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为了让全民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营造社会各界共同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良好氛围,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邀请公众共创,举办了以“太阳神鸟积木艺术展”为代表的系列活动,同时,主动走出馆舍空间,通过跨界合作,让文化遗产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合力共创 拼装“世界最大积木太阳神鸟”
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2001年,它是金沙遗址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的一件,含金量高达94.2%,厚度只有0.2毫米,是中国古代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见证。因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灵动的图案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太阳神鸟金饰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城市形象标识的主体图案。
近年来,太阳神鸟图案出现在成都各处地标和交通枢纽,是成都市民最为亲切熟知的城市符号,它曾被放大270万倍,出现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会场的穹顶上,它也出现在全国各处文化遗产地,守护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2023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百树学校校友罗文奇发动该校2000余名师生,以金沙太阳神鸟为主图案,使用133万粒“8×8毫米”微型积木颗粒,历时21天,拼装成占地面积超过85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相连塑料积木马赛克标志图案”,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为了回应与延续观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启动了“太阳神鸟我来拼”主题活动。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数百名不同年龄段、教育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观众共同努力,实现“世界最大积木太阳神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拼装过程。
馆校合作 绽放古老遗址之美
对于青少年等特定群体,文化遗产不再是沉默的被观赏者,而是学习与探索的不竭源泉。
从2021年起,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连续四年合作开展“我来金沙讲堂课”活动,将学校课堂直接“搬”进博物馆,创设国内首个“开在考古遗址上的教学课堂”。该活动荣获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和首届文化遗产研学优秀案例。2024年“我来金沙讲堂课”主题活动在金沙遗址旁开讲,以“‘玉’见金沙,炫彩摄人”为主题,由历史、美术和地理学科老师带领40名初一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相比往年,今年的活动更侧重于让同学们应用学科知识自主探索、发掘和阐释文化遗产魅力。在授课之前,三位学科老师会带领同学们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项目式学习。同学们通过现场参观、游客调查、方案研讨等各种方式,深度了解金沙玉文化,应用学科知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并在2024年“我来金沙讲堂课”主题活动现场,开展设计思路分享和“走秀”表演。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朱章义表示,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民族的精神符号,是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博物馆与教育界的合作,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文明、古蜀文化,还能通过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我来金沙讲堂课”项目启动以来,得到全市260余所学校、700余名教研老师、3000余名学生的支持和参与,共计研发课程61个,线上直播观看量80余万人次,获得良好的关注度和社会反响。
跨界传播 空中博物馆乘风起航
“金沙号”是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成都航空联合打造的主题飞机,也是全国首架博物馆主题飞机。2021年9月,金沙遗址博物馆与成都航空携手发起国产ARJ21“金沙号”飞机机身涂装设计方案征集大赛,面向社会公众征集体现金沙文化元素和成都航空特色的飞机机身设计。短短一个月内,征集活动收到200余名大学生、少年儿童、设计爱好者、专业设计师等不同行业、不同知识背景的社会公众投稿。经过90余万人次网友的网络票选,结合第三方专业评审意见,“金沙号”飞机的最终喷涂方案出炉。2022年6月28日,一架以古蜀金沙和现代成都文化元素为主要视觉形象打造的空中博物馆——“金沙号”成功首航。
“金沙号”主题飞机执飞期间,金沙遗址博物馆的讲解团队不定期登上“金沙号”,以文物教具展示、多媒体视频演示等多元方式,为天南地北的观众讲述成都历史、金沙文化。这趟“空中博物馆”也得到了旅客的肯定。“这次主题航班真是太好了!从前只知道‘太阳神鸟’是文化遗产的标志,但不清楚背后的寓意,今天一听原来这么神圣!就像讲解员说的,‘太阳神鸟’已经不仅是一件凝聚三千年前古蜀人智慧和信仰的文物了,更成为当代社会一种极富生命力的精神寄托。”一位搭乘过“金沙号”航班的旅客赞叹道。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面向未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将继续践行文化遗产共建共享的理念,担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使命,发挥文化遗产地的吸引力、传承力,真正成为连接城市历史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供图: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志愿者张艳、韩鹰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