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博物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文化创新发展的号召,开始探索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之路,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多元化产品的开发和特色文创IP形象打造,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为迎接“五一”假期,甘博提前一个月就把镇馆之宝“铜奔马”请出来“上岗”,很多人为一睹铜奔马真容,不远千里来相见。据统计,今年“五一”假期甘博累计接待观众6.4万,平均日接待观众量过万,游客的热情,充分彰显了甘博的吸引力。
早在2022年冬天,甘博就推出了“绒化博物馆”计划,用毛绒玩具撬动年轻人受众群体,让可爱的毛绒文创走进他们的生活,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并愿意深入了解文物,从而走进博物馆。在“绒化博物馆”计划推动下,甘博还根据馆内不同的文物做了毛绒玩具的延伸开发,如以馆藏文物“天祝青铜牦牛”为原型打造的IP形象“牛哞王”,被设计成黑白一对两只,丑萌的外观、经典的配色、柔软的手感,令人爱不释手。“牛哞王”系列文创还配套推出了毛绒帽子、毛绒包包、毛绒手套等,让观众“全副武装”度过寒冬。
铜奔马不仅是甘博的镇馆之宝,也是中国旅游的标志。在拥有如此之高知名度的情况下,甘博选择它作为文创产品“代言人”。文创“绿马”形象一经发布,就凭借自己独特的丑萌外表立刻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年轻一代文创追捧的焦点。“绿马”的走红,新媒体平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的短视频账号通过打造以绿马为首的甘博“F5”文物IP,推出搞怪Vlog,许多“Z世代”年轻人看过短视频后,纷纷赞叹“精神状态越来越超前”。这些短视频内容不仅展示了文物,售卖了文创,还向观众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故事,以此让更多人了解到甘肃的历史文化。这种传播方式,展现了网络时代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来自广东的张女士买了好几个“绿马”毛绒挂件准备带回去当作伴手礼送朋友。她表示,与传统的文创产品相比,毛绒玩具更具有趣味性,更加“接地气”,捏在手里、挂在包上,怎么用都适合。此外,甘肃省博物馆还通过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推广文创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即便消费者无法到场也能在线上购买到心仪的商品。
甘博文创负责人认为,线上文创销售是一个新的挑战,与线下场景式购买不同,大家对于网店的感知程度很低,人们很难将文物具体的东西和产品联系到一起。“电商平台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我们要用短视频把内容进行填充,高频次的发布让大家的记忆具有连续性,激发文创产品与文物的链接,加强观众对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通过甘博‘F5’的直播,搞怪娱乐的同时,还不忘向大家介绍文创设计理念、设计背后的故事等,千方百计让文物活起来。”
“绿马”产品的火爆销售实现了博物馆镇馆之宝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不仅为甘博带来了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通过这些具有创意和实用性的产品,甘博的文化底蕴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播。甘博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年轻人了解博物馆文化、喜欢博物馆文物,走进博物馆展厅。
截至目前,甘博推出的文创产品已近600件,除了毛绒类文创产品,还相继推出了陶器系列、书签系列、冰箱贴等,“未来希望能够做出更多丰富的品类,给文创产品更新换血,增加博物馆的动能与活力。”甘博文创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