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西湖文化广场开放的基本陈列“越地长歌”,到2023年在之江文化中心开馆的“浙江一万年”通史陈列,十四年间,无论从展示内容还是展陈方式,都可谓迈入了一个新时代。
之江新馆“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通史展,作为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最为重要的基本陈列,以时间为脉络,见物见人见精神,展现了浙江史前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遗存和文明印记。一万年上山,稻作起源;五千年良渚,文明璀璨;两千年古越,精耕勤战;一千年两宋,东南乐土;一百年红船,辟地开天。通过实物、版面、场景、多媒体、中英文字等信息,充分展示了作为稻作、蚕丝、茶叶、漆作、瓷器的主要起源地的浙江历史文化精髓,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实证地,以及浙江人文和科技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贡献。
首先在展示内容上作了进一步提升,更加突出了浙江历史文化的重点和亮点,提炼了浙江精神。展览分为通史A、通史B、通史C三个展厅,共七个单元,分布于之江新馆一楼、二楼,其中一楼通史A展厅包括了“文明圣地——史前时期的浙江”“古越春秋——夏商周时期的浙江”“三吴都会——秦汉六朝隋唐时期的浙江”三个单元,二楼通史B展厅包括“吴越胜览——五代十国时期的浙江”“风雅两宋——宋代时期的浙江”两个单元,二楼通史C展厅包括“繁盛江南——元明清时期的浙江”“旧邦新命——近代时期的浙江”两个单元。之江馆通史展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为武林馆基本陈列“越地长歌”的2.5倍,用近两千件(组)文物诠释浙江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年文明史。
展览结构、框架、脉络更加清晰,将武林馆五个单元整合成之江馆七个单元,对原来武林馆第四单元“五代宋元时期的浙江”作了重大调整,把浙江历史文化最为耀眼的五代吴越国、两宋(尤其是南宋)作为之江馆独立的第四、第五单元,将之江馆第四单元“五代宋元时期的浙江”的元代部分,与明清单元合并,作为之江馆第六单元,清代又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时间分界,鸦片战争以前,作为第六单元的内容,鸦片战争以后,作为之江馆的第七单元“近代浙江”。
考古新发现在展览中更加强化,考古新发现展示内容更加丰富。用最新考古成果突出浙江古代历史的高光亮点,展厅中系统展示了浙江最新的考古成果,包括长兴七里亭遗址、长兴太傅庙遗址、浦江上山遗址、义乌桥头遗址、余姚井头山遗址、余姚田螺山遗址、余姚施岙遗址、安吉古城遗址、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吴越国衣锦城考古、吴越国佛教遗迹新发现、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南宋临安城遗址(德寿宫遗址)、南宋皇陵考古(绍兴攒宫及兰若寺遗址)等。
与武林馆“越地长歌”不同,在“浙江一万年”序厅,浙江万年百件大事记以“之”字形依次展开,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浙江一万年历史文化的序列脉络和重点亮点。这是首次对浙江一万年历史文化谱系进行全面系统梳理,既是本馆专业人员集体智慧,也是多轮专家论证集合公众投票的成果。
第一单元史前部分,面积1400平方米,也是整个通史馆面积最大的单元。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上山文化出土的器物,大部分都是首次展出,其中的陶双耳壶、太阳纹彩陶片等,来自2021年发现的上山文化义乌桥头遗址。在展厅可以看到万年上山最早的彩陶、最早的曲酒证明……还有一件2023年永康长城里遗址最新考古出土的陶折肩壶。河姆渡文化的展示空间,比武林馆大大扩展。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是浙江最早且目前唯一发现的贝丘遗址,自发现后首次在浙江历史文化通史中展出,展品挑选了动植物标本、骨器、贝器、石器等代表性文物,比如,一件刚修复完成的支脚陶釜,是沿海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组炊器,还重点展出古代先民食用后丢弃的蚶、螺、牡蛎、蛏、蛤等海洋贝类,突出了浙江历史文化的海洋性特征,展厅里,还有一块井头山遗址贝丘剖面。与武林馆“越地长歌”展览最大的不同是,良渚文化展示聚焦了良渚时期最高等级墓葬的整体展示,国王(反山12号墓)和女王(瑶山11号墓),玉器及墓内随葬物品,首次全方位整体展出。
