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北京时间5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相关论文,发布上山文化遗址最新成果,揭示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
水稻对于研究农业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一直以来,“水稻何时开始被人类采集利用”“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等问题长期受到学术界关注。
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吕厚远科研团队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沂大学、金华市上山文化遗址管理中心等全国13家单位的专家紧密合作,在上山文化的多个遗址联合开展水稻起源研究。近日,研究团队在对现代野生稻—驯化稻的植株、土壤中水稻植硅体的系统研究基础上,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是世界上目前关于农作物从野生到驯化过程的最完整连续记录。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运用多学科攻关手段,结合田野考古,获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约2.4万年前,人类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水稻;约1.3万年前,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对野生水稻进行驯化前的栽培;约1.1万年前,东亚稻作农业起源。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农业文明的起源提供了新的证据,也进一步确认了我国是世界水稻的起源地,以及上山文化在世界农业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上山遗址发现于2000年11月。上山文化于2006年11月命名。目前,已发现了24处上山文化遗址,均位于浙江省。它们组成了中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规模巨大、分布极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