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在孔子的时代,春日郊游时的这幅图景就是人们生活志趣的写照。数千年后,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忱丝毫不减。日前,2024“国丝汉服节·古韵今风”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众多游客穿上汉服,呼朋引伴,出游踏青,感受诗画江南。
本届汉服节主题为“古韵今风”,旨在开展汉服文化的“古韵”传承与“今风”创新,引证历史的实例,激活文化自发的力量,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让文物活起来。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汉服,不止于美,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反映着社会习俗、思想、技术及文化特征。如今,饱含着时代记忆、文化基因的汉服,在社交媒体传播、跨界融合等助推下,由“小众”到“顶流”,焕发出璀璨光彩。更多人“寻衣问道”,在汉服中寻找着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时也在探索着现代社会中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在本届“国丝汉服节”上,可以看到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其中“风宪衣冠:桐乡濮院杨家桥明代墓葬出土纺织品修复成果展”展出了12件纺织品文物,均出自桐乡濮院杨家桥明代墓葬;“孔府旧藏礼乐服饰文物特展”上,观众可以看到孔府旧藏的历代祭孔礼乐器、明清民国衍圣公府传世衣冠。在文物鉴赏环节,观众通过镜头近距离欣赏杨家桥明墓出土“四合如意云纹缎直领”的精美工艺,感受古人对美的追求与匠心独运;在专家讲座环节,知名学者、专家结合自身研究领域进行了分享。在“汉服之夜”环节,演员们通过服饰这一表征化符号,勇敢尝试传统汉服时尚化表达,探索了汉服发展的多种可能,向观众展示了在多元生活方式的变革下,新的汉服穿着场景、搭配方式、表现风格、审美趋势。
此外,中国丝绸博物馆也推出手工艺集市、快闪舞蹈《上春山》、新书发布等诸多配套活动,为观众带来一场汉服盛会。
汉服,成为表达文化身份的一种方式,也见证着人们文化认同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日趋深厚。本届“国丝汉服节”也有诸多亮点:
亮点一:与德国马尔堡、杜塞尔多夫的多城联动
自2018年以来,“国丝汉服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2022年“国丝汉服节”首次走出中国,“杭州-巴黎”的双城联动产生了热烈的反响;2023年“杭州-帕拉马里博”汉服节双城记,在苏里南首都帕拉马里博举办“汉服之夜”活动,为当地民众送去文化讲座、戏曲表演、汉服走秀等,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国丝汉服节与德国的马尔堡、杜塞尔多夫进行了多城联动。4月,来自德国不同地区的中外汉服爱好者以研讨会、汉服展示、茶艺和古琴交流会等形式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立体展示。
亮点二:“丝路奇遇记”NPC打卡等一系列新玩法吸引观众
国丝园区内设置了沉浸式“丝路奇遇记”打卡游戏,观众化身为丝绸之路上的探险家,与NPC们展开一场奇幻的冒险之旅,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联动浙江卫视Z视介,邀请观众在云端同游“国丝汉服节”,从国风妆容到汉服穿搭,四位文化达人从不同的视角,向大众展现汉服的独特魅力和“国丝汉服节”现场的热闹氛围;设置了“时尚红毯”环节,观众可以身穿时尚化汉服,在红毯上留下美丽的身影,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分享汉服之美。
亮点三:发出倡议——“穿生活汉服,享古韵今风”
正如每个民族的文字语言一样,只有不断地使用和书写,才不会被遗忘,同样中国传统服饰也需要被一代代中国人穿着和使用才能传承下来。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汉服、认识汉服、爱上汉服,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季晓芬提出倡议——“穿生活汉服,享古韵今风”。
她认为汉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粹,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志趣和民族个性,在多元生活方式的演变和革新的当下,全新的“衣尚革命”为汉服的穿着场景、搭配方式、表现风格、审美趋势等释放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性。并提出“生活汉服”的全新概念,还将在今年10月份开启首届“时尚盛典”,共同倡议让汉服插上时尚的翅膀,积极融入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服饰文化成为当今世界时尚的潮流元素。
亮点四:传播形式多样,多平台多维度破圈宣传
2024“国丝汉服节”以图文、视频、直播等形式,多维度满足受众需求。截至5月14日,#国丝汉服节#小红书话题阅量达2532.7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4亿,讨论达7.6万次,全网累计曝光达近3亿。
小红书作为本次活动线上独家笔记平台,通过邀请国风博主、合作联名文创腰扇,带来了6000万+的线上曝光和传播。打造的专属文创腰扇将中国经典传统纹样与现代应用巧妙融合,在那个有着同袍们明媚笑容的春日周末“扇起了阵阵国风”,受到同袍们的广泛好评,迎来一波打卡热潮。
“国丝汉服节”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品牌社教活动,一方面为广大汉服同袍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也是如何让文物活起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国丝汉服节”通过一场场展览、讲座,一次次互动,带领观众从汉服之中发掘古代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勾勒出中华民族连绵不绝的生活画卷,不仅拉近了大众与学术间的距离,中华传统服饰的美丽也由此直观地印刻在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