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融入城市更新,加强了革命文物保护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赋能。近年王若飞纪念馆积极落实党中央相关文物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包头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旨,积极开展保护利用工作,同时借力进行周边红色街区打造,将红色文化与市民生活相结合,将红色精神融入公共服务设施,传承红色基因,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是一处近现代史革命史迹,体现了党对民族地区革命工作的关心帮助与指导,在中国共产党和内蒙古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纪念王若飞同志1931年在内蒙古地区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辉业绩,1962年在泰安客栈旧址成立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展览展示管理机构,即王若飞纪念馆。1964年该纪念馆被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保护利用及红色历史街区打造实现了文物保护区与历史街区嵌入互生,实现了革命文物与红色旅游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城市升级和老城保护的协同发展。
统筹规划,本体保护与风貌保护并重。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2022年至2023年对旧址文物建筑本体进行保护性修缮工程,同时完成旧址消防工程建设和内部配套设施的整改工程,有效保护了旧址文物建筑本体,并为充分发挥王若飞纪念馆红色教育职能夯实基础,提升完善纪念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23年8月,全面盘活利用王若飞纪念馆及周边资源,用“微更新”代替大拆大建,将民国建筑风格和党建“中国红”建筑内核进行有机融合,对街区立面进行整体整治,对街区店铺进行特色化处理,形成历史风貌鲜明和独具特色的红色街区,焕新亮相的包头红街带来的华丽蝶变,实现了真正的城市有机更新和城市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提档升级,丰富展览展示利用。为进一步丰富展陈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包头市政府投入100万元经费用于旧址内部展陈提升,实施泰安客栈旧貌复原项目,推出“红色历程——包头泰安客栈革命历史陈列”。同时组织策划实施完成2023年中国文化馆年会中分会场红色文化展示活动。另外对接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引进中共七大专题展,以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
目前王若飞纪念馆展陈共四项,充分尊重历史、保护文物,最大限度地利用展陈空间,在深入研究和整理挖掘革命史料、征集革命文物上下功夫,在展陈内容和陈列方式上努力实现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协调配合,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充分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化场馆周边的街区环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以更好地满足市民游客日益增长的文旅消费需求,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包头市、东河区两级多部门统筹协调,全力对王若飞纪念馆及周边进行环境治理,积极配合属地政府,重磅推出极具老包头特色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包头红街。在保存好核心区域历史风貌的基础上,使单体建筑特点、文物整体风貌与周边经济业态有机融合、协调发展,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把人气“聚起来”,再现老包头的往日繁华。
按照“文物保护是核心,环境整治是前提,有机更新是遵循,民生改善是重点,生态提升是关键”的工作理念,具体治理改造场馆周边地下管线铺设整改,实施建筑、巷道、底店门脸的统一,重点打造文创集市亲子区、智慧街区全息宇宙主题区、王若飞情景剧体验区、影视直播打卡基地等几大街区主题核心元素,形成以“老包头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文旅故事线,将红色文化与市民生活相结合,将红色精神融入公共服务设施。
打破时限,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改造后的街区实行开放式管理,游览线路顺畅,符合群众需求。场馆推出调整闭馆日、延时闭馆等服务措施。2023年8月打破“周一闭馆”惯例,游客每天可进馆参观,并且延时闭馆,丰富了群众消夏文化夜生活。2023年9月起推出错峰闭馆模式,让游客周一有纪念馆可游。中秋、国庆期间推出夜游红街,文艺演出润民心,拉近了老百姓与文物的距离,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强化宣传,发挥文物教育功能。王若飞纪念馆作为包头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线上线下红色文化宣传,为广大群众推送精彩丰富的音频、视频、展陈,充分发挥教育基地功能。一是策划录制广播剧“永远的忠诚——王若飞革命事迹联播”和专题片“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王若飞”,通过各媒体大力宣传革命先烈的崇高品格。二是开展传统革命文化线上宣讲,先后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出数期革命先烈光辉事迹宣讲,宣讲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结合历史照片、文献史料,带领观众朋友回顾革命先烈的光辉革命历程。三是深度挖掘革命文物的历史底蕴,结合地域特色、纪念活动、展览主题等方式,打造开发30多款展现红色文化与老包头文化相结合的创意产品,让游客把革命精神和景区记忆带回家。
王若飞纪念馆旧址保护利用及红街打造工程不仅解决了文物本体雨水渗漏、墙体酥碱、立柱糟朽等问题,也很好保护了街区历史风貌;对旧址进行旧貌复原陈列,解决了文物有效利用的问题,丰富了展陈;旧址北侧实行开放管理,将文物古建与历史街区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方便居民游客;打造红色文化街区带动了红色旅游,盘活了周边经济业态。2023年8月历史街区改造以来,累计接待客流60万人次,高标准完成了既定任务,向游客及观众交出满意答卷。
文物保护利用活化是一个大工程,单靠文物部门一家还不够,要借助城市更新、生态保护等资金,开展活化利用工作。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地方各级政府、行业部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文物事业发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利用现有文物古建筑和老旧建筑,利用现有格局,做到保护与利用协调一致,相辅相成。
以王若飞革命活动旧址为核心的红色历史街区的打造探索出了一条为人民留住乡愁、守住情怀的文化街区和教育实践重要阵地的有效路径,让革命精神得传承,历史文物得保护,当地经济得发展,人民群众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