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省博物馆(简称“粤博”)聚焦“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主题,精心策划系列深度聚焦教育价值与科研探索的活动。“广开学路·研精覃思”系列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特殊群体关怀措施以及深入的研究探讨,彰显博物馆在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和促进社会包容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授牌典礼见证馆校协同育人 互动体验全民共享文化盛宴
为加强与粤博多年来形成稳固合作关系的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联系,吸引更多学校和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拓宽教育合作网络,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在粤博“馆校合作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上,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就近年来“馆校合作”阶段性成果做了汇报总结,向外界传达粤博在馆校课程共建中取得的有效成果,包括共同开展的教育项目、开发的教育课程、学生的研学活动等。同时,邀请合作密切的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市天河中学、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就“驿路同游——南粤古驿道研学课程”“馆校共建·促进成长”“粤博和天一的双向奔赴”进行分享,并邀请大中小学及幼儿学生来馆共同见证,体验特色教育活动。
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粤博精心挑选了公众参与感高和主题性强的“坚久吉金,华光重现——青铜展金箔画DIY手工活动”“笔走茅龙——白沙先生书法艺术体验”“我们的盛装——民族服饰设计工作坊”等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活动,供观众免费体验。此外,粤博还启动了微博超话#开启博物馆的无障碍通道#,观众发布原创微博分享自己对博物馆无障碍发展的感想与体会及独特视角下优质博物馆无障碍通道举措等,该活动一经发布便冲上热搜。
“‘育’见——广东省博物馆教育成果展”,则表达了观众与博物馆教育相遇和所见之意。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粤博自新馆开放以来的教育成果,包括博物馆里的多面手——教育员、博物新知·玩转粤博、馆校同辉·智慧共筑、时光阅影·硕果累累、爱“粤”无界·融合粤博、悠游粤博·探索无限、粤博志愿·闪亮风采等内容。
无障碍文化圈消弭交流鸿沟 关爱导览体验拓展平等教育
5月19日是“全国助残日”,多年来粤博一直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今年以文物为纽带,专门为听障和视障人群打造了一系列教育活动。“相‘手’粤博”学手语活动现场特邀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师生参与并担任手语导师,开展了“手语版博物馆日常用语”和“拥有你的手语名”等活动。“文物‘摸摸’哒”活动则通过触摸教具感知文物细节,唤起大众对无障碍设施的关注和支持。相“手”粤博——线上手语讲解项目携手广州市聋人协会和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利用云端技术将博物馆特色展品的解说嵌入手语视频,为听障人士了解博物馆珍藏文物提供便利,截至24日,两期线上手语讲解视频播放量17.5万次。而线下相“手”粤博——手语专场导赏,则由专业手语教师和听障专家共同为80余位听障学生和社会人士带来生动细致的手语讲解,尤其是在“江山揽胜——任真汉书画捐赠展”中,通过听障画家任真汉的励志人生故事,激发观众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此外,今年粤博还着眼于开拓口述影像与电影讲述的新领域,特邀广州市少年宫口述影像课程教师为馆方讲解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口述影像让视障者“看”见博物馆,了解藏品文物的故事,让更多特殊人士走进博物馆。
在口述《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结合馆藏三星献寿转花钟,听背后的故事和了解其艺术价值。今年6月起,每月将定期举办专业手语和口述影像文物讲解服务。将临时性活动转化为持续性公共服务,让更多特殊人士享受博物馆资源,从而实现文化权利的普惠共享。
探访“文物医院”普及文保知识 汇集智慧探究博物研究前沿
为让公众深入了解博物馆科研工作的背后故事,粤博特别开放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邀请60余位观众跟随工作人员实地探访“文物医院”,近距离观察文物的修复过程,普及文物保护知识,拉近公众与博物馆研究之间的距离。
在以“博物致知·研心长行”为主题开展的线上交流会上,特邀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陈邵峰分享博物馆在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正在推进的重点工作,以及博物馆学术研究成果如何在展陈和活动中被发挥出来、传播出去,真正成为大众共享的知识和体验;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主任张欢介绍了当下文物科技保护技术发展的程度,并就观众感兴趣的“黑科技”分享了经典文物保护案例;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助理教授潘攀通过博物馆和大学在文物多感官与无障碍转译方面展开的合作,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探索未来有可能给博物馆带来的一些变革谈了自己的看法。直播总观看量达76万人次,不仅展示了粤博在博物馆研究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不懈追求,也促进了馆校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配合“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粤博还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岭分南北 脉承华夏——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青铜文化的比较》专题讲座。
据粤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广开学路·研精覃思”系列活动,不仅践行了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宗旨,更是将其融入日常运营和服务之中,切实地发挥了博物馆作为教育基地、科研机构以及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喜爱,也让博物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融汇各类群体的桥梁,有力推动了全社会对博物馆教育、研究功能的重视与支持。
未来,粤博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与创新的精神,持续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让每一位访客都能在每一次到访中收获知识,在每一次倾听中深化理解,在每一次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沉力量与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