二楼第四单元“吴越胜览——五代十国时期的浙江”,是浙博通史展全新设立的单元,也是我国省级博物馆的古代史基本陈列中,首个五代十国史专题展厅,更是首个以吴越国为主题的通史单元。此前武林馆“越地长歌”五代吴越国部分,包含在五代宋元单元之内,展示空间非常有限,只有一前一后两个通柜,这与吴越国在浙江历史文化长河中的地位极不相称,唐宋之际吴越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并没有展示出来。我们知道,在五代乱世,中原北方地区,梁、唐、晋、汉、周五朝政权,走马灯般更替,国祚短促。同时存在的十国政权,大多由中原南下之武人所创。土人建国,且善始善终者,独有吴越。唐末纷乱,临安乡人钱镠趁势崛起,统一两浙,建立了吴越国,定都于杭州。杭州第一次成为都城,它打破了地方的均衡,从此成为东南第一州。钱镠及后继子孙钱元瓘、钱弘佐、钱弘倧、钱(弘)俶,历经三代五王,奉五代、北宋王朝为宗主国,保境安民,国力殷实。在钱氏诸王用心经营下,处于征战不休时代中的吴越之地,保持了繁华与安定,从公元907年一直延续到978年,钱氏立国72年,经营杭州长达九十余年,成为五代十国时期立国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尤其是末王钱俶纳土归宋,使得“保封疆于边徼,家世承袭,已及百年”的吴越之地完璧归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吴越成为乱世中偏安东南的富饶国度,莫不与钱氏有关。可以说,吴越国是千年宋韵的前传和源头。吴越国的底子,钱镠定下的杭州城址“腰鼓城”,奠定了后来南宋临安城的样貌。吴越国的两镇、两国体制,在宋代演变为两浙路,成为后世浙江省的雏形。
作为独立单元的第五单元,重点展示了南宋历史文化。
其次是展陈手段和展陈技术上的进一步提升。为了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完美地观赏到柜内展品,之江馆通史展厅首次采用了低反射玻璃展柜。低反射玻璃具有极高的清晰度,减少光线干扰,大大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新技术的使用使得展示效果得到极大提升。余杭良渚古城遗址,出现城市和最初国家形态,修建了世界最早水利工程,开启中华礼制文明先河,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及水利工程复原模型沙盘+AR互动技术+高清投影仪视频播放,向观众全面深刻地展现良渚文化的面貌特征与考古价值。春秋战国时期,吴越青铜剑闻名于世,吴越青铜剑是西周时期自主发展起来的青铜剑系,浙江地区也是早期冶铸青铜剑的重要区域之一,本次陈列展览设置LED裸眼3D屏,充分展现越国工匠在青铜剑的制作上独辟蹊径,创新出剑首同心圆、剑身菱形纹、剑脊与剑从使用复合金属三大制作技术。吴越国历代国王敬天礼佛,奉佛至诚,以“转轮王”自居,企盼以佛法护佑国家,他们建寺起塔,开龛造像,刻经造幢,礼遇高僧,大兴禅宗,复兴天台宗,吴越国时期的现存石窟,几乎全部分布在杭州西湖周边。为了充分展示东南佛国的佛教文化内涵,展厅里能见到原大原色3D打印的四座吴越国杭州石窟造像:烟霞洞白衣观音、烟霞洞杨柳观音、烟霞洞十八罗汉、飞来峰西方三圣,首次成功将保存完好的位于灵隐寺青林洞山顶的西方三圣像,原汁原味地搬进了博物馆的展厅。北宋崇宁二年(1103),官方颁布建筑技术规范《营造法式》,该书借鉴了江南地区的建筑技术经验,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比《营造法式》早90年,本次陈列设置宁波保国寺大殿大小两套模型,结合触摸一体机互动展示方式,充分展示其厅堂式构架、用材制度、拼合瓜棱柱等。南宋绍兴八年(1138),宋高宗定临安府为行在所,并开始进行城市建设,本次陈列设置临安城遗址图及城市变迁LED沙盘和触摸一体机,并结合《中兴瑞应图》《西湖清趣图》LED动画展示屏,以及漆画《临安伟观图》,多方面展现临安城作为南宋都城,在城市发展史上的独特地位。本次陈列展览请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杨奇瑞教授创作“起航”主题铸铜雕塑,展现红船与中共一大南湖会议代表形象。
在“浙江一万年——浙江历史文化陈列”中,重点展示了“浙江长兴七里亭遗址实证浙江百万年人类史”“万年上山文化世界稻作农业起源、世界最早彩陶、中国最早农业定居聚落”“良渚文化出现城市和最初国家形态、世界最早水利系统,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成立”等内容。“万年浙江”是浙江独一无二的文化标识,是对浙江悠久历史的精准概括。“浙江一万年”展陈,站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的思想高度,对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进行了精彩的诠释。
(作者单位:浙江省博物馆)