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是最早受古人尊崇及信仰的山岳之一,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和“西京王气所在”的赞誉。“自古华山一条路”即华山古道,是2000多年来人们历尽艰辛开凿出的一条险道。这条路涉溪流、穿石峡、越峭壁、悬万仞,蜿蜒曲折、惊险绝伦、雄奇壮美。古人要上、下华山,只能经此往返,别无他途,因此“自古华山一条路”成为西岳华山独特的天下奇观。如今,华山古道仍是多数年轻游客及夜上华山者最钟爱的一条登山路。
华山古道开拓简况
华山位于秦岭和黄河交汇之处,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其形成史可追溯到30亿年前的太古代。《山海经》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远在原始社会和夏商周时期,华山就受到先民的崇拜和探索。迄今所知最早探寻攀登华山道路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工匠。汉代有人在北斗坪望见猿猴上下于岩隙间,“探奇者方循猴径而登”。华山虽在秦汉时已是官方祭祀的名山,但因无上山路,只能在山下“拜祭”。晋代华山古道已有萌芽,但艰险异常。南北朝时期,人们已能沿着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节理缝,攀登上云台峰(即华山北峰),继而扩展到擦耳崖、苍龙岭等天险。唐代因皇家的空前重视,华山道路修建进入官方组织凿石栈木的新阶段。尤其是唐玄宗“以华岳当本命”“封华岳神为金天王”,令御史大夫王鉷负责“开凿险路,以设坛场”。北宋时,宋真宗加封西岳神为“金天顺圣帝”,且要亲至华山祭拜,官府大规模整修登山路。南宋初年,华山唐时古道得以重修。金元时期,华山古道又有大步开拓,石阶增多,铁索普遍架设,最险的长空栈道也已建成。明代时华山古道基本畅通,普通民众已可上到华山主峰区。清代经过几次规模或大或小的整修和扩展,华山古道初具规模。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根本解决人民登山困难和沿途安全问题,多次投资兴建登山道路。进入新世纪,华山两千年古道又得到多次整修和拓宽,臻于完善,造福于民。
华山古道的价值
至今保存较完好的华山古道,始于华山北麓的玉泉院,往南入华山峪,经莎萝坪、青柯坪,攀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到北峰,又经擦耳崖、上天梯,爬苍龙岭,过金锁关,至中峰,再分别到东、南、西三峰。全长约12.5公里,高差约1800米,共9500多级台阶,由沿溪线(峪道线)、侧坡线(山腰线)、山脊线、峰间环线、大上方支线、北斗坪支线共六段组成。两千年华山古道,不同于普通的登山路,它凝聚着历代开拓者的智慧、血汗甚至生命,沿途景观独特怡人,是一条历史悠久、价值丰富的经典“升岳”之路。
交通和游览体验价值
使山上与山下交通畅达方便,无疑是华山古道最基本的功能与价值。但华山古道不只是一条交通道路,还包括其沿途的独特景致、名胜遗迹和生物资源。上华山最大的乐趣和意义就是登山的过程。世人理念中,“自古华山一条路”已成为“前路艰险,且别无选择”的同义语。但凡选择经华山古道向上攀登的人们,一路上一边观赏瞻仰、游览体验、互相鼓劲、护佑扶持,一边还能获得美感享受、精神满足与性情陶冶。人们不仅感受着大自然神奇的威力和登临华岳之巅的成就,还叹服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非凡毅力,又锤炼了知难而上、砥砺奋进、前仆后继、坚持到底的拼搏精神。
技术和开拓创造价值 西岳华山陡峭险峻,主峰区的花岗岩体石质异常坚硬。华山古道最大纵坡达113.4%,坡度大于20%的路段有3500多米,大于50%的有717米。整条古道和沿线众多石洞窟和摩崖题刻,组成了具有独特价值的华山石头工程群,其工程技术难度之大、凿造过程之艰险、开拓历程之长久,为世所罕见。尤其,以千尺幢、苍龙岭、长空栈道等为代表的古道路线,以朝元洞、贺老石洞、三元洞等为代表的悬空洞窟,和以“全真岩”等为代表的摩崖题刻,均凿造于悬崖绝壁之上,它们绝佳的选址(选线)设计、高超的凿造技术实现了自然和人工的完美结合与协调统一,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工程史上的创造性杰作。
历史和精神文化价值 华山在中华文明萌芽期就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崇拜对象,见证了中国持续5000年的山岳崇拜和持续2000年的皇家祭祀文化传统。华山是中国最早的官方祭祀名山之一,且是“望祭”方式的典型代表。同时,华山是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和中华五岳中独尊道教的,见证了中国道教孕育、产生、发展和流变的历史过程,成为研究道教文化尤其是道教“全真派”发展演化的绝佳标本。因此,作为从古到今人们上华山进行各种活动的必然载体,华山古道及沿线古建和遗存,具有丰富而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自古华山一条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坚韧刚毅、昂扬向上等精神品质。
