形式上的新颖、内容上的超越,更需要思想上的前行。尤为值得称许的是作者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无论是时代变革和社会发展对综合国力提升的期许,还是催生的人民群众多样的物质精神诉求,都给新时期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新的创新要求。一是理论创新。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以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研究为切入点,确立世界遗产在文化竞争力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对当今学术界文化竞争力研究是一种学术创新,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二是内容创新。提出构建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评价体系,为国内外文化遗产的文化竞争力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三是视角创新。研究始终贯穿国际比较视野,并着眼于全球化时代文化竞争思维探究、大数据调查技术运用等,形成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研究的比较新视角。四是方法创新。在传统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书通过统计、调查与网络信息等多元化途径收集必要数据信息,且综合运用主客观赋权法、双重差分方法、PSM-DID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依存句法分析结合LDA话题建模等跨学科分析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对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进行系统研究。
同时,本书还具有“四结合”的突出特色,一是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相结合。本研究始终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引下,着眼于国际文化交流和竞争大格局,横向与国际遗产大国强国比较,纵向对我国省域进行比较,探讨中国化的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提升问题。二是“软实力”与“硬指标”相结合。“文化竞争力”概念具有物质与精神结合的特征,既有很强的文化性、抽象性、意识形态性,很难加以量化和测度,又特别强调“竞争”的可比性、测度性和客观性。作者力求把“无形”的文化“软实力”和“有形”的文化“硬指标”相结合,通过构建6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最大限度体现客观性和可测度性。三是主体与客体视角相结合。遗产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个人类的福祉。研究不仅是围绕世界遗产客体就事论事,更加关注遗产主体——人的认知偏好层面加以分析,完善了单一视角的不足。尤其是基于游客感知的视角,深度挖掘分析了19219条游客评论各国世界遗产的数据,丰富了研究的宽度与厚度。四是传统遗产与时代主题相结合。积极发挥、践行世界遗产优秀传统文化在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时代命题中的使命与价值,是本研究的重要主旨,充分论述了我国世界遗产在新时代的使命与价值,以及如何实现的思路、举措与路径。
通览全书,特色亮点较多,上所胪论仅就其荦荦大端而言。从对作者更高的要求来看,尚感美中不足。若将书名改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竞争力研究》,在内容上从文化竞争力延展到经济竞争力、科技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等,其价值与意义将不言而喻。期望作者在日后的修订中能够在深化研究中扩而广之。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中国世界遗产文化竞争力研究》
作者:程圩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