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饱含着意蕴隽永的中国理念和美轮美奂的视觉场景的开闭幕式,不仅为海内外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科技价值,成为宝贵的奥运遗产。在冬奥组委的倡导推动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23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大屏幕及影视技术系统落户中国电影博物馆。一年多来,中国电影博物馆以此为抓手,着力打造高品质的硬件设施、突出高水平的内容设计,努力探索冬奥遗产利用效益最大化的新路径。
巨幅大屏落户圆厅,再现冬奥精彩瞬间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电影博物馆致力于收藏展示国内前沿自主创新影视科技。经过前期酝酿、深入沟通,中国电影博物馆与利亚德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传播电影文化、冬奥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承、最新影像技术落地及新视听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作为战略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利亚德将其研发生产、曾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鸟巢现场投入使用的LED屏幕,作为冬奥遗产捐赠给中国电影博物馆。
中国电影博物馆会同利亚德、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反复踏勘论证,最终选址在馆内中央圆厅呈现,并锚定“北京冬奥会开幕一周年”倒排工期,在77天的时间里完成原装饰构建拆除、悬挂加固、设备安装和调试等工作。大屏幕分为两部分,立面显示屏高25米、宽10米、内倾角8度,地面显示屏为700平方米,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此外,与之配套的长约40米、采用8K画质和裸眼3D技术的曲面卷轴屏也同步竣工。冬奥大屏一经亮相就备受关注,观众扶老携幼在圆厅中感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少年儿童“逐浪”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在沉浸式互动体验中回味冬奥美好记忆、重温冬奥精彩瞬间、感悟北京冬奥精神。
“四屏联动”原创视频,创新“五史”教育形式
围绕观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创新视频展示内容,让观众“常看常新”。大屏投入使用初期,先后播放北京中轴线“申遗”宣传片,营造全社会品味京味文化、关注参与“申遗”的浓郁氛围;挖掘馆藏影片资源,展现《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等民族电影的经典唱段,铸牢“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冬奥大屏、卷轴屏和环形LED挂屏的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屏幕集中呈现的技术优势,中国电影博物馆整合三套大屏的播放系统,开通“一键播放”功能,统筹画面播放内容。结合建党、国庆等党和国家重要纪念日,二十四节气和春节、端午、七夕、重阳等传统节日,打造出9个主题、35组画面、140个“四屏联动”原创视频,让观众在绚丽的发展图景中为国家发展成就骄傲、为中华民族自豪、为生逢伟大时代而庆幸。不仅如此,中国电影博物馆还在这里推介《穿越烽火》《申纪兰》《三大队》等多部主旋律影片、举办“国家安全日”“民族电影展”启动仪式等主题活动、邀请高校教师现场讲授“大思政课”,持续打造沉浸式数字艺术文化体验中心。
内部挖潜外部联合,提升观众幸福“质感”
主动发挥国家级博物馆的平台作用,吸引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发挥铸魂育人功能。2024年开年伊始,引进由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为中国电影博物馆量身定制的“四屏联动”高清影片《追梦中国》(影博特别版),全景式展现高铁复兴号、港珠澳大桥等15项新时代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影片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很多家长俯身为孩子讲解影片内容,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生动教材。在之后的新春佳节,中国电影博物馆与PNSO啄木鸟科学艺术小组合作,共同举办“中国想象力——中国恐龙”科学艺术视觉展,以诸城暴龙的动态海报、翼龙飞翔的光影变化和我国各省区市发现的代表性恐龙,“复原”中生代的自然环境,吸引观众扶老携幼“龙年赏龙”,成为吸引观众的新亮点。
2023年,中国电影博物馆在落成十余年来首次创造了年入馆观众突破百万人次的新纪录;进入2024年,持续创造着月均入馆10.4万人次、单日最高9026人次等观众接待服务新纪录。冬奥大屏的落户和“四屏联动”原创视频的持续更新,在推动博物馆由“爆红”走向“常红”中发挥了重要的牵引带动作用。下一步,中国电影博物馆锚定“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发展目标,结合“新质生产力”的理念,探索将更多的现代科技应用到博物馆的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展示等工作当中,让“有意思”的互动体验变得更加“有意义”“有特色”的硬件资源变得更加“有优势”,让观众在体验光影魅力中凝聚奋进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多新贡献。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