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园中体现的丧葬观念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赵艺博

“丧葬”在汉代时期已融入了整个社会,上至王侯下至百姓,其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承继先秦的基础上,受所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与丧葬有关的观念也随之不断丰富,并逐渐形成体系。汉代时期的思想信仰对丧葬影响较为广泛,在此主要论述天人合一的丧葬观念与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二者为汉代时期丧葬观念的主要内容,综合体现出汉代丧葬内容的丰富与丧葬观念的广泛影响。

天人合一

海昏侯墓园的礼制建筑体现出汉代的墓祭活动,“墓祭”是指一种祭祀行为,广义指所有在墓地进行的祭祀活动;狭义是指丧葬结束后,在墓地进行的追加祭祀活动,即安葬之后进行的一系列祭祀行为活动,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阴阳、五行、自然等现象均涵盖在“天”的范畴之内,认为“人”是具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体,是道德和文化的主体。战国至汉代时期,不同思想流派对“天”与“人”关系的研究很深入,不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上升到一种思想境界中,并且反映到政治、文化、生活、墓葬等方方面面的社会活动中。“天人合一”是汉代丧葬观念体系中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阐述了“天”和“人”的关系,“天”指宇宙,包含了“地”的概念,也代表自然规律、万事定律,自然而然、天然的意思。天有自身运行规律,人应该认识天道,顺应自然。汉代时期的“天人合一”体现为天、人的相互感应,也有天、地、人的有序统一,人的行为合乎万事万物自然而然的本性。“天地之精所以生物者,莫贵于人。”“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无一也。”“天之常意,在于利人。”“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海昏侯考古出土资料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较为丰富,海昏侯墓园内的结构布局与礼制建筑具有相关体现(图1)。

image.png

海昏侯墓园整体近似梯形,由9座墓葬、1座车马坑、3座水井及相关礼制建筑组成,垣墙周长868米、宽约2米,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M1(刘贺墓)及M2(夫人墓)位于墓园的核心位置,二主墓北侧有二墓,M5(刘贺长子刘充国墓)居正北,M6在西北;K1位于M1西北侧;M3、M4位于M5东侧,M4、M5、M6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线,M3位置北于这三座墓;M7、M8、M9处于M2东部,M2、M8、M9大体在同一水平线,M7南于这三座墓。墓园内礼制建筑主体为F1、F2、F13及F14组成的礼制建筑群,位于M1及M2南侧,为二主墓所共用。F1位于M1正南,长、宽均约10米,东、南、西、北各有门道,在北、东、西三门附近发现有带有祭祀坑性质灰坑,其中一祭祀坑处于两段北墙基中间。F2处于M1、M2南侧中间位置,平面形制为“凹”字形。回廊形结构,四周分布14个方形夯土基础,为墓园规模最大的礼制建筑。M4、M6正南处均有“凹”字形礼制建筑,M5正南亦存在礼制建筑,且外围均匀分布方形夯土基础。F13坐东朝西,F14坐西朝东,两者形制基本一致,均为三开间长方形的回廊形建筑,每组长约37、宽约10米。F13、F14均面向F1和F2,东西宽度大于M1、M2及K1的宽度,将其包含在内。目前较为主流的观点认为F1为寝殿,F2、F5、F6及M4的礼制建筑为祠堂。“寝”意为祭祀,“祠”乃祭祀之意,“堂”为殿也,正寝也,故寝殿与祠堂大体相同,作用大体一致,均为祭祀礼天;刘贺及其家族成员为“人”,体现出天、人之间的关系,含着天人合一的观念。天人合一的丧葬观念在马蹄金、麟趾金、博山炉等器物上也有体现,马蹄金与麟趾金来源泰山的黄金,形状取自天马蹄,汉武帝认为天马、黄金均为上天所赐,是吉祥的征兆;博山炉象征天界,人的使用可以与天界结合,这些均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事死如生

汉代人认为灵魂不死,事死如生与灵魂不死观念联系紧密,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死者对现实的留恋和对死后世界的幻想,二是生者对死者死后世界的安排,尤其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用以供给死者在死后世界的用度。事死如生观念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左传·哀公十五年》载:“事死如事生,礼也。”《荀子·礼论》亦言:“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大学·中庸》:“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文献资料对汉代时期事死如生丧葬观念的体现较为丰富和多样,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丧葬观念在汉代时期具有普遍性。大致来看,海昏侯墓所反映的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主要体现在厚葬、墓葬形制宅邸化、随葬品生活化三个方面。

一是厚葬。其一体现在墓园规模大。墓园占地约4.6万平方米,由夯筑墙体与夯筑墙基组成;门址由门道、门墩和夯土基址构成;东门、北门外疑似有夯筑门阙建筑对称分布。其内部有2座主墓、7座祔葬墓、1座车马坑以及道路和排水遗存。汉代人居址讲求恢宏大气、视野开阔,死后讲究“凡葬必於高陵之上,水泉之湿,此则善也。”刘贺墓址位于紫金城西南角,可观望紫金城全貌,且利于深埋和排水,体现事死如生观念。其二体现在出土器物之多。刘贺墓出土金器、铁器、玉器、青铜器、陶瓷器、漆木器、竹简与木牍等各类器物达1万余件/套,还出土了10余吨五铢钱,478块金器,其中金饼385枚、褭蹏金48枚、麟趾金25枚、金版20块,重约115公斤,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数量超过了全国汉墓所有已出土金器的总和。从出土器物之多、器物之贵重、造型之精美均可看出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二是墓葬形制宅邸化。刘贺死后依照生前住宅,营造了大型椁室宅邸供其在死后世界里享用。刘贺墓上有高达7米(相当于汉代的3丈)的覆斗形封土,下有坐北朝南的甲字形墓穴,墓室口南北长约17.2、东西宽约17.1、深约8米,墓道南北长15.65-16.17、东西宽5.92-7.22米,总面积约400平方米(图2)。高大的封土象征着其生前较高的社会等级地位,是生前享有的荣誉迁至死后墓葬的体现。全墓由墓道、主椁室、过道、回廊形藏椁、甬道和车马库构成。主椁室位于墓室中央,分为东西两室,东室相当于墓主的寝宫,主棺位于东室东北,西室摆放着与日常生活起居有关的物品。主椁室北、东、西三面按功能区分环绕有回廊形藏椁,甬道主要为乐车库,甬道东、西两侧为车马库,北藏椁自西向东为钱库、粮库、乐器库;西藏椁从北向南为衣笥库、武库、文书档案库、娱乐用具库,东藏椁为酒具库与厨具库。其功能分区明确,有相当于墓主饮食起居和会客的厅堂、活动空间、存放钱币的库房、堆放粮食的库房及保存武器的房间等;可见其墓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应是复制了海昏侯刘贺生前的住宅样式,是墓葬形制宅邸化的形象再现。

image.png

三是随葬品生活化。刘贺墓出土的随葬品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出土的器物中部分器物是现实生活中使用器的缩影,部分器物是模拟现实的生活。墓中出土的粟、黍、稻、麻、芋头、板栗等为现实食用之物;奏牍、墨书金饼等寄托回归王室愿望之物;还有战国蟠虺纹青铜缶、西周凤鸟纹提梁卣等为现实收藏之器;青铜钮钟、甬钟、磬具等为现实礼乐之器具;蒸馏器、提梁鋞、雁鱼灯、席镇等器物均为现实使用之物。这些出土器物是随葬品生活化的有力印证,进而体现了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

[本文系“江西省汉代文化研究项目(23WW03)”成果 作者单位: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07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