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革命纪念馆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不断丰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举措,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纪念馆成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赓续红色血脉的主阵地。
文物立馆,多措并举夯实文物工作基础
面对丰厚的革命文物资源,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基础上,以文物增数与提质为目标,加大综合投入力度,实现文物管理工作整体科学发展。一是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对库房、字画修复实验室以及临展厅进行提质改造,建成标准化、现代化的文物库房,建立完备的库房、展厅环境监测保护系统,切实提升可移动文物综合保护能力。二是加大精品文物征集力度。通过实地走访、举办捐赠仪式等活动不断拓宽文物征集渠道。同时长期与革命元勋亲属保持积极有效沟通,获取元勋亲属支持,分批次征集到大量高质量藏品,极大充实馆藏,近几年珍贵文物数量有了新的飞跃。三是提升文物保护修复水平。以文物专项保护为切口,以修促练,通过实施“刘少奇坐过的伊尔18-240飞机保护修复”“馆藏纸质文物修复”等项目带动人才培养,实现引才、育才、成才阶梯式发展。
学术强馆,全面挖掘革命文物红色基因
不断加强对革命文物藏品的研究、阐释工作,结合时代价值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精神意义,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新质生产力。一是改机制,自主研究善激励。制定《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办法》,根据不同岗位明确专业技术人员年度基本任务。同时通过开展文物故事大赛、微故事创作大赛、学术报告会等方式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展示自主研究成果,以多种形式激发活力,打造学术氛围。二是搭平台,协同研究助产出。成立学术委员会、专家工作室等学术组织,牵头开展课题立项、专著编纂等研究工作,重点推出一批质量较高、品牌效应强的学术研究成果。三是强应用,学术成果重转化。近年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结合最新研究成果,推动主题展览重塑出新。策划推出20多项有思想深度、视角独特、贴近时代、特色鲜明的临展。同时,藏品研究为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素材支撑,在深入研究刘少奇同志经典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基础上,打造“修养”IP,开发斛桶杯、“小长征”主题青少年益智棋等文创产品,均获得较好反响。
宣教活馆,生动展现革命文物红色魅力
为更好担负文化使命,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丰富文物研究成果宣传方式,推动红色文化广泛传播。一是创新引领,打造社教核心品牌。结合不同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三送六进”活动;开展高校共建,共同开发优秀思政课程,打造“纪念馆大思政课”;自主创作特色党课、文艺党课、职工思政课等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课程,不断推陈出新,用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红色文化魅力。二是文化育人,铸造立德树人讲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目标,大力推进“修养大讲堂”品牌建设,精选主题,开展文化活动,将党史知识、传统文化、刘少奇同志思想生平融入其中,让每一场文化活动内涵丰富、影响深远。三是特色研学,寓教于乐春风化雨。完善研学项目的分类和设计,推出12堂不同主题的研学精品课程。创新研学形式,举办“小小讲解员”夏令营、冬令营培训班。自主创编和排演双时空情境研学剧《走出炭子冲》,红色剧目的全新演绎形式让青少年观众耳目一新,分层次、分梯度、多维度,在玩中学,在游中学,让参与者零距离感受红色文化,感悟革命精神。
科技拓界,积极探索革命文物数字化方向
2023年,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开展“智慧景区+智慧博物馆”五年规划(2023-2028)征集活动,以文物数字化为基础进一步加强景区+馆区智慧化建设,不断探索无边界博物馆发展。一是建立数字化藏品综合管理系统。系统以藏品信息为主,涉及藏品征集、入藏、登记、记录、管理、检索和定制输出等一体化信息管理,实现文物的信息记录、快速分类、动态管理等业务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有效提高藏品管理效率。二是推动文物数字化项目。针对革命文物的特点与保护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字信息采集加工,通过实施红色基因库工程、馆藏文物数字化项目进行数据采集,以知识链融汇为目标加强知识图谱建设,提升文物数字化资源的联动性。积极谋划刘少奇故居数字化项目,通过全景采集制作形成“刘少奇故居”线上虚拟展馆、“刘少奇故居”数字化体验式互动导览系统等,逐步打造不可移动文物数据资源综合体。三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打造数字展厅。展厅内部设置触摸屏、数字投影、体感交互、智能音箱等互动技术,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展示内容和参观体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展厅的艺术感和科技感,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参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