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鹅界古村落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统溪河乡穿岩山村。它因以前有大雁在此栖息繁衍的传说而得名。古村落东高西低,东靠九雁山,西临统溪河。民居群呈三角形排列,由大门屋、底下屋、对门屋组成,汉瑶民族杂居,均为贺姓。这里是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雁鹅界古村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其中民居古朴,人文深厚,清代早期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部将牛万才曾率部屯兵驻扎在该地的大门屋。1935年,红二、六军团为了牵制湘军,支援和掩护主力红军长征,曾在此驻扎和宣传北上抗日,并与湘军进行武装斗争。因此,雁鹅界古村又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
民居与贺姓族人的迁徙
雁鹅界古村落遗存下来的民居建筑具有明清至民国时期农村地域民居建筑文化的特征,它的修建始于明代末年,发展在清代至民国。大门屋是雁鹅界贺氏先贤最早栖息落脚并繁衍的地方。
清代中晚期,雁鹅界民居因人口增多面临再次选址营造发展,形成了底下屋团寨,即贺家大院区域,现保留传统民居建筑8栋。
对门屋的民居建筑的时间相对较晚,均经过多次修缮,特别是近三十年的多次维修与重建,其房屋的框架比原民居高大了许多,两层木楼高达8米以上,建筑形式也有所改变,增加了挑檐楼廊,瓦面增加了翘脚,木窗增加了玻璃。现有普通民居建筑20多栋,其中有少量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的民居。
雁鹅界民居发展的历史与贺姓人的迁徙和繁衍密切相关。据2021年版的《贺氏家谱》,雁鹅界的贺氏族人应该是在元朝晚期先从江西安福县迁徙至辰溪白竹坪,始祖叫贺仁甫。贺姓先人至此发展繁衍生息有百人,到元末三房贵箴公后裔一支从辰溪白竹坪迁至沅陵的麻溪铺,这支贺姓人又在明代中叶迁到溆浦县的水东,其中兴吉公两兄弟在明末清初迁移至溆浦县统溪河大河村,即现在的穿岩山雁鹅界。
民居建筑群的特征
雁鹅界民居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大门屋、底下屋和对门屋三地,构成了一个三角形地带,相互呼应。据村民贺方春介绍,底下屋团寨是从大门屋发展起来的,然后再发展至对门屋,应该是兄弟的分支所形成的。
大门屋与底下屋的民居建筑多为坐东朝西,对门屋的民居建筑多为坐北朝南。年代最早的民居建筑多在大门屋,民居有连排式六开间至三开间两进深的两层木楼,系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结构。房屋有三合院、两合院布局。院门为木构架,有少量石块垒砌的围墙,也有少量用土夯筑的围墙,大部分院子没有围墙和院门,为敞开式。天井较大,地面土质。正屋里的堂屋宽大一些,设先祖灵位,地面土质。两进深的前屋与后屋各约12平方米,都铺了木楼板,一般在前屋设一个火塘,后屋住人。楼上空间较小,为杂物和谷物间,偶尔也住客人。一般在住房的右侧配一偏屋作厨房。正屋的木窗有素格条状的,也有在窗条之间连接各种花草虫鸟等图案。有的民居紧挨正屋再立一栋同类型同方向的木屋作为兄弟分家居住,本文仅选几处大门屋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分述如下:
大门屋,贺龙印祖居之一,清嘉庆时期建筑。坐东朝西,系三合院民居建筑布局。由院门、天井、左右厢房、正屋组成,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整个建筑基础高出地面约1.2米,由八级石坎而上,木大门已毁掉。大门两侧由石块垒墙。天井为土质地面,天井两侧对应厢房的木屋为四开间小青瓦屋面,住间铺有楼板。正屋为两层木楼,小青瓦屋面,系三开间一进深,中间为堂屋,地面土质。其中正屋内设有火塘。木构架为穿斗式结构,木柱直径约26厘米,下垫有约18厘米高的不规整石块作为石础。窗花精美,有素面窗格,有的木窗配钱形,花鸟及蝙蝠等图案。
雁西山庄,贺龙印祖居之二,坐东朝西,正屋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为四开间两进深两层木楼,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结构。一层面积约120平方米。正屋木柱直径约28厘米,下垫有约12厘米高的不规整的石块作为石础。堂屋居中,地面为土质,堂屋两侧的两进住屋和火塘均安木楼板。正屋的右侧配偏屋。正屋木窗配有窗花,图案有梅花、蝴蝶、蝙蝠等。楼上为杂物间和谷物仓。院坪较大,地面土质,木院门开在右侧。
贺方明大屋,始建于清晚期,位于大门屋贺龙印祖屋的右侧。三合院形式,由院门、天井、偏房、正屋组成。木院门已毁。正屋在右侧,北西面各一栋厢房。正屋坐东朝西,两层,五开间二进深,小青瓦屋面,穿斗式木结构。木柱直径约25厘米,石础为不规整的石块,高约19厘米。堂屋开在左侧第三间,土质地面,住屋垫楼板,柱础为约10厘米厚的石块。总面积约400平方米。
贺显寒祖屋,清早期民居,坐东朝西,位于大门屋贺龙印祖屋下,它由天井、主屋、偏屋组成,大门开在南面。主屋系四开间两进深小青瓦屋面穿斗式结构的两层木屋,木柱直径约25厘米,柱础为约15厘米高的石块。其堂屋开在左侧第二开间,地面土质。前屋开有火塘,后屋均为住房,整个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贺才铁祖屋,系清早期建筑,位于贺显寒祖屋后,坐东朝西,为六开间两进深两层小青瓦屋面穿斗式结构的木屋,木柱直径约20厘米,柱础约为10厘米高的石块。堂屋开在左侧第三排间,土质地面,窗花有条格状,配花草鸟虫等吉祥图案。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
保护发展建议
雁鹅界传统民居的建筑年代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早期民居建筑,距今约100至400年间;二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年代为1911年至1949年;三是1949年后的民居建筑。
大门屋、底下屋、对门屋历史环境基本保留完整,民居建筑也留下了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印记,尤其大门屋、底下屋建筑基本保存了原貌。这些老民居建筑风格拙朴大方,做工简单,显示了明末清初民间民居建筑的原始性与实用性。建筑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形式与风格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鉴于目前雁鹅界古村落民居建筑群不属于历史文化名村,也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建议在保护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进一步提高村民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意识,依法加强传统民居建筑和它赖以生存的历史环境的保护。加强村民的防火、防盗意识与能力,成立以乡村组为单位成员的保护组织和相应的保护机制,配备相应的防火防盗设备。划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制订保护民居建筑的乡规民约,对于需要新建砖木水泥建筑民居和其他建筑设施的要统一规划地方,统一建设,集中管理,严禁在现有的传统民居群建筑中混杂修建现代建筑。对于重点传统民居建筑与一般传统民居建筑分别挂牌公示。对重点民居的修缮做到不改变民居与历史环境的原貌;对一般传统民居建筑的修缮要对标历史文化名村,其外观与原民居保持一致,可以对室内适当进行改造,使居住者感到舒适。 民居区域需要修建的路和坎最好用石板,因需要而修建的水泥路面要尽量避开传统民居建筑群的建设控制地带。对现有雁鹅界古村落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村,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划与保护措施。同时依法申报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