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研水墨丹青 赓续中华文脉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国际学术研讨活动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焦鹏航

4月12日,由河北博物院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支持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在河北博物院举行。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河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15家单位的24位专家学者,围绕宋元明清时期的绘画与鉴藏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不仅为研究梁清标的书画递藏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南北方鉴藏谱系奠定了基础。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开幕致辞中,河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熊慧彪介绍了近年来博物院在收藏、保管和展示人类文明及地域文化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开展以来的盛况,并希望以此次展览和研讨活动为契机,在推动中国古代绘画鉴藏研究基础上,深入挖掘与阐释河北文化特色。

本次学术研讨活动共分为四场,与会专家就各自研究领域作出精彩发言。

第一场研讨活动由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书画部副主任汪亓主持。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高级研究员,荷兰籍中国艺术史学者、汉学家葛思康作了题为《缺失画意:两幅画以及如何区分其原作和仿制品》的发言,通过分析马远《华灯侍宴图》、黄公望《天池石壁图》阐释如何区分原作和仿品,运用图像学分析法发现了原作和仿作的明显区别。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孔令伟在《读文徵明的〈真赏斋图〉》中指出,古法书、图画是古人之“须眉面目”,可以直接感通历史,他认为卷轴书画、三代鼎彝古物至少于宋代脱离文献、祥瑞的内涵成为祖先、家国荣耀的重要象征,北宋覆亡加重了这层含义。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朱万章在《形象变换与身份异同:高士奇肖像的塑造》中谈到,在清代学术和鉴藏史上较有影响力的高士奇,刻意塑造了如隐士、扈从、学者等不同形象,延伸探讨了清代早期书画鉴藏家的形象变换与心路历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人文学院院长黄小峰以《在名画光晕之中:美术史中的〈捣练图〉》为题,纠正了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完颜景贤出售给冈仓天心”等递藏记述错误,指出《捣练图》于1912年左右在琉璃厂尊古斋售于外国藏家,当年入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余辉担任本场研讨活动的评议人,对四位专家的发言作出点评,孔令伟、朱万章长于宏观叙事,葛思康、黄小峰的细节考证十分精彩,四位专家聚焦学术前沿,涉及绘画史、收藏史、图像解读甚至史学史等多重领域,以新维度、新视角、新材料深化拓展了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局面。

第二场研讨活动由黄小峰主持。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颜晓军以《元人合笔陶九成竹居诗画卷探考》为题,全面考察了时人与陶宗仪的交游,探讨了吴镇与赵氏、陶氏的关系,并对此卷的鉴藏进行了补充考证。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藏品管理部副主任任文岭在《图构名山——中国绘画中罗浮山形象的塑造与构建》中分析了目前流传的三类罗浮山题材绘画,共同塑造了其多维形象,对当下罗浮山文化形象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庆庆通过《笔底明珠寄兴情——从金湜〈葡萄图卷〉谈起》,认为葡萄与梅兰竹菊一样,是文人精神追求和人格规范的艺术象征,反映出中国传统花鸟画高峰时期的发展趋向。故宫出版社编辑关键在《元人陆行直、钱德钧的书画收藏》中详细梳理了二人的生平、交游及藏品情况,对元代书画史、鉴藏史进行了补充考证。

孔令伟为本场研讨活动作了精彩点评:四位嘉宾或从画家与收藏家的交游、生平入手,或从绘画的题材切入,提供了多元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颜晓军、陈庆庆注重绘画作品个案研究,为考察与理解绘画的时代风貌提供了重要线索,任文岭以罗浮山为对象,从文化视角解读中国山水画,关键的发言对元代鉴藏史研究作了补充。

第三场研讨活动由任文岭主持。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陆蓓容在《重读〈授砚斋鉴藏录〉——书画目录再审视》中围绕康熙年间书画鉴藏家宋荦展开,梳理了宋氏藏品的流散过程,分析了清代鉴藏史走向。天津美术馆展览部馆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张伟在《晚明书画对古代工艺美术鉴藏的影响》中指出,书画较早进入鉴藏领域,在收藏门类中体系完整,地位较高、较影响大,古籍鉴藏的钤印、审美及古物鉴藏观念等,受书画鉴藏影响明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助理策展主任龙德俊在《画家生卒年研究札记两则——以黄氏家族捐赠文物馆的萧晨、毕涵二作浅析》中指出,萧晨曾为梁清标绘《蕉林书屋图》,为梁清标侄子梁天植绘《揖石斋图》,与梁氏家族交游颇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车旭东在《京口张觐宸、张孝思祖孙的书画鉴藏活动》中指出,镇江张氏家族的收藏与交游是明末清初江南书画鉴藏活动中的代表,启发并促进了当时书画创作。

朱万章对嘉宾的发言进行了评议:陆蓓容提供了一些新资料、新理念,如对目录文献的解读、美术史观念变化的分析;龙德俊公布的画作为《清稗类钞》中提及恽寿平对毕涵及对清代画坛的影响,提供了新的支撑材料;张伟谈及的话题很有创意,大家之前较少关注,提供了新的视角;车旭东以抽丝剥茧的形式梳理了张氏家族的书画传承,从继承到流传到最后去向的完整脉络。四位专家于书画鉴藏领域在研究方法、新材料发掘,包括图像与文献互证等方面都给我们以新的启发。

第四场研讨活动由葛思康主持。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樊祎雯以《梁清标藏〈豳风图〉创作鉴藏考》为题,分析了其创作背景与意图,以及在“毛诗图”系列作品与梁清标收藏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陈波在《〈聚芳亭图〉卷探微——兼及郑禧〈春梦录〉》中认为,此图流传有序,但元人题跋仅有数人可考,作者存疑。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刘轶丹以《励宗万〈秋郊大猎图〉卷研究》题,考证确认了此图作者为励宗万,且目前未见励氏有其他同类题材白描作品。河北博物院陈列展览部负责人、研究馆员王文丽以《正定梁氏与蕉林收藏》题,介绍了明清时期的名门望族正定梁氏家族,认为家族的文化传统塑造了梁清标的鉴藏观念,继承了博览群书、嗜古富藏的家族传统。广州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李子儒在《驱魔与击壤——中外两件浙派风俗题材作品的画史意境》中,论证了弗利尔美术馆藏《傩祓图》、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社戏图》的异同,对其主题、作者等进行考证,分析了明中期与早期浙派画家相异的创作取向。

第四场研讨活动的评议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缪哲指出,樊祎雯在宋代绘画经学化趋向上的探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陈波对《聚芳亭图》题跋分析得很详细,对八思巴文的解读体现了多学科合作的必要性;刘轶丹提供了馆藏画作最基本的研究信息并加以发布,展现了博物馆研究人员的担当与责任;王文丽对梁氏家族的家世与家风的梳理,让我们了解了梁清标鉴藏趣味的养成;李子儒的发言为我们展现了书画鉴定分析的一个详细案例。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4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