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作为重庆热门打卡地的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三峡博物馆)也不例外。临展“人间有味是清欢”撤展前一天依然火爆,闭馆时间展厅里还摩肩接踵;“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在央媒直播,全网传播流量超千万;全面改陈焕新的展览“壮丽三峡”一跃进入中博热搜榜前五名。
据统计,2023年,三峡博物馆实际到馆人数和服务人次激增,全年到馆观众共计213.64万人次,较2022年增长169.2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5月,参观人数已达103.44万人,“火热”的趋势有增无减。
从观众构成来看,外地观众占比较高,达70%以上,且大多为家庭出游。本地观众占比逐年提升,尤其是主城区观众增多,参观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时段。社交式参观占比提高,其中与家人同来的占比67.50%,与朋友同来的占比26.88%。从参观时间来看,参观游览时间延长,到馆后普遍的参观游览时长为1至2个小时,部分观众参观游览时长超过2小时,其中多为外地观众,参观游览时长不足1小时的观众占比仅为6.88%。参观游览时间越长的游客,购买文创产品的占比也相对更高。总体看,参观热度已辐射至周边省市,并由“走马观花式”游览向深度游转变。
“博物馆热”的背后不仅体现了优质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服务质量、接待能力等方面也是重点。观众调查数据中,还体现出以下趋势和问题。
从观众信息获取看,社交媒体成为重点渠道。60%以上的观众了解博物馆的方式是通过关注博物馆公众号、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20%的观众是经亲朋推荐或从博物馆官网获取信息,其他来源则相对较少。
从观众参观目的看,博物馆已成为综合文化服务场所。数据显示,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是观众参观博物馆最为普遍的原因,占比70.63%,大多希望通过参观博物馆学习了解重庆文化、巴渝文化和三峡文化;其次为休闲活动和陪伴亲朋好友,占比分别为31.88%和17.50%。可以看出,博物馆在大众心中不只有科普知识、传播文化、解读文明的作用,也是休闲娱乐、亲子互动的选择地。
从观众满意度看,观众非常看重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服务态度、亲和力和耐心细致,其中对仪容仪表与精神面貌评价较高,为90.25分,但对服务的亲和满意度评分相对较低,为89.43分。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得分较高,为90.25分,但对停车场/停车位满意度得分相对较低,为82.43分。博物馆便捷感知、位置指引、信息获取得分较高,但硬件环境得分总体相对较低,为86.73分,观众对馆内展厅分布和参观路线等满意度也相对较低。展陈体系、公共设施升级、人工引导服务细化、数字化体验和多元化讲解都直接影响观众参观体验感。
从第三方反馈中,大量观众还表达了对主馆免票制度的肯定,认为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促进更多观众来到博物馆。月度调查和留言反馈中,观众表达了对前台咨询服务的认可,认为前台工作人员专业周到,能够及时为他们解决各类参观问题。观众留言评价博物馆的安全保障工作周到,从进馆流程到馆内秩序维护井井有条、展馆整体干净整洁。观众非常认可文创产品的销售服务,认为开发的文创产品种类丰富,照顾到了各种观众群体的购买需求,兼顾实用性和文化创意性,文创销售人员热心专业,能够贴合观众需求解答产品疑问。
对于调查中出现的服务短板,博物馆积极响应,在拓展公共服务空间的同时,推动服务精细化。一是适当增加休息区座椅数量。观众多为外地游客,且单程游览时间较长,增加休息区座椅可以照顾部分体能不佳的观众。二是改善服务环境。如优化通风、照明、绿化、空气质量、清洁卫生和其他配套设施建设。三是解决停车,存放物品,老年人、儿童及残障人士出行辅助设施设备等问题。四是改善预约系统。观众通过三峡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或现场扫码预约,凭预约信息和身份证免费入馆。五是配备充足的安全保卫和保洁人员。在节假日加配人手,确保文物安全,及时应对突发状况,运营期间不间断清扫公共区域,为观众提供安全整洁有序的参观环境。六是推行“绿色通道”。在保持安检标准前提下,向孕妇、老人、儿童、行动功能障碍者增开安检单元、增加手检员、采取“速检”,加快安检通行效率,尽量减少排队等待。七是在改陈过程中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数字思维及数字认知构架,深入挖掘并发挥文物数据要素价值潜能,为观众带来丰富而生动的文物数字化体验,让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