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 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程义

2023年12月19日在京召开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强大文化力量。苏州考古研究所深刻领会座谈会精神,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考古工作开展,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积极开展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苏州力量

2022年5月2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还有许多历史之谜等待破解,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通过实证和研究达成共识”。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苏州市迅速展开相关理论学习,并提出要以苏州所在地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为核心,于2022年11月28日正式启动以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为主要参与单位开展地域文明探源工程。

随后苏州市委、市政府发布《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实施意见》,确立了苏州市开展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公布了太湖流域文明、史前文明发展历程、吴文化探源、古城研究、地域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五大重点研究项目,并明确了深化苏州地域历史文化研究、切实做好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推动考古科技创新升级、提升考古遗址保护展示水平、加快考古成果转化利用等五大重点任务。同时成立苏州地域文明探源工程领导小组,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第一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负责探源工程的宏观指导,协调解决探源工程推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各县级市(区)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配合市领导小组做好区域内考古项目的指导协调工作。成立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执行组,具体负责专项课题执行工作。成立专家顾问组,对科研项目进行业务指导。

image.png

开展全方位科研合作,对历年积压考古资料进行整理

苏州考古始于1936年卫聚贤对苏州周边遗址的调查,真正的科学发掘开始于1954年对五峰山土墩的发掘。1960年苏州博物馆成立考古部,负责全市考古工作。2008年考古部从博物馆独立,成立苏州市考古研究所。15年来,苏州所承担了大量的基建考古项目,和社科院考古所、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先后3次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同时也发掘了数以百计的遗址和墓葬,文物总数达万余件,积累了大量的发掘资料。众所周知,苏州环太湖流域是马家浜-崧泽-良渚分布关键的地区,遗址分布密集,如著名的草鞋山等是研究长江下游新石器文化的重要遗址。这些遗址部分出版了报告或简报,但仍有大量发掘材料沉睡在库房。我们启动了全方位资料整理工作,力图使“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只有这一步完成了,文物的研究利用和活化才能提上日程。目前已经出版《虎丘黑松林》考古报告1部,《草鞋山出土文物图录》1部,《苏州考古资料汇编》《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华》两书拟本年内出版。《虎丘吴天墩》考古报告也已经完成了初稿,并进行第一次专家审稿,在修订完成后即将交付出版社。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历年积压材料以校所联合、馆所联合的方式整理出版发表,形成系列图书,为学术界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

借古城改造东风,全面展开城市考古

苏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传统认为坐落于春秋时期的原址之上。1982年苏州被国务院评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2014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节点城市。随着现代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古城区面临交通拥挤、街道狭窄、河道淤塞、建筑破旧等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州市政府先后修建穿越古城的东西向和南北向地铁。虽然利用这些基建机会做了一些基础工作,但因为工期紧张,地点分散,发掘难度较大等原因,一直没有能够开展规模较大的城市考古工作。更为尴尬的是,无锡阖闾城和苏州木渎古城先后于2012、2013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民众也开始怀疑苏州古城是否是阖闾大城。对于这个问题,现有的历史文献已无法证明,必须开展有计划的城市考古才能取得新的进展。为此我们和古城开发主体——名城集团达成共识,做到古城区内“动土必探,重点发掘”,确保在新开发地块能够尽可能多地采集科学有效的历史信息。

目前已经在古城区原三监地块、长洲县学、吴宅、王宅、鹅颈湾人防工程、金城新村、新市路和丰仓遗址、苏医正宜书院遗址、北园地块开展了正式的发掘工作。已可确定,临顿路以东、干将路以北的区域最早地层年代只能达到汉代。但根据位于原苏州子城核心地带的金城新村的器物和碳-14测年数据研判,这一区域人类大规模居住使用的年代不晚于春秋中期,最早的碳样年代可达西周末年。目前正在进行乐桥西北角,原二中地块发掘。根据平江图和晚近地图比对,这里一直是永定寺所在地。目前已经揭露出清代早期永定寺大悲阁基础,局部发掘出了宋代砖石基础。这一发现为《平江图》的真实性提供了直观证据。

坚持考古前置,为文化遗产保护把好第一道关

201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要建立“先考古、后出让”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苏州随即就展开了考古前置工作的探索,2017年苏州市政府明确要求所有土储地块都要先进行考古发掘后才能出让。2022年正式修订《苏州市地下文物保护办法》,将“先考古后出让”写进政府规章和制度。在各方的努力下,目前苏州市全市实现了考古前置全覆盖。

苏州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土地资源非常贫乏,同时,苏州又是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土地供给。在未实施考古前置工作之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古遗址古墓葬,通常要停工进行考古工作,这样对建设方的计划和进度影响很大。如今都是机械施工,速度非常快,往往等发现地下文物时,遗址已经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在实施考古前置之后,考古所严把勘探质量关,做到应探必探,怀疑区域也尽量开展调查,一平方米也不放过。由于考古所提前介入,仅2023年一年,就发现了陆慕平江窑古窑址群、唐家角新石器遗址、塘北新石器遗址、苏大吴江校区商周遗址等大型遗址。这些遗址有的被原址保护,有的被列为国家级、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备选项目,有的转入主动性发掘。

(作者系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52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