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承德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大量记录承德人民革命历史的珍贵文物,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现代化的承德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关键在于建立革命文物保护性活化利用体系,系统联动文物保护工作和利用工作,本文在探究承德革命文物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数字化思想为核心的承德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路径。
承德革命文物资源现状
河北省承德市作为革命老区,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目前已公布革命文物315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14处,馆藏革命文物604件(套),典型的包括兴隆冀东八路军枪械所旧址、水泉沟“万人坑”遗址、喜峰口长城遗址、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郭小川故居、抗战烈士的武器装备、衣物、纸质资料等。
按类别主要分为革命历史遗址、纪念场所和历史文献三大类。其中,革命历史遗址主要为不可移动文物。除上述文物外,承德市还有兴隆县第一党支部旧址、王厂沟冀东抗战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纪念场所主要以收藏和记录的博物馆、纪念碑为主,典型的革命场馆包括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存瑞烈士陵园、宽城县革命烈士陵园、平泉县革命烈士公园、承德县承平宁抗战纪念碑等。历史文献主要是由革命人物撰写的各类文章及当时有关承德革命的新闻报道等。如1935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共中央在长征路上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高度赞扬了承德的孙永勤等11位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1951年8月20日,党中央慰问团热河分团到兴隆县驴叫村赠送毛泽东主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题词。
整体来看,承德市革命文物资源丰富,种类全面,分布广泛,对系统了解和研究革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参考,表明了承德市作为革命老区的历史积淀。除此之外,承德市革命文物时间跨度大,保留了由战争到和平发展时期的各类文物资源,系统记录了承德人民的革命奋斗史。
承德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问题
一是保护和利用难度大。承德市地处河北北部,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界地,燕山山脉东麓。地理位置造成承德市域山脉绵延,空间上各地割裂,再加之近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加大了承德市各地区革命文物的利用工作难度。二是承德市各地区革命文物联动工作有待加强,一方面由于地理因素导致各地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缺乏联动;另一方面则是缺乏对各地区同一历史主题资源的整合与梳理。三是宣传效果欠佳。承德市各地区革命文物保护主管单位差异较大,涵盖了文化广电局、文物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家单位,主管单位的差异导致各部门文物管理工作系统性不够,也造成了宣传工作主题和深度不够。四是专业人才不足。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尤其是一些古籍修复工作。专业性要求高造成专业人才的较大需求。同时,主管单位对人才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承德市目前尚且没有一所高校开设文物与博物馆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有关方面的人才基本需要通过人才引进来实现,留住人才也要耗费大量资源,而健全的文物与博物馆和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建立。当前承德市各地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场馆研究生层次人才占比不足10%,专业人才的不足直接决定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的深度不足。
承德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路径探究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近年来承德市革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发现发掘各类革命文物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宣传工作积极主动,举办一系列典型的革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活动,如“风云塞北 铁血年华——承德市革命文物图片展”。宣传方式勇于创新,制作发布《红色记忆——中共平北县委旧址》《文物映耀百年征程——兴隆革命遗址专题展》等音视频。但深层次上,承德市革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仍有提升空间。针对上述问题,承德市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应以党建引领,全面统筹为方针,以宣传工作为抓手,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构建革命文物保护性活化利用体系。
党建引领,全面统筹
革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不同于其他文物,要求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为保证革命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的落实,应将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范畴中,坚持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市委统筹革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统一规划制定革命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细则,各级党委政府贯彻执行。在全面统筹基础上,加强对市内各区域革命文物的按历史主题整理和归纳,根据历史主题跨区域统一调配革命文物。比如,喜峰口长城遗址,确定喜峰口战役主题,在全市范围内调配相关的革命文物,包括烈士遗物、武器、文字资料等,形成主题鲜明的喜峰口战役革命文物群。以事件为主题打造革命文物宣传教育点能够更高效地加深民众记忆,更好地起到宣教作用。
强化宣传工作
宣传工作是革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的关键,数智时代背景下更要求革命文物宣传工作要稳准有力。一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政府要坚决执行具体工作任务,强化革命文物的普查、整理归纳、展览宣传工作的落实。二是要夯实宣传工作基础,编制承德市革命文物手册,全方位收集整理承德市革命文物信息,为宣传革命文物提供丰富翔实的文字材料。三是要拓展宣传形式。不断加强以展览为核心的革命文物宣传活动,要围绕展览活动开展研学教育活动、公共艺术项目、交流讲座大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打造革命文物主题系列活动。四是要加强交流合作,打造革命文物品牌。加强与各层级学校、志愿者团体的合作,突出革命文物的教育属性,并积极申请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五是开展线上宣传工作。开通革命文物全媒体宣传渠道,在短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寻求突破。
以水泉沟“万人坑”遗址为例,水泉沟万人坑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众了解水泉沟“万人坑”遗址的渠道较少,没有专属网站,在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网站中可以查询到简介,没有开通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账号。并且可查阅的信息相对阜新万人坑、大同煤矿万人坑也较少。应该全方位拓展公众的了解渠道,更要整理水泉沟“万人坑”的相关史料,形成档案或者公开发行专著。举办讲座活动和集中展览,与学校深入合作,开展爱国教育工作。
大力应用数字技术
在数字技术时代,人文学科也迎来发展机遇,数字人文已经成长为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革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需要应用数字技术。首先是数字化保存,革命文物数量繁多,传统记录方式效率低,工作繁重,利用立体扫描、建模等技术进行高精度数字化保存很有必要。对于纸质文献资料更要建立数字档案,建立革命文物电子数据库,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从而优化文物管理。二是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革命文物虚拟展览,打造线上展览平台。三是加强在线教育,利用数字平台开发线上革命教育课程体系,主动开展革命历史教育工作。四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的经费投入和人才投入,资金和人才是开展数字化工作的基础,加快建设承德市域范围内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文物保护活化利用工作与教育工作联动机制,从而实现文物相关专业人才的良性流动。
以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例,该馆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纪念馆数字化,观众可以在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实现云参观。相比于在电脑端设置在线烈士纪念窗口,在手机端设置的便捷性更高,会有更大的曝光度。可以开通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线教育课程等,让观众全方位了解热河革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