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近年来,文物系统在落实“让文物活起来”,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取得了丰硕成果。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是其中之一。去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印发后,各地依托各类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开展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积极推动文物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根据《通知》,文物主题游径分为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区域性文物主题游径和县域文物主题游径。相关省级文物部门建立协商机制,加强资源联动,确立游径路线,共同推进游径建设。《通知》的发出,为各地已经和将要开展的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3月23日至25日,“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贯通活动在北京、河北开展。以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随后进驻北平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整合京冀两地沿线革命旧址、纪念场馆等历史文化资源,系统打造文物主题游径,首次实现京冀两地“进京赶考之路”革命文物主题游径贯通,沿线多家革命旧址管理使用单位联合发布“进京赶考之路”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倡议书,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和海淀区文物保护中心举行了“进京赶考之路”思政课进大学签约仪式,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展示京冀两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生动讲好“进京赶考”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充分展示京冀两地协同发展建设成果。
据了解,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已经建立起有效的协同机制,将共同打造连通京津冀的文物主题游径,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用好现有工作平台,结合现有工作机制,加大各部门协同力度,系统开展文物资源的挖掘阐释、保护利用,打造品牌标志、导览标识,久久为功,以项目形式持续推进,搭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发挥集体智慧,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实现新发展。
近年来,江西省旅游新业态、新地标、新热点不断涌现,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标识更加鲜明。其中,以革命文物资源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以乡村文化、山水田园为元素的绿色旅游如火如荼,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为依托的古色旅游方兴未艾。“考古热”“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墩苑—海昏藏宝”海昏侯刘贺主墓全面建成开放。“赣地宝藏”“釉见敦煌”“御瓷归来”等多个大展引发观展热潮,江西省博物馆、井冈山市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等11个博物馆年参观人次超过100万,赣鄱文化持续出新出圈出彩。
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丁新权介绍,下一步,江西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进文物和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突出抓好稻作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汉代文化以及革命文物等赣鄱文化IP的发掘、研究、阐释和传承;推出名人故居探访游、陶瓷文化溯源游、书院文化研学游等文物主题游径;以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中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等平台为依托,加强红色旅游交流合作,推动省际间革命文物保护运用协同发展;聚焦文脉传承,推进“史说江西”“镇馆之宝”文物纪录片拍摄,进一步讲好江西文物故事,在文旅融合发展上不断实现新作为。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