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日日能伴他在身旁,他身旁,我羡你不愁风波不愁浪……”玉山公祠古戏台上,演员正在表演越剧《孟丽君》选段;台旁,由当地居民组成的民乐团在卖力伴奏;台下,村民们坐在竹凳上,悠闲地欣赏表演,哼着曲调,打着节拍……这是“文化中国行”记者团到浙江嵊州崇仁古镇采访时看到的情景,大家不禁对古镇自然古朴的环境、村民闲适自在的日子心生向往,觉得这里很有生活气息,充满暖暖“烟火味儿”。
崇仁古镇古建筑数量众多,历史遗迹类型丰富,有宗祠、民居、书院、厂房、店铺、作坊、寺庙、庵堂、古井、池塘、沟渠、桥梁等150多处。2006年,“崇仁村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崇仁村建筑群文物保护管理所正式成立,该所隶属于崇仁镇人民政府,在嵊州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文物保护修缮及日常管护等工作,自此,崇仁村的古建筑有了专业的文保人员进行悉心守护。
王鑫君是嵊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负责指导崇仁古镇的文物古建保护修缮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据王鑫君介绍,2012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嵊州崇仁村建筑群保护规划》,对于崇仁古镇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规划中明确了崇仁镇政府的文物保护主体责任、保护对象、保护区划、保护要求和保护措施等,让他们的长期工作有了依据和抓手。
“文物建筑修复可跟家里修房子不一样,看似简单,实则门道多着咧!”王鑫君指着一处古建筑墙上的装饰画向记者进一步说明:“大家看这幅装饰画,觉得就是一个普通的石雕,对吧?其实它的制作工艺是‘堆灰’,简单说就是用一定比例的瓦灰、石灰和桐油搅拌淬炼,再经密封、浸泡、发酵,然后形成原材料,再在上面塑型、刻画的一种工艺。本着对古建筑负责的态度,在进行修复时,我们必须先研究,把门道摸透,然后寻找掌握这门技术的匠人,请他们原汁原味进行修复,不惜耗时费力,只为‘修旧如旧’。”
近年来,在嵊州市文物部门的指导下,崇仁镇政府先后对老家庙、伟镇庙、大祠堂、第七消防局、邮递代办处旧址、民国法院旧址等十余处文物建筑和遗存实施了维修工程,抢修了一批濒危古建,同时,在完成对古建电线套管处理的基础上,实施了崇仁村建筑群消防工程、安防工程及消防数字化项目。
“崇仁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古建筑的安消防工作,”崇仁村建筑群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吴江说,“我们的消防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文物消防安全百项重点工程,内容包括23处文物单体建筑消防工程,周边100多处木结构建筑火灾隐患整改,以及整个防护区内的消防管网和消防队用房工程。目前,已建成了国内领先的文保消防队用房及配套设施和自行发电系统。在古建筑群周边铺设了消防管道,保护区每隔25米有一个消防栓。古建筑群消防管网有独立的消防水池,长年保持500立方米水量,保证24小时不断水。同时,还采用了比较先进的防控技术,设置了324个视频探头,在建筑群每幢房子或台门都增设了感温、感烟、燃气等自动报警系统,通过监控能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及时处置。如果哪家的煤气灶起火了,总控室的工作人员可能会比那户村民都先知道!”
2022年11月,崇仁镇政府又推出了“消防安全数字化应用模块”项目。该项目采用智能型模块化设计思路,网络通信采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手段,将各个子系统集成到一个数字消防管控平台上,将各系统的数据与地图结合,建立起整个古镇区域的“数字消防管理系统”界面。“打个比方,如果古镇某处发生火情,这个系统就会显示发生火情的具体位置。”吴江介绍。崇仁镇工作人员还采取多种手段,动员号召古镇居民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目前崇仁村建筑群内有350户住户,分别住在不同的老台门。按照“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结合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的推行实施,嵊州文物部门和崇仁镇政府明确了崇仁村建筑群所在的台门产权所有人、使用人为直接责任人,并选定一位责任人为文保楼长,负责所管辖的文物安全工作。
“我们给楼长定期做培训,告诉他们要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包括文物点的每日例行检查、文物安全隐患上报等,对保护工作做得好的楼长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给文物保护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吴江说。
古镇保护、古建筑修缮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从点滴做起、从细微着手,久久为功的浩繁工程。对于核心区内的群众,特别是保护利用工程所涉及的住户,除了平日的文物保护、安全消防教育工作,崇仁镇文保所工作人员还要逐户走访,与村民交心谈心,了解群众合理诉求,提前化解保护修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
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崇仁古镇风貌得到明显改善,以前外出闯荡的游子看好家乡的发展,纷纷回到古镇创业,成立了画室、非遗工作室等,崇仁古镇离“和美越乡”的建设目标更近了一步。
采访结束已是中午,漫步古镇,空气中的花香、厨房里的饭菜香……飘荡萦绕,这弥足珍贵的“烟火味儿”让人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