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中国看山西。宋金墓葬壁画是山西博物院的特色馆藏,5月1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的“壁上万千——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首次集中展示了89件(15组)珍贵的山西宋金壁画及砖雕文物,让观众尽情窥探当时社会的人生百态。展览通过“家园”“家庆”“家风”“家愿”四个主题,生动呈现了宋金时期的社会风貌、生活意趣、家风传承和美好愿景,让观众穿越时空置身于宋金时期的生活场景之中,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第一部分“家园” 山西宋金墓葬中营建的地下家园,多以仿木砖雕构件呈现木构建筑的视觉效果,营造出一座座富丽堂皇的地下宅邸;多以砖雕或彩绘表现建筑环境和家居生活,既是地上家宅的模仿,也是未来世界的再造。仿木构件砖砌墓室,充分运用檐柱、斗拱、门窗等建筑元素,构筑家园的内外空间。半启的门扉延伸了建筑视野,不同视角,目光所及,或是家园的外部形象,或是庭院的内部景象。墓门与主壁连接起家园的中轴,以墓主夫妇为中心布局的壁画版块,让家的世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和希望。
第二部分“家庆” 宋金时期,理学兴起,突出家的伦理,盛行夫妻合葬、家族成员合葬。宋金墓葬壁画内容以表现田园生产和家居生活为主,是当时以家族为血缘纽带、以家庭为生活单元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反映。墓葬壁画呈现“家”的生活氛围,强调家庭关系,重视家族昌盛,希冀血脉延续、子孙兴旺,期盼家祚永续、国泰民安。“开芳宴”为常见主题,以墓主夫妇为中心表现家庭欢庆场景。宴饮、备馔、备饮、伎乐、杂剧等,一堂家庆,喧闹热烈,和睦、富足、美满。
第三部分“家风” 源远流长的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孝节义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二十四孝”是千百年孝行典故的集锦,是宋金时期墓葬壁画的重要题材。传承孝道以教化子孙,赓续血脉以昌盛家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孝的内涵也在转变。忠义为国、孝悌传家的传统美德,在塑造良好家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安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家愿” 中国古人把“事死如事生”“灵魂不灭”作为营造未来世界的理想与信念。在民间多元信仰下,墓主人的终极去处已不再单一,或是佛家的极乐世界,或是道教的天宫仙境。地下家园从一个物质充盈、仆从环绕的居所到神灵守护、飞仙护佑的天境,是身后幸福家园的多重选择,寄托了平安吉祥、富贵兴旺的美好愿景。
部分重点展品
妇人启门(图1) 山西博物院藏。启门图像是古代墓葬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题材,因启门之人多为女子形象,故名为“妇人启门”。其最早可追溯至汉,历经唐、五代到宋金时期加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家”文化,其世俗内容在当时非常流行。通过半遮半掩的状态,强烈暗示门后尚有另外世界,给人无限遐想。该壁画位于墓葬的北壁,由16块砖雕组成,上有“玄武神”砖雕一块。“玄武”为古代四神之一,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灵物,常用于表示北方。该砖左右各有砖雕两块,其两侧最外两块为孝子故事砖雕“舜耕历山”和“王祥卧冰求鱼”,下有一微启的房门,周围的门扇、窗棂、门框都雕刻得很逼真,门内一妇人向外张望,颇为生动。
郝匠金墓(图2) 山西博物院的珍贵馆藏,2013年发现于山西晋城市郝匠社区,为砖砌仿木结构双室墓。前、后墓室均采用砖雕加彩绘的装饰手法,砖雕刻画细腻,彩绘疏密有致,显得富丽堂皇。其中,孝子故事、妇人启门等砖雕生动传神,艺术价值颇高。根据墓志,该墓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为研究金代社会生活和宗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信息。硕大的墓葬以裸展的形式在展厅得以呈现,带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该墓葬还曾先后前往吴文化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展出,深受观众喜爱。
夫妻并坐图(图3) 山西博物院藏。西壁壁面绘一男二女共三人面向西南壁并排端坐于木椅上,应为墓主夫妇。中间一人为男性,身后可见豆青色坐垫和白色椅披。脚踩木榻。此人形态端庄,面色红润,颌下留胡须,头包黑色头巾,身着白色圆领袍服,袖手胸前,腰束带,袍下露双脚。两侧为女性,木椅及大榻均稍小,且右侧女性略靠近男性。二人面色红润,神态安详。其中,右侧女性身后可见红色坐垫和豆青色椅披,头梳高髻,扎白巾并插双笄,内着红色抹胸及交领红衫,下着百褶裙,外穿白色黑襟褙子,未露脚。左侧女性身后可见白色坐垫和红色椅披,发式与右侧女性相同,内着红色抹胸及交领黑衫,下着百褶裙,外穿豆青色白襟褙子,未露脚。三人身后左右两侧可见红色柱子。因渗水原因,壁面右侧有一片起甲脱落。
庖厨备宴图(图4) 山西博物院藏。画面下部正中为三级台阶通入厨房,上部横挂一条红色帷幔,左右各绘一红色立柱,右侧立柱与墓室角柱之间还绘有直棂窗。屋内最左侧为一方形灶台,其上放四层大笼屉,一男侍蹲于灶前作添柴烧火状。屋内正中放一黑色木桌,上置案板,一男侍手拿尖刀作切肉状,其身后另有一张红腿豆青面的木桌,上置盆、碗盏瓶等8件器物,除盏托为黑色外均为白色。屋内右侧为一男侍手捧红色瓜棱形食盒面向中部作行走状。三人衣着、发式相同,均头戴黑色头巾,身着圆领窄袖上衣、长裤、平底鞋,腰系白色带褶围裙。衣物除左侧人物上衣涂豆青色外均未上色。
杂剧图(图5) 山西博物院藏。画面共5人,右一人戴介帻,穿圆领窄袖长袍,击大鼓。鼓手前4人围成一圈正在作场:右一人戴展脚幞头,穿圆领宽袖红袍,双手秉笏,为末泥色;中一人抹额,两侧翘脚,上唇饰黑胡两撇,穿白色圆领窄袖衫,右手握棒槌(磕瓜),左手划动,为副末色;左一人诨裹,穿白色交领开衩衫,两眼斜贯一道墨痕,右手握一杆,左手摸右臂;前一人侧身,诨裹,口涂墨圈,眉眼间斜贯墨痕,穿开衩衫,抱拳行礼。此二人为副净色。
金乌图(图6) 山西博物院藏。墓顶正中白灰层上以淡墨勾绘大小不等的小圈代表星辰,星辰较密,为示意性质,圆圈之间没有连线,无明显可识别的星座。顶部东西两侧绘日月。东侧以墨线勾勒三朵卷云,上托太阳。卷云以浓墨、淡墨叠晕。太阳以橙色平涂,当中绘金乌。
山西省繁峙县南关村壁画墓(图7) 山西博物院藏。该壁画位于墓葬东北壁。壁面正中砌筑一四斜纹菱花窗,窗袱上下皆散落杂宝。格窗右侧绘一名文官,阔面重颐,丰神俊朗。其头戴直脚幞头,着圆领长衫,腰扎红带;左手抚膝,右手似提笔置于胸前;脚踏足承,端坐于桌案之后。案上设风字砚一方,后竖屏风以“象尊者位”,旁立两竿修竹。格窗左侧描绘五名侍女一髡发侍童,分别捧持包袱、悦巾、渣斗、珊瑚、铜镜等物,面向文官徐徐而来。众侍女除捧珊瑚者梳双环髻,余者皆裹巾团冠,前簪珠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