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擎团结抗战的伟大旗帜,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广大爱国青年争相奔赴的革命圣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到延安去”的时代感召下,大批爱国青年放弃优渥的生活,突破艰难险阻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八路军驻陕办事处作为延安连接各抗日根据地及国统区的红色枢纽,先后接待、输送2万多名爱国青年奔赴延安,为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为进一步推进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和校园文化建设,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及科研成果,策划举办“我要去延安——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时代抉择”主题展览。
该展览作为服务大思政建设的主题展览,是纪念馆打造“一体两翼”展陈体系的第一个落地成果,是为庆祝建馆65周年精心策划的系列重点活动之一,也是纪念馆打造全域化、沉浸化、智慧化红色文化新地标的首次实践。展览荣获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系统规划展示内容
展览围绕“坚定理想信念 厚植家国情怀”的主题,采用并列式平行线性叙事方式,按“原因—经过—结果—升华”四重递进式立意分为4个主展厅和4个专项展厅,全面系统地解读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历史原因、影响以及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引导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第一单元“延安灯塔 胜利指引”是原因,讲述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的动因,通过“天下人心归延安”主题展项,回答了在引领青年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第二单元“红色桥梁 潮向延安”是经过,讲述爱国青年不畏艰险,冲破层层阻碍,经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奔赴延安的过程,深刻诠释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家国情怀和价值选择,彰显理想信念的力量;第三单元“革命熔炉 铸魂育人”是结果,讲述广大爱国青年在延安经过锻造淬炼,成长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随后分赴革命各条战线,继续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奋斗;第四单元“永久奋斗 赓续华章”是主题升华、精神传承和价值延伸,设置“亲历开国大典”展项,为爱国青年追求抗日救国的目标做小结。另外,展览还通过展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夏森等人的先进事迹,弘扬青年永久奋斗的光荣传统,彰显延安精神的强大生命力。
打造全域化展示空间
纪念馆作为一个被建构而成的场域,既有以时空叙事为核心的物理世界建构,又有以互动仪式为链接的心理世界嵌入,是一个心-物交织的场域空间。展览利用仿古式四合院办展,以二道门为界,将展览划分为主辅两大展示区域,创新“一轴、一线、一区”展示体例,打造全域展览展示空间。主展示区以文物为核心,配合不同层级的内容版块,按照信息组团合理布局文物展示中心轴,同时通过辅展文字、图表、模型、数字展项等元素,与文物共同诠释展览内容。辅展示区以沉浸式体验为主,在庭院及专项展示空间里,设置“一场特殊的考试”全息互动体验、“时代回响”艺术造境、青春抉择打卡装置、印章打卡等互动体验项目,满足观众的探究式观展需求,投射更多的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知识探索,以此满足情景复刻和观众理解的双向需求。
构建多维叙事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秘书长单位和首届轮值主席单位,此次展览依托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和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整合高校和社会力量,创新“1+N”主题教育模式,“展教研”相结合,以线下主题展览为依托,配套开发线上展、流动展、实景剧、教育活动、文创产品、专家讲展、专家讲座,构建多维叙事体系,将展览打造成激发爱国热情、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以物证史,通过革命文物彰显家国情怀。展览依托丰富的馆藏红色文化资源,借智高校科研力量,充分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展览内容、深化展览主题。此次展览一是文物总量大,共展出文物132件(套),其中74件均为纪念馆征集入藏后首次展出,文物首展率高达56%;二是专项征集成果显著,展览筹划阶段,纪念馆已着手针对性征集了华寿俊的羊皮大衣、蔺克刚的医药箱、刘蒙天的皮箱等文物,均已补充到展线上;三是地域性特征突出,如康行烈士、宋云亮等人的文物,均是西安地方党史文化资源的生动体现;四是设置“情系七贤庄”专题展示区,集中展示纪念馆历年口述史征集研究成果。
循新出发,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展览展示。当前,新质生产力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注入了新鲜活力和强劲动力。纪念馆坚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因地制宜、合理适度融入数智建设,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人机交互、全息投影、智能导览、虚拟漫游等技术,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叙事样态。通过爱国青年赴延安三维数字路线图、《青春荣光》三折幕、“一场特殊的考试”全息互动体验、八路军形象虚拟数字人“璐璐”智慧导览等展项,提升展览的时代感、科技感和吸引力,让游客在革命文物虚拟触摸和历史事件沉浸式体验中感知革命文物价值。此外,展览还联合学习强国、西部网、西安发布、抖音、微博、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建构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叙事传播矩阵,不断提高展览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从心而动,推动革命文物融合大思政建设。充分利用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平台优势,与省内多所高校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馆校各自优势,整体谋划,统筹兼顾,有效促进学术活动、教育项目、研学实践活动与展览的有机结合。一是探索“革命旧址+沉浸式演艺”,联合高校推出“我要去延安”革命旧址实景剧;二是构建“一馆多校”合作模式,启动覆盖省内88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的“我要去延安”流动展览,共同打造“流动的展览”育人品牌;三是依托主题展览阵地,设计开发“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开展分众教育活动。接下来,纪念馆将依托展览推出“我要去延安”研学活动,通过重走抗战时期爱国青年奔赴延安之路,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推动思政课走出教室,与实践结合、与生活融通,落实“始于足下,钟于未来”的思政之路育人价值。
向趣而生,用红色文创激发新活力。红色文创产品是架起公众与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沟通的一个桥梁。纪念馆从本次主题展览中提炼红色元素符号,设计制作了贴合当代青年审美和喜好的文创T恤、文创丝巾、打卡印章等主题文创产品,赋予红色文创情感价值、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让红色文化“潮”起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进纪念馆。此外,在“我要去延安”展厅、游客服务中心、八办·七贤文创商店、红色书屋等处,设置印章打卡处,为观众提供更便捷的集章式参观新体验。
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革命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作为典型的中小型革命纪念馆,通过举办“我要去延安——抗战时期爱国青年的时代抉择”主题展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探索出一条中小型革命旧址纪念馆运用空间赋能策略,突破传统展览展示边界,构建多维叙事体系,聚力融合协同办展的可示范、可推广、可应用的办展模式,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