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本”贯通视角下的山西文物修复师培养机制思考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祁朝丽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对文物和职业教育的重视,文博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期。如何抓住时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破解大量文物遭受腐蚀损害及修复人才短缺的矛盾,成为文物职教人思考的课题。

研究背景

山西文物修复任务繁重与修复人才短缺的矛盾突出  

山西是全国文物资源大省。历史传承悠久,文物遗存丰厚而多元。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国内50%以上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山西省的形势甚至更为严重。但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山西省具有可转为修复师的文物保护人员却很少,民间有文物修复能力、经培训可转为文物修复师人员的为数也十分有限,目前仅有300余人,与繁重的保护修复任务形成突出矛盾。

国家政策为其提出鲜明指引

从2021年至2023年,我国相继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实现“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是“十四五”乃至今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抓手。

中高职办学出现以升学为主的导向

从中职学校学生的毕业去向看,出现了以升学为主流的趋势和导向。据教育部统计的调研显示,从2019年起全国仅35%的中职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65%的中职生选择升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业,其中有10%升入本科院校。高职毕业生目前也出现了类似趋势,这种趋势对高层次技能人才培养尤其不利。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探索“中高本”贯通培养机制,提升中高职学校吸引力。

文物修复师培养的特点  

文物修复师在行业标准语境下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非常强的职业,需要掌握历史学、美术学、艺术学、材料学、化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检测分析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综合知识,是难度较高的职业,需要接受系统的训练,而且培养工作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探索“中高本”贯通文物修复师培养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山西文物修复师“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的现实困境

专业设置缺乏贯通性

首先,从专业布局来看,山西省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并未设置相关专业,形成中高职衔接的“匝道”,无法实现课程的连续性、循序渐进性和整合性,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中高职学校之间很难形成对接,严重影响“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阶段和类型贯通不畅  

具体来说是缺乏两个阶段的贯通培育,第一个阶段是中高职的衔接发展。从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中高职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阶梯式人才培养设计。第二个阶段是高本之间类型衔接不畅。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本科学习最主要的通道是通过专升本考核选拔,而不是通过“文化素质+技能考核”的方式进入职业本科进行学习,“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出现专业衔接不畅和类型衔接不畅的尴尬局面,未能形成人才培养体系的阶段贯通和类型贯通,无法实现贯通培养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构建。

评价体系缺乏系统性

一方面,从评价标准来看,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评价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鲜少对综合能力及职业能力发展进行评价,而高等职业教育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重在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评价的重点多集中在学生所具备的较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上。另一方面,从评价主体和手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多由教师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手段多限于纸质试卷的书面考试加现场技能实操。而高等职业教育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已经逐渐引入多元评价主体,形成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评价手段。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后,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之间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脱节。

文物修复师“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的对策分析

优化中职专业布局,与优质中职学校合作定点开设文物修复师培养中职基地,强化“中高本”专业体系建设的系统化机制。

针对山西文物大省的资源特色,与行业主管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沟通,优化中职专业布局,与优质中职学校合作定点开设文物修复师培养中职基地,强化高职质量培养,申请职业本科职业教育,打通中高本培养的系统化机制。

按照“分层分类、梯级发展”的思路,结合山西文物资源特色和相关专业原有优势,培育地方特色专业群,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在中职设置文保相关专业,高职积极申报职业本科,打通“中高本”学段衔接和类型衔接通道,使文物修复师“中高本”衔接通畅,并动态调整专业材质方向,体现专业、行业与职业的关联。

文物修复师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长学制阶梯式的培养,从中职阶段培养五级初级文物修复师,高职阶段培养四级文物修复师,本科阶段培养三级文物修复师,探索实践7年贯通进阶式精耕细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选择优质中职学校,对标文物修复师国家职业标准领衔设计一体化培养计划,一体化培养方案,讨论贯通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分散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好“中高本”贯通文物修复师培养系统工程建设,既要实现文物修复师职业教育培养的纵向贯通,畅通学生升学通道,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人才培养需求来贯通设计课程,校行企内外融通,并由此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增势赋能,构建多元融合的“中高本”贯通一体化多元主体评价体系。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同年12月,山西省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用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资源为“中高本”贯通文物修复师培养机制增势赋能,共同吸纳行业的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以此为导向进行标准的阶梯化设计,实现不同阶段的递进及顺延式发展,构建多元主体评价体系,并邀请文博专家、行业技能大师、非遗大师、修复专家进课堂,借助校内产教研用创多功能实训基地和校外各文博行业企业单位的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构建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政校行企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未来要亟待实施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多元一体化评价指挥棒的统合,实现“中高本”一体化贯通培养“1+1+1>3”的效果。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61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