美学和书法艺术价值 华山“一石成一岳”,奇险峻秀,美景天成。华山之美首先体现在其断壁悬崖型高山地貌带给人们的震撼。华山主峰均为孤峰且峰上有峰,是全球罕见的花岗岩峰林地貌。此外,华山的天景、水景和生景也堪称一绝,加上宫观洞路等而形成的景观组合,彰显了华山“天人合一”的传统美学价值。流传至今的千余篇描述华山的文学作品和众多以华山为主题的绘画作品,都是华山美学价值的表现与证明。华山古道沿线的众多摩崖题刻,点缀和升华着华山的自然美景,倾注着人们对华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它们被誉为“镌刻在崖石上的书法博物馆”,楷行草隶篆各种书体琳琅满目,各具艺术特色。
生态和地质科学价值 华山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生物的重要栖息地,是一个独特的“生态屿”和“天然氧吧”。华山地区珍稀动植物有金钱豹、黑鹳、华山虎凤蝶和华山新麦草、华山松、华山参等。这条升岳之路会依次经过山脚垦殖带、山腰针阔叶混交林带和上中山针叶林带。华山古道沿线的古树名木众多,有的树龄已成百上千年,具有重要生态价值。处于秦岭东北缘的华山,发育并保留了典型的山前断裂、古夷平面、节理构造的地层,是代表地球演变史上秦岭地区自太古代到新生代演化过程的典型例证。华山的太古代变质岩及中生代花岗岩,在研究大陆板块内部中小板块的构造运动方面具有世界性价值。
华山古道保护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近年华山登山游客不断攀升,对华山古道及其沿线的景观、古建、历史遗址、地质遗迹和生物资源等,已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笔者就华山古道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科学调研与规划先行,在严格保护管理中开发建设 华山古道及其沿线资源,都是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且大多不可再生,对它们及其周边生态环境,都应倍加珍惜、加强保护。华山古道及其沿线和周边的任何一个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科学调研与规划先行,然后经过专家论证、环评审批后才能开工。同时,应积极推进华山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以申报促进保护管理和发展提升。
统筹兼顾与区别施策,调控游人规模和活动范围 整个华山景区内禁止吸烟和野外用火,禁止一切采石取土、开矿挖沙、开荒采药、狩猎砍伐、填堵水系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华山特有种、珍稀物种栖息地和古树名木及其周边,禁止一切开发。在山上禁止污水直排,建设高标准环保厕所。固体垃圾日产日清,统一运出山外做无害化处理。
华山游客高峰集中在5、7、8和10月。旺季尤其高峰期,局部区域就有可能超出其承载量。因此,在淡季应封闭部分古道路段,引导游人走新开的复道。这样,使华山古道得以“休养生息”,减少对沿线遗产和资源的干扰破坏;还可把古道分段展示利用,提升其游览价值,延长游客观赏时间。在旺季,则可古道复道并用,缓解拥堵,尽量满足游客需求。
华山东峰、中峰、南峰、西峰等可能被游人直接踩踏到摩崖石刻的区域,要专门设置围栏,禁止翻越和踩踏,合理引导游览线路,调控单位时间游客量。
大上方地区应规划为华山隐逸文化和道教修行文化深度体验区,本区域的道观、洞窟应主要供道士清修居住,将游人规模控制在20人/天;北斗坪地区应规划为高级科学研究和传统文化教学基地,禁止普通游客进入。
加大科研与宣教投入,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支撑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设立研究基金激励科研工作者进一步提高对华山各方面的研究水平,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主动与科研单位合作,加强科学调查与研究工作,尽快建立对华山古道及沿线遗产和资源的长效监测机制,为保护管理与发展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华山申报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积累更多科学资料,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华山自然与文化遗产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对文物法规及相关政策加大宣传,创新形式对景区游客及工作人员进行科普教育,提倡绿色出行、文明旅游,不断提升大家的保护意识。
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减缓自然损坏。比如,分布于老君犁沟、长空栈道和大上方支线等处的铁桩、索链,应尽快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进一步锈蚀;古道沿线的石窝、洞窟、摩崖题刻,应加强日常维护等等。
总之,华山古道及其沿线遗产和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今后的保护开发,应该遵循“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始终坚持“协调统一、减少干扰、科研支撑、生态平衡”的原则,使“自古华山一条路”的价值恒久长远,造福世代。
(作者单位:渭